为什么没人敢吃福寿螺(福寿螺虽然味美)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张亚娜 庄世锋

民间有句谚语——清明螺赛肥鹅。螺肉劲道Q弹、肉质饱满,是餐桌尤其是夜市上一道美味佳肴。在螺类家族中,有一种螺叫福寿螺,其壳薄肉多,味道鲜美,倍受食客们的推崇。但福寿螺体内带有多种寄生虫,湖南省疾控专家提醒,福寿螺虽然味美,一定得警惕它的危害。

为什么没人敢吃福寿螺(福寿螺虽然味美)(1)

福寿螺的危害

福寿螺名字听上去吉庆祥瑞,但是名不副实!福寿螺的学名叫大瓶螺,长相与田螺相似,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福寿螺生存能力强,繁殖快,已扩散蔓延到我国很多省份的河湖田野,专门食用水生农作物,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被我国环保部门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福寿螺体内带有多种寄生虫,其中最具危害的是管圆线虫。有科学研究证实,每只福寿螺寄生管圆线稚虫高达3000至6000条。人如果食用未经充分煮透的螺肉,非常容易感染管圆线虫病,病菌从口抵达消化系统,侵入人的大脑,危害神经中枢系统,造成嗜酸细胞增加性脑膜炎,引起人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导致痴呆,甚至死亡。省疾控专家提醒,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彻彻底底加热煮透!一旦发现食用螺肉后出现异常反应和不适感,应在3到30日内尽早就医,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医治!

为什么没人敢吃福寿螺(福寿螺虽然味美)(2)

主要防治措施

福寿螺的防治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策略上重点突出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

冬修防治: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是集中消灭的有利时机。因此要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喷洒药物进行防治。

人工防治:人工捕螺摘卵是减少螺量和控制扩散的有效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的特点。尤其是螺害还未大面积扩散之前更易见效。因此,在福寿螺越冬或产卵盛期前,对沟河和农田的成螺进行人工捕捉。

为什么没人敢吃福寿螺(福寿螺虽然味美)(3)

生物防治:在福寿螺的发生地,有计划地组织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利用福寿螺的天敌对其数量进行削减。

药物防治:在水稻插秧前后进行化学施药,主要药剂有:茶籽饼,亩用3kg~5kg,经粉碎后的茶籽粉可直接撒施于已耕好的田块或排灌沟上;硫酸铜晶体,播秧前亩用0.5公斤兑水75公斤喷施田面(插秧后不能使用);70%贝螺杀,亩用50克兑水后喷施;6%密达,亩用0.5~0.7公斤,于插植当天或次日施药;5%梅塔小颗粒剂,亩用0.25~0.4公斤播撒于稻田。

[责编:王铭俊]

[来源:湖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