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文言文700字(我的父亲母亲金刚熙)
金刚熙,朝鲜族,1933年8月出生。抗美援朝期间,历任志愿军第19兵团63军189师565团战士、189师政治部翻译及志愿军总部翻译。曾担任周恩来总理的翻译,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三干休所离休干部。 2022年2月16日11时17分,抗美援朝老兵、金刚熙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医院去世。
讲述者:金刚熙长女金香辰
5月28日,记者联系上了金刚熙的大女儿金香辰。
“弥留之际的父亲,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尽管已无力睁开双眼,但朦胧间,父亲还是会下意识地向前来看望的人,行一个‘尽力’的军礼,有时候胳膊抬到一半就垂了下去……军人的信仰已经深入他的骨髓。”金香辰为我们描述着这一画面。
“2月16日清晨7点多,父亲突然醒了,吃力地向我做了一个‘抱抱’的动作。我连忙迎上去拥住他,轻拍了三下他的背部。很快,父亲便继续闭上了眼睛,几个小时后,他彻底离开了我……”
年少参军报效祖国
“1933年,父亲出生于朝鲜,4岁时,随家人移居牡丹江海林县。中学时代的他渴求知识,梦想是考上大学。然而,就在他17岁那一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他毅然报名参军。”
“然而,从军之路并不平坦。虽然学校批准了,但招兵的领导认为他年龄太小、个子太矮,不宜当兵,劝他回去读书。父亲曾回忆说:‘当时不知从哪里来的劲儿,哇哇大哭了起来,组织每天都动员我回家,我就是不肯,就是要参军入朝,保家卫国。’数次苦求后,终于盼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批准令。多年以后,每每回忆起这一段,父亲都会自豪地说:‘在沈阳3天,终于得到上级批准,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后勤部管理科的联络员。’”
说到这里,金香辰脸上浮现出微笑。晚年的父亲,谈及过往,总是会在儿孙面前如数家珍般讲述自己革命生涯的这一重要起点。
“就这样,父亲成为了联络员(也就是翻译),从沈阳到丹东乘车。被批准入朝的第三天,胸前戴着大红花的战士们,站在临时搭建的浮桥上(鸭绿江桥已被敌军炸毁),激昂地唱着他们的青春之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唱歌的战士里就有我的父亲,金刚熙。”
炮火中的“战地翻译”
“1951年1月末,父亲跟着部队进入朝鲜,开始了真枪实弹、血雨腥风的岁月。父亲说,一路上所经过的村镇,被美机轰炸后变成一片火海。硝烟弥漫中,房屋、校园化为瓦砾焦土;成群的百姓背着孩子,顶着包袱,背井离乡,惶恐不安地朝鸭绿江方向疾走。”
“当时,敌机不断地轰炸扫射,看着老百姓流离失所,父亲和战友们心痛不已,救人成为他们随时随地的使命。父亲说,一遇到这种情况,浑身上下不知从哪来的力量,直接就冲上去,什么危险、牺牲,早都忘到了脑后。遇到燃烧的房子,即便房梁马上要塌了,大家也不害怕,头也不回地往里冲。”
“那时的志愿军每天都在急行,战士们负重四五十斤。与其说是行军,不如说是跑步,艰苦是不必说的,还会随时遭遇敌机的轰炸。一段时间后,志愿军渐渐地发现,美机轰炸经常是地毯式投弹,形成全方位轰炸。”
“危急时刻,志愿军索性跟着炮弹走,敌机在头顶盘旋,只要它不俯冲,就继续行军,从一个弹坑跃到另一个刚爆炸过的弹坑。虽然父亲年纪最小,但他紧跟队伍。又因为精通朝鲜语,而承担了更多工作。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当地敌情、找群众向导、给部队找房子休息,就这样在纷飞的炮火中,他又多了个‘战地翻译’的头衔。”
参加战役无惧牺牲
“在铁原阻击战中,敌机进行了地毯式轰炸,一所所房屋被炸得支离破碎。从一座行将坍塌的民屋中,传出了一个男孩的哭声。听到哭声,不远处的父亲丝毫没有犹豫,一头冲进房内,救出了一名受伤的老大娘和一个只有六七岁大的男孩,并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
“战斗中,江桥被美军炸断,弹药无法运上前线。敌军妄图用这招彻底封锁住运输线,断绝志愿军军需给养。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及时补运军需弹药,父亲在炮火中开始动员朝鲜百姓连夜抢修大桥。”
“父亲回忆当时的场景说,明晃晃的照明弹把大地、树木、江岸和人都染成了白色,飞机的轰鸣、机枪的扫射、炸弹的爆炸和呼啸的风在耳边响成一片,震耳欲聋。炮弹落在江中,溅起的浪花足有一丈多高。很多朝鲜妇女将孩子捆在后背上,和志愿军一起运石修桥。就在这样的枪林弹雨中,大桥得到快速修复,一车车军用物资按时运送到前线,为战斗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完成任务荣立功勋
“五次战役后期,父亲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去后勤部送信,为一线部队补充弹药。”
“送信距离有一百多里路,需要走整整一天。为了信件及时送达,父亲来到俘虏集合的地方,找了两个英国的年轻人,请他们帮忙开车。天下着大雨,车速很快,路两边有沟,车掉到了沟里。两个人非常害怕,跪下来求饶。因语言不通,父亲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安抚住。他们又拿出瓶子要水喝,父亲说:‘送信第一,喝水第二。’”
“后来,父亲想办法从老百姓家里要来了水,两个俘虏非常感动,一行人终于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把信交到了63军的后勤部,光荣完成任务。”
在朝鲜战场,因为表现突出,上级党委先后两次为金刚熙授予三等功,并颁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功臣军功章。停战协定签订后,金刚熙被选调到平壤筹建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金刚熙军旅生涯最难以忘怀的时段,永远铭刻在了他的心田。
老有所为热心公益
1963年9月22日,周恩来总理会见朝鲜代表团,此时已任原沈阳军区政治部上尉干事的金刚熙,被选派为周总理当翻译,并顺利完成任务。
“父亲生前讲述过当时的场景,‘当我走进周总理办公室,站在总理面前时,既紧张又兴奋,手心满是汗水,但从总理看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和蔼的光芒,犹如冬日的暖阳,让我迅速摆脱紧张,进入工作状态。与外宾会谈中,总理非常注意掌握说话节奏,十分体谅我,每次说两句话就停下来,并做手势请我翻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989年,金刚熙在沈阳离休。从1993年开始,金刚熙和14名老战友一起成立了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并担任报告团团长。尽管心脏已经放了5个支架,但他仍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并始终秉承着“三不要”原则:不要车接、不要吃饭、不要报酬。
报告团成立以来,他先后走进300多家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做报告500余场。
“父亲走了,但在我心中他好像从未离开。这一生,作为父亲的女儿,我荣耀备至!”金香辰擦干眼泪,神情坚定。
“父亲生前最爱的一首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兴致来了,总会哼上几句。我知道它寄托着父亲对青春年华的追忆、对九死一生战斗生涯的回想。我们尊重父亲,更无限缅怀他无私的一生。”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禹墨 通讯员:王飞、张宇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刘新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