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1)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2)

音频|严鼎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3)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4)

上大学的时候,我喜欢在宿舍楼下的一片草地上闲坐。按理说,大学时期应是人生里精力最充沛的时期,然而,我上大学时特别缺觉,特别容易犯困,简称“特困生”。没课的时候,我就喜欢捧一本书去草地上坐着。阳光稍一晃眼,我便开始昏昏欲睡,四仰八叉地沉入梦乡。醒来时,四周一切如常,路上匆匆行路的男生女生,宿舍楼上隐隐的说笑声响,以及身下被我压弯了身子、直冲我训斥的小草。只有阳光改变了方向,渐渐沉入晚霞的怀抱。这是时常在脑海中浮现的大学场景,那段单纯无忧又充满期盼的时光,总是泛着晚霞的金黄。毕业后,便鲜有那样的空闲和心境了。

过了多年,我又回到母校,准备将户口迁出,又来到那片草地旁。那无数次被我忆起的草地,还是当年的模样,反而因了一场雨,变得更加青翠明亮。我心底却生出一丝怅惘,不敢走上前去,更不敢席地而坐。一来是下了雨,草地还未干透;二来,我已与这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故地重游,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化,周围的树和草、人和欢笑,都与多年前一样,它们在我毕业后,好像就被封印在那段时光里,永远成为了我记忆中的一段标本,每当我靠近它,还是能看见当年一般的光影,闻见当年一般的芬芳,却永远也无法真正走进其中。我想,周围年轻的学弟学妹会向我投来好奇的眼神,好似在告诉我:你已不属于这里。

我也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美,是经不住回望凝眸的,一旦别过,便成为永恒,成为生命中的一段回响,成为触不可及的一抹晚霞。

这何尝不是人生无可避免的遗憾?你是否也有过类似感触呢?幸而,我们都可以在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中得到安慰。今天,《风雅·宋》宋词围读活动,将带你品读北宋词人晏殊的代表词作:《浣溪沙》。

首先,一起来欣赏原词: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5)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自幼聪颖超群,七岁便能写文章。一天,私塾老师出上联:“圣贤书中求富贵。”晏殊立马作答:“龙虎榜上争魁豪。”自此,“神童”之名传遍四邻。才十四岁,便经人举荐进京赶考,颇得皇帝欣赏,赐同进士出身,此事还引起了朝中议论。两天后,晏殊又参加诗赋的考核。试卷发下来后没多久,晏殊便交卷,说:“这套卷子我以前就写过了,请给我换套卷子。”可见其坦诚,皇帝对此大加赞赏。考完试后,朝廷便授予他秘书省正字官职。

有的人认为在官场上不能总说实话,不能太坦诚,越是如此,坦诚便越发稀有且可贵。有一次,皇帝想挑选一位大臣辅佐太子,此人必定要品德高尚,于是,皇帝就想到了晏殊。为什么呢?皇帝说:我听说很多官员下班后都夜夜欢歌、朝朝痛饮,唯独你晏殊不一样,闭门在家与兄弟读书,严谨厚道,很不容易啊!辅佐太子,你最适合了!你猜晏殊怎么说?晏殊说:非也非也。我哪是不愿意饮酒作乐啊,我那是没钱饮酒作乐啊!如果有钱的话,我还是会去的。皇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被他的坦率和真诚打动,更加信任他了。

此后,凭借自己的忠心与才学,也凭借着皇帝和太后的信任,晏殊的仕途总体保持一帆风顺,虽然中途也曾遭遇一些波折。到了大宋庆历年间,晏殊已至五十三岁,晋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达到了古代官员所能达到的最高官阶。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6)

官场上的得意,生活上的优渥,自然也会影响其文学创作。晏殊的词作,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富贵气象,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但这并不等同于一些烂俗的赤裸裸的炫富。比如北宋时一位读书人,名叫李庆孙。他的创作风格就很像如今的网红,拼了命地在作品里展示自己的财富。他有一句诗写道: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碑。瞧瞧,用黄金写字,用玉石刻碑,一副土豪做派。晏殊就很瞧不惯这种人,他评价道:“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这跟叫花子乞讨一样,这种人一看就是暴发户,不是真正的有钱人。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评价当下的一些网红也很合适。

相比而言,晏殊就属于那种old money。他也炫富,但不是把金银财富抖搂出来炫,而是去展示一种富贵气象。比如他写“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幙中间燕子飞”,再比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都是些日常事物,但仔细一想,好像只有富贵人家才能见到如此景象。用晏殊自己的话来说:“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瞧瞧这气质。

我们今天要来品读的《浣溪沙》也是如此,你不妨来品一品,其中可有这富贵气象?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7)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坐在亭台中,听着曲儿,喝着酒,好不惬意快活。然而,这都是去年光景了。“去年”这个词放在此处,不单指去年这个时间点,而是去年与今年的重叠。去年,也如今天这般的天气和亭台,然而,似去年那般的欢歌笑语、酒酣耳热却不复存在。起句一来便为我们构筑了一种愁绪,一种光阴飞逝、物是人非的愁绪。但这种愁绪又不是那种歇斯底里、痛彻心扉的愁,而是文雅的、美丽的。因为诗句里有曲儿,有酒,这是美好的回忆。不像李后主的词,情绪饱满酣畅,开篇就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种伤感是倾泻而下的。晏殊的则不同,他是那种温润的、深藏的情绪。用叶嘉莹先生的话说,晏殊是“理性”的。这份理性并不是进行逻辑思考的那种理性,而是“圆融的观照”。晏殊具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同时又有一双理性之眼,时时刻刻追踪着情感的流向。他对自己的情感是有反省的。叶嘉莹先生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这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人的用情的态度不同,有的人的感情像一团柴火,烧起来火苗挺高,可是乌烟瘴气也都冒出来了;有的人的感情像一片水晶,那么晶莹,那么皎洁,那么坚固。”

夕阳西下几时回?

虽为问句,但无需回答,也根本没有答案。如同那句“送春春去几时回”,问句中都是惋惜感慨。曾经的那些快乐、美好,如同夕阳霞光,泛着金黄,也终会沉入暮色黯淡,归于平寂。而这样的美好,还会再来吗?看来是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你看晏殊,从这么闲淡的、不着力的、不留痕迹的感染之中,传达了他的感发。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句承接上面的“夕阳西下几时回”,算是对它的回答。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来呢?唉,此刻的我只剩下无可奈何的叹息。无可奈何的是“夕阳西下”,也是“花落去”。此花,既是现实中的春花,也是词人心中的某个“她”。她是不是抚琴唱出“一曲新词”的那位美人?词人的“无可奈何”是否缘于美人“春去秋来颜色故”?这些都是词作留给我们的谜题,也是文学极富有意趣和韵味的地方。

“无可奈何花落去”,叶嘉莹说这表达的是一种无常的悲哀。但转而下一句,晏殊又写道“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又飞回来了。我们知道,每年春天,燕子都会飞来筑巢,那去年我们在此地饮酒作乐时,它们是否也在场呢?也许它们还记得那时的欢畅吧?所谓“旧事飞燕能说”。可谁又知道,眼前的燕子是否就是去年那只?所以晏殊说“似曾相识”。晏殊刚才还在慨叹,人生无常,美好不再,心底盈出悲哀。可转念一想,去年的燕子今年还是飞回来了啊!我的眼前并非一片荒芜,当过往的美好逝去的同时,新的美好事物也在如约而至,新旧的交替之间,才构成了这循环不尽的永恒宇宙啊!从这个角度来说,说晏殊的词为“圆融的观照”是恰如其分的。李后主的词通常是往而不返,扎进去就不回头了,比如“人生长恨水长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晏殊则是“似曾相识燕归来”,最终又回来了,给人以明亮的色彩。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想到这些,词人并没有过激的情绪起伏,也没有寻亲访友来获得情绪的排遣,而是独自一人,在铺满落花的孤寂小径上——徘徊。什么叫徘徊?你还知道它的哪些近义词?比如:踱步、彷徨、踟蹰。这是一种内敛沉静的情绪表达。当一个人无法从理性上获得解脱和释然时,当他内心已经现出或隐或显的心理负荷时,人总会不自觉地驱使自己的脚步,开始“徘徊”。这是我们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动作,一经召唤,便能在所有人心底激起情感的涟漪,乃至达到共振的效果。因而,晏殊眼底的春愁,也便成为了我们的春愁,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8)

我的思绪再次飞回大学校园,那片草地依旧葱郁。细细想来,对于那些逝去的美好我也无需感伤。如同一句流行语所说: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属于他的风景和色彩,我们不必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却蹉跎着当下。如果我还会回到校园,我会与每一个青春勃发的面庞相遇,然后各自奔赴自己的前方。

今天的最后,我借用赫尔曼·黑塞的一段文字,来结束今天的分享:“我怀着对春天的期盼,在自己的小园子里播种豆子、生菜、木犀草和水芹,并用其先前的残余物质给它们施肥,回顾其过去,展望将要生长的各种植物。我们同大家一样,也认为这个安排井井有条的循环过程是理所当然的,本是美事一桩,只有在播种和收获的时候偶尔会有一瞬间想到:这事好生奇怪,在地球上的一切造物当中,唯独我们人类对事物的循环还有责难,不但对物质守恒不灭感到不知足,还奢望自己个人永生呢!”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9)

我们将每两天推出一集,文稿全部原创。

下一集,我们讲晏殊的词《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10)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11)

文稿 严鼎

录音 严鼎

统筹 孟滕玲 张金香

音乐总监 曾力佳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东坡词(风雅宋浣溪沙)(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