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连中三元有几人(科举制度下的三元及第)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三元及第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
自古言:“文不称第一,武不称第二。”客观地说,要在文科,武科考试中做到“连中三元”,确实相当难。据史料记载,历代数下来,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文人至少16人,武者至少4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崔元翰(733~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
崔元翰之父名崔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崔元翰因母丧而隐居教书治学,多有著述。他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登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在历代状元中,是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之一
张又新: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
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历左右补阙、广陵从事。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贬江州刺史。后附李训,迁刑部郎中。训死,复贬申州刺史。终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杨虔州女,有德无才,殊怏怏。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
武翊黄:能连中三元,与他的家庭出身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分不开。他的曾祖父武平一长于文学,官至考功员外郎;其祖父武就官至殿中侍御史;其父武元衡,在唐宪宗执政时期官至宰相,也是唐代著名大臣
武翊黄中了状元后却犯了一个大错,和他妻子的随嫁婢女薛荔谈起了恋爱。这薛荔姿容俏丽,把武翊黄迷得颠三倒四。他越看结发妻越不顺眼,于是长期虐待妻子,受到舆论强烈谴责,朝廷为此要贬他的官。当时的宰相李绅,与武翊黄有同窗之谊,出来为他说情,终是无济于事,最后武翊黄只好流寓他乡。
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岁撰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尤以文学、经史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丁谓齐名,历史上合称“孙丁”。相传孙何、丁谓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孙何中头名状元,而丁谓榜列第四。丁谓颇有点不服气。宋太宗幽默地说:“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第四名也不冤枉,有什么好怨的!”孙何很有真知灼见,他的一些治国安邦的建议很受皇帝赏识。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北宋名相、诗人。
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权臣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
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北宋大臣、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太后赏识,被越级擢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仁宗亲政后,累迁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位居政府。因与同僚吕夷简不和,又反对“庆历新政”,故而被罢知扬州。新政失败后,重新入朝,升为枢密使,至皇祐元年(1049年),以兵部侍郎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其后因罪罢相外放,累封封郑国公,在地方以慎静著称。待到晚年,逐渐沉浮自安,终无建树。宋英宗即位后,宋庠坚请辞官,得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宋庠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于纠正谬讹。与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著述多已散佚,今有《宋元宪集》传世。
杨寘,少年时很有才学,乡试即为第一。庆历二年(1042),杨寘进京赴考,国子监、礼部皆第一,崇政殿殿试,仁宗临轩启封,见名喜动于色,对辅臣言:“杨寘也”。遂擢为第一,朝内公卿相贺,以为得人。
杨寘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任颍州通判,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寘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30岁,可谓才华未展,英年早逝,时人甚为惋惜,仁宗特地降旨抚恤杨寘家属。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父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至祖父时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宋哲宗即位,累官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冯京著有《灊山集》,今已佚。
王岩叟(1043-1093)十八岁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因此又称三元榜首。宋朝状元,书法家,论著家,朝廷重臣。曾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吏部侍郎、开封府知府、左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枢密院直学士签书院事等职。一生才华横溢、刚直不阿,政绩卓著,建树颇丰。其为人做事高风亮节,受到司马光、苏辙、吕公著等大臣名士的高度评价。工书法,正书遒劲浑厚。著有《易诗春秋传》《韩魏公别录》。传世墨迹有《秋暑帖》、《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尺牍》等。
孟宗献:少年时,聪颖异于常人,且擅长诗文,但由于过于自负,初试时名落孙山。自此以后,孟宗献谦虚好学,学业日进。再次赴考,得乡试第一,主考杨伯仁对其文章大为称赏,并推荐给海陵王。当年,孟宗献又连赴府试,省试、廷试,皆得第一,名声播于朝野,被时人称为“孟四元”。孟宗献是我国科举史上唯一的“四元”状元。
中状元后,孟宗献被金世宗破格任命为翰林供奉,不久,又任职单州。孟宗献孝顺父母,母亲病逝,因哀伤过度,孟宗 献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孟宗献为文典雅,性情恬淡,著有诗集及《金丹赋》行于世。现佚。有菩萨蛮一首记于《中州乐府》。
王宗哲:连中三 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也就是乡、会、殿三试皆为第一 名,授翰林国史院修撰《元史》第四十一卷顺帝纪之四中记载:“三月,癸卯,帝亲 试进士七十有八人,赐阿鲁辉帖木儿、王宗哲进士及第,余出 身有差。”王宗哲为该科汉人、南人榜状元。历官至湖广宪佥事。
黄观: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中均取得第一名。黄观不仅连中三元,而且堪称“六首状元”。此后历任翰林院修撰、户部右侍郎等职。靖难之役后,黄观及其妻女投江殉难。
李骐(1378—1425)。自幼聪慧异常,十岁即能通读《孝经》、《论语》,洞悉其义。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中式,廷试又第一,状元。
李骐为人耿介有气节,在翰林考校恭勤,廉谨不怠。又讲孝道,与人交往和善爽直,见人有不是处,总要当面指出,从不背后议论。永乐二十一年(1423),奉命典应天府乡试,去取进退,不徇私情,时论称善。永乐二十二年(1424),李骐染病,得知永乐帝去逝的消息后,他带病哭灵,遂病情加重。半年之中又连奔继母和妻子之丧,洪熙元年(1425)十月卒于家中,享年48岁。
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1435年)乡试、(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1467年再度入阁,渐升为内阁首辅,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孝庄钱皇后去世后,商辂与同僚彭时等据理力争,最终使其得以袝葬裕陵。晚年请求罢黜宦官汪直未果,于是力请辞官,以少保致仕。居家十年后,1486年去世,年七十三。
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与彭时齐名,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明史》评价道:“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
钱棨:江苏苏州人 (1734—1799)(乾隆辛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六元状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之一(另一个人是明朝的黄观)。
钱棨荣耀非常,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五十二年,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当时和珅权倾朝野,欲将钱棨网罗入其门下,被钱棨断然拒绝,后因受和珅暗算,高宗以为其旷职,大怒,交部议革职留任。乾隆五十八年,任右赞善。乾隆五十九年,出任广东乡试副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升中允、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
和珅倒台后,钱棨被嘉庆帝任为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有《湘舲诗稿》。
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云南任上,葬于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胥口镇香山。
陈继昌:桂林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陈继昌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道光六年(1826)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后,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进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苏巡抚。一年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卧病三年,病故于家中。
尹凤:字德辉,南京人。。凤早孤。读书,娴骑射。嘉靖中举武科,乡、会试皆第一。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福建。徙佥浙江都司,进福建参将。倭陷福清、南安,连?宗出海。凤邀击,沈其七舟。追至外洋,连战浒屿、东洛、七礁,擒斩二百人。击倭梅花洋,走之,追至横山,擒斩二百六十。大小凡十数战,内地赖以稍宁。改掌浙江都司,谢病归。隆庆初,以故官莅福建,从锡平曾一本。万历初,累官署都督佥事,提督京城巡捕。未几,谢事归。
王名世(1567—1646),三元及第。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武举解元,万历二十六年武举会试夺魁,连中状元。官居锦衣卫千户,封明威将军。不但武艺超群,而且精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 “三绝”。
王玉璧:3岁随外祖父学习武艺。身材魁梧,膂力过人,能开强弓,1636年)考中浙江乡试武科解元,明亡后,王玉璧连续三科未参加会试,按例被革去举人。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应浙江乡试武科,武艺超群,内场试策论,为文立论得体,中解元。次年,进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殿试各科保持优等,钦点一甲一名武状元,入选一等侍卫。历代富阳武科“连中三元”者仅此一人。
出任福建都督佥事,亲自教练土卒,加强武备。其时,适值郑成功举兵反清,攻陷漳州、泉州等地。王玉璧奉命抵御,屡立战功,因擢升陕西延绥定边都督同知,任内整饬营规,革除陋习;新练一军,教以野战之法。同时,利用练军闲暇,令士兵屯田,以充实军粮储备。后调任天津总兵,所属各地城池坚固,军容整肃。平时律己甚严,以身作则,双锏终日不离身,以示常备不懈。于60岁时,上疏乞休,退居故里,自号“戟庐居士”,日以吟咏、练武自娱。
顾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顺天乡试解元,后连捷为甲戌科会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顾麟又在天下数以百计的贡士中独占鳌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