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后记)

一、新课导入

由送别诗引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诗人。其诗气势豪迈,色彩瑰丽,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风格与高适相近,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岑嘉州集》。

2.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军府所在地为轮台(今新疆轮台)。这是诗人第二次出塞,武判官即其前任,本诗正是诗人在轮台送其归京时写下的。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2/3);反复朗读,翻译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折(zhé)衾(qīn)阑(lán)羌(qiāng)掣(chè)

2.解题: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送别诗,描写了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3.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两者是如何过渡的?

第一部分描写漫天大雪的壮丽景象(雪景);

第二部分描写送别武判官的情景(送别之情)。

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咏雪”和“送别”的过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后记)(1)

四、诗歌赏析

1.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图景?

以“雪"为线索,描绘了八月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营饯别图、雪地惜别图这四幅图景。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誉为咏雪名句,“忽如”妙在何处?赏析此句。

妙处:不仅写出了塞外天气的变化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还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赏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格调高昂豪迈。

3.自己的话描述“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所展示的景象。

大风夹着雪花飞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

4.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生活环境的艰苦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更能显出将士们歌舞的积极乐观精神。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有何表达效果?分析这两句描写的作用?

“掣”字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被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从侧面表现了天气的严寒。

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的“空”有何作用?这两句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手法,好处?表达了作者情感?

“空”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分别时无限惆怅的心情。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后记)(2)

五、延伸小结

1.主旨:诗歌以“雪”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为送别诗,诗歌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反映战争的艰苦,也为送行场面渲染悲凉气氛。

3.写作特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别之情。作者擅用细节描写,比喻新奇,将残酷严寒写得奇丽壮美,使得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

全诗四处提及“雪”,分别是送别之前的雪景、饯别之时的雪景、临别时刻的雪景,以及送别之后的雪景。四次描写巧妙转换了时空,无处抒情而处处含情,用画面展现不可直观的别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后记)(3)

本首诗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放在优美句子的赏析上。可以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古诗句的赏析,领会与运用学到的赏析句子的手法和技巧,老师引导到位即可,无需在此多纠缠,突出重点,理解就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