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经典在路上(散文一路向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千两百多年前的春天,诗人王维在唐都长安设宴送别老友元常出使安西。渭城初雨,杨柳青青,一杯薄酒,几分离情,正在战乱中的安西四镇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平静。面对即将远行的老友,端起的美酒中,盛满了一份沉甸甸的挂牵。 一千两百多年后的秋天,我在风轻云淡的清晨踏上西行的旅程,去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诗篇。

在广袤的河西大地上,从东而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绵延千里,随着祁连山、北山蜿蜒的身躯坐镇河西走廊。自汉唐以来,这条联通中国东部和西域的丝绸之路演绎了无数次历史的传奇。曾经的金戈铁马,曾经的商贾云集,曾经的楼兰古国,曾经的胡腾歌舞,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 千年之后,往日荒凉的大漠戈壁披上了绿装,笔直的高速公路直插云端。 我们清晨7点从金昌出发,下午3点到达旅程中的第一站:瓜州。 瓜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散文经典在路上(散文一路向西)(1)

选择瓜州作为我们今晚的落脚点,一是因为这里有一位故人在此戍边,已经等候我们多年。二是考虑“十一”是敦煌旅游的旺季,住宿饮食都不方便。距离敦煌一百多公里的瓜州,就成了一个歇脚的合适所在。 不到瓜州,不知张芝。以张芝为主题的瓜州公园让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位书法前贤的历史。出身东汉名门的张芝,拒绝朝廷征召,潜心研习书法。擅长草书中的章草,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被誉为草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样重要。老友相见,免不了几番寒暄,把盏言欢后在这方宝地酣然入眠。

散文经典在路上(散文一路向西)(2)

次日辞行,初到敦煌,莫高窟景区熙熙攘攘的人流让我第一次感到震撼。这座开凿于前秦时期、营建千年的石窟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为一体,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不远万里来到敦煌,共同领略佛教艺术的无穷魅力。 现在的敦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文物,在一代又一代敦煌文化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一个集数字化、信息化为一体莫高窟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游人的到来。两场制作精美的数字和球幕电影,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铁马金河的年代。 遥望三危山闪耀的金光,回味石窟群开凿的艰辛,展示洞窟内隐藏的秘密,揭开莫高窟恢宏的画卷。 历史的回声尚在耳边,洞窟的大门已经打开。

在这里,我看到彩塑的佛像端庄宁静;

在这里,我看到飘逸的飞仙翩翩而舞;

在这里,我看到佛国的故事经变绘制;

在这里,我看到生活的场景栩栩如生;

在这里,我看到历史的瞬间如同昨日;

在这里,我看到雄伟的大佛依山远望;

在这里,我看到遗落的文明熠熠闪光。

散文经典在路上(散文一路向西)(3)

虽然只是八个洞窟的短暂停留,已经彻底颠覆了我四十多年来教科书式的对莫高窟、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洞窟中,曾经汇聚了多少虔诚信徒和能工巧匠,春夏秋冬,日夜不息,他们用智慧和勤劳为后世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恋恋不舍告别莫高窟,驱车来到网红打卡地。

时值正午,顺记张驴肉黄面馆早已人满为患。传世五代,敦煌一绝,作为创始于清朝末年敦煌唯一一家相传五代的百年老店,顺记张驴肉黄面已经成了八方游客了解敦煌饮食文化的窗口。 一碗金黄的面条,浇上浓香的汤汁,就着卤煮的驴肉,爽口的泡菜,没有任何美味能够像此刻一样满足我的味蕾。 “就在天的那边 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 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月牙泉,鸣沙山,我不想一次来结束对于这座城市的念想,留下一段情缘等待下一次相见!

车出敦煌,便向阳关。西出阳关,阳关就在眼前。 我站在阳关,深深凝望那个残缺的遗址,思绪万千又不知从何而起。 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曾经矗立在荒漠要塞的关隘,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伟岸的身躯最终化为粒粒尘埃,飘落于苍茫大地。 回望大漠烈日下那座褚黄色的土墩,在惆怅和回味中咀嚼着“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况味,沿着柳格高速,奔向下一站驿站:阿克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于远道而来的朋友,主人均有自己的待客之道。新鲜马肠、风干羊肉,清水牛排,山野小菜,更有坛封的美酒。把酒欢唱,宴散人归,我们在微醺中安然入梦。 旅途的快乐就在于亲身的经历。

微暗的黎明,我们离开了这座尚未苏醒的城市,因为前面还有诱人的风景和遥远的路途。 翻过当金山,驶入柴达木。那里有神奇的雅丹和翡翠湖。 一路颠簸,一路崎岖。南八仙雅丹地貌就这样呈现在茶 冷公路的两边。南八仙,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让我不禁想起传说中各显神通的八位神仙。难道是因为他们的临幸造就了这块神奇的土地?然而,此八仙非彼八仙,南八仙,却是为了纪念解放初期在此牺牲的8位女地质勘探员。 柴达木的雅丹地貌,是75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湖泊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抬高而脱离水体,期间的盐和沙凝结地壳被西风侵蚀雕塑而成。它们广布于柴达木西北部,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因其奇特怪诞的地貌,飘忽不定的狂风,由于地形奇特而生成的诡秘瑟人的风声,再加上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被世人视为魔鬼城,迷魂阵。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 或许是地处偏僻,南八仙尚未被开发利用,只有为零散的游客在方土台上或极目眺望,或放飞自我,博取心中的那份快乐。

散文经典在路上(散文一路向西)(4)

离开魔鬼城,直奔翡翠湖! 翡翠湖原是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区内。得益于丰富的盐湖资源,柴旦盛产高品质的钾、镁、锂等多种元素。经多年开采形成形态迥异、深浅不一的采坑,宛如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变成了如今美丽的翡翠湖。站在湖边,看那一泓碧绿色的湖水,此刻的心灵似乎已经打开了天堂的大门,恍如隔世,不似今生。 不居德令哈,此行向乌兰。前往茶卡盐湖,再折返西宁,乌兰县成了我们的第三个落脚点。 一路高原,水丰草茂。羊群、马群、牦牛群在草原上惬意奔走,享受着秋天的美食。偶有苍鹰掠过天空,俯视无垠大地。大大小小的盐湖遍布高原,波光粼粼,鸥鸟翔集。 身在乌兰,我们在黄昏的街头寻找美团上的暖锅,土猪肉的味道让我想起童年的岁月。

散文经典在路上(散文一路向西)(5)

第二天清晨起来,吃过早餐,继续前行,数十公里之后,便是天空之境——茶卡盐湖。 登上摩托艇,劈波斩浪。坐上小火车,风情不减。奔涌而来的人流顺着湖边的堤岸,熙熙而来,攘攘而返。身入湖中,四周雪山环绕,湖面平静如镜,反射着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水映天,天接地,在浅膝的湖水中,鲜艳的红纱在微风中飘逸,欢快的笑语在人群中荡漾。这面神奇的天空之境,照靓了每一个用热情拥抱生活的身影。 相传,很久以前,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之上,十年九灾,当地牧民担惊受怕,饱受饥寒。就在这时,一位活佛路过此地,当地的一名王公前去求救,希望活佛能解救当地正处于濒死边缘的牧民们。活佛说:“在盐湖里住着1000名巴里登拉牧(蒙语即女神),湖中那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青盐,是她们辛勤汗水的结晶,能够为你们带来吉祥与安康。” 之后,每逢夏秋时节,当地牧民们就前往盐湖采挖这些能带来吉祥安7 康的盐粒,更是将5月15日定为吉祥的日子,当地居民牧民都会带着松树枝、酥油、青稞、白酒等前来祭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盐湖之美,不仅在景,更在于价。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物美价廉,疗效非凡的药材。早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 时间沉浮于世,传说流传至今。蓦然回首中,我仿佛看见一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的牧民们,将自己精心准备的各色彩绢连带着心愿一齐系在树枝上,随风飘扬,衷心祈祷幸福安康!

散文经典在路上(散文一路向西)(6)

一路向西,复而向东。出茶卡,宿西宁,过兰州,回镍都,四天时间结束了我的西行之旅。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有大漠落日的粗犷,有仙女飞天的飘逸,有阳关三叠的柔情,有魔城雅丹的神奇,有天空之境的魅力,有山间小城的静谧。 江山万里如画,山水各有风情。一次旅程,就是一次心路的历程。身未动,心已远,生活的美景就在不远的前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