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下的新广东(广东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
10月19日,广东省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出席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三场集体采访,介绍了代表团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虎介绍,广东团共有代表68名,其中26名来自生产和工作一线。连日来,代表们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受鼓舞、深感震撼,一致表示完全赞成和拥护报告。大家对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广东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这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连年跃升,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7万亿元,跃升到去年12.4万亿元。
张虎表示,代表们在讨论时说,最难忘的是对广东山高水长的关怀厚爱。代表们回忆起与广东群众亲切交谈的情景,对给予广东父老乡亲和山山水水的深情牵挂历历在目、深受感动。
张虎表示,紧跟、奋进新征程,是大家的共同心声。代表们说,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的历史机遇,大家感到身上沉甸甸的使命责任。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的殷殷嘱托,奋力实现赋予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把、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广东90%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
中国教育报记者:我们了解到广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排在全国前列,请问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广东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安排?
张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东始终牢记的重要指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推动创新工作。广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排在全国第一。有几个数据给大家介绍一下,2021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4002亿元、研发人员超120万人、发明专利有44万件,这些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我们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上下功夫。省里每年都高规格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12条”等。在今年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构建“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成果转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广东的创新在新的高度上立起来强起来,深圳就是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一个典型例子。
二是在着力布局建设战略科技力量上下功夫。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这两大“国之重器”顺利运作,东莞散裂中子源一期顺利建成并在前沿科学和产业急需领域都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集聚了一大批两院院士和高水平领军人才。我们还加快人才强省建设,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三是在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大家知道,广东企业创新能力较强是我们很大的特色。目前我们有“四个90%”,我省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广东涌现出华为、比亚迪、格力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四是在着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上下功夫。我们率先探索财政资金过境支持港澳机构开展研究,积极与港澳共建科研机构、高校和孵化基地,探索接轨国际的科创机制,汇聚世界顶尖研究团队。比如华南国家植物园,与80个国家的有关机构进行了密切的科技交流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呈现“四个新”
香港商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面对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广东是如何协同港澳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一步还有什么工作计划?
张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包括广东珠三角的9个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广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携手港澳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一是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以珠三角为主阵地、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格局。二是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与港澳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为“四个新”:
一是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是10.2万亿元,2021年跃升到12.6万亿元,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目前在大湾区有世界500强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5.7万家,大湾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是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我们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强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将大湾区内地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面向港澳开放,与港澳建立联合实验室20多个,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近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二。
三是软硬联通取得新进展。硬联通就是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积极推进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基本形成了“1小时生活圈”。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软联通方面,主要是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聚焦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比如我们对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现在已有1万多家港澳企业通过便利途径实现登记备案,还有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获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四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目前,在横琴合作区内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双15%”税收优惠政策顺利落地。前海制度创新成果显著,在全国复制推广案例65项。南沙开发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总之,三个平台发展生机勃勃、前景无限。
接下来,我们将始终牢记的嘱托,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康广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