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茯茶是生命之茶(也说泾阳茯茶)
泾阳茯砖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再往源头上说,还有一段因祸得福的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年),一位泾阳茶商,运茶到了泾河码头,茶叶不小心掉入河中,捞起,晾晒渥堆后,茶叶颜色变黑,出现许多黄色斑点,状貌似霉菌。人悲天跄地,直呼“完了完了”。事实上,凤凰涅槃,茶叶质变,不仅茶汤橙黄透亮,而且口感更上乘,消食作用更明显,反响非常好。通过回忆“霉变”过程,泾阳茶商不断摸索探究制作工艺,茯茶出现,当时主要是散装茶。
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块砖型茯茶--“泾阳茯砖茶”向世。茯茶刮油解腻,有助消化、降脂、抑菌等功效,深受草原上牧民的喜爱,属边销茶,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泾阳茯茶的诞生本身就充满了哲学的意味,而它的饮用方式也非常独特,讲究一个字“熬”。林语堂先生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尽管并非针对家乡的茯茶,但是我以为,没有比泾阳茯茶更切合的了。“金花博士”刘翔在他的专门解读茯茶的科普读物《话说茯茶》一书中说:“煎熬就是一种成全,不把自己当茶熬一熬,怎知人生最深处的滋味。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这话,个人很欣赏。
岁月,教人经了些世事,切肤的体悟,让我对茯茶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庄周化蝶,我同茯茶。道理,人懂,茶也懂。现代这社会,谁的“鸭梨”不大?!不是危言耸听,有研究证明,过度的压力是有毒性的,会造成人脑神经的损伤,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而我们的泾阳茯茶,不止煎熬之茶,它更是一道心灵之茶。但听它壶中咕嘟咕嘟作响,心中郁结的块垒渐渐就化开了。超级解压,不信您试试。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因泾阳茯茶固有“三不离”之说,即离不开泾阳的气候、水和泾阳人的制作技艺。如今在泾阳,茯茶自然成了官方、民间的接待茶。当年由于历史原因,一度中断。近年,泾阳茯茶恢复试制成功,沉寂了半个世纪后重现江湖。它的复苏和复兴,首先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密不可分。在生活品质越来越讲究的今天,健康理念流行,而关于茯茶的“核心机密”--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的养生保健价值的科学研究更进一步,外加茶文化兴盛的大气候的影响,在诸多积极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泾阳茯茶迎来了它的繁盛时代:人民大会堂的茯茶产业推介会、茯茶驼队大张旗鼓重走丝绸之路文化宣传的壮举、因茶得名的休闲旅游景区——茯茶镇、茯茶作为国礼招待外宾……
一次又一次,泾阳茯茶被推至全国乃至世界的面前。特别是以清末陕西“女版马云”--泾阳“安吴寡妇”周莹为蓝本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让“泾阳”一时声名大噪,安吴堡人气暴涨,火了泾阳旅游,也火了我们的“金花”茯茶。《茶都风云》《大引茶商》《金花》等一系列茯茶题材的文艺作品接踵而至,无不让人充满更多的期待。茯茶,这块分量十足的丝路黑黄金,当之无愧地成了泾阳“黑(茯茶)白(奶畜)红(酿酒葡萄)绿(蔬菜)”四色产业的排头兵。
泾阳美景让人驻足流连,泾阳美食教人口舌生津。随我来,逛,无论是寻找大地原点,还是崇文塔登高、郑国渠揽胜,抑或龙泉公社跑马、安吴古堡觅芳踪,稍息片刻,只消一杯茯茶,就能引出泾阳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人文;吃,不管是泾阳穰饸、老朱家肉夹馍、友军水盆羊肉,还是店前路边时常泊一溜车,冒着交警贴条风险都还要吃的杜家炒葫芦头,啧啧啧,真是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肉香肉香,茯茶配上。这么些年过去了,一说到茯茶呢,我便想到我文化局老领导最爱强调的那句:“离开了文化,茯茶就是一片树叶。”黑白红绿和青黄六类,茶,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的泾阳茯茶不一定是最好的茶,但它绝对是很有文化的黑茶,陈香醇厚,隐隐透着淡淡的菌花香,你品,你细品,它的味道是不是远比单纯茶的味道更悠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各位看官,来瞧瞧我们的泾阳茯茶,那密匝匝繁茂的金花,真好似要人从中照见昔日泾阳茶马古道上的繁华,又像是向世人昭示泾阳灿烂辉煌的明天。泾阳茯茶,金花绽放,盛世美颜,只盼与你温柔邂逅,惊艳一段时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