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推拿想表达什么(比眼盲更可怕的)
毕飞宇的《推拿》,最开始是写给盲人朋友的。
2007年,因常年写作,毕飞宇患上了颈椎病。
于是,他走进推拿中心,开始接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
与盲人交往越深,越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其实同健全人没有什么差别。
一部《推拿》,打开了一个沉默封闭的黑暗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同样有生活的幸福与残酷,爱情的甜蜜和酸涩,人性的美好与丑陋。
我们总以为可以凭借双眼洞悉一切,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人人皆是盲人。
有些时候,并不是眼盲封住了光亮,而是狭隘和偏见,蒙住了我们心中的眼睛。
当你读懂了《推拿》,看完这3个盲人的人生,你就会懂得:
比眼盲更可怕的,是心盲。
沙复明:明处平静,暗处死磕
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沙复明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心眼更活络。
沙复明的第一步,就是拼命“读”书,用指尖去识别盲文。
因为眼盲看不见日光,沙复明读起书来,简直不分昼夜。
他读医,读文,读史,读艺,读科学,读经济,读上下五千年,读纵横八万里。
沙复明一点也不觉得疲惫,他告诉自己,必须读书,每读一本书就是走上一层楼,总有一天,他能够到达顶峰。
通过一本又一本的书,沙复明打开了内心的眼睛。
当同学们还在学习中医经脉和穴位时,摸索心腧、肺腧、肾腧、天中、尾中和足三里,沙复明早就跨专业到医学院,去学习西医解剖。
沙复明触摸着身体,通过骨骼、系统、器脏和肌肉,对人体一下子就有了一个结构性的把握。
同学王大夫每天泡在健身房,苦练臂力和指力,沙复明把时间都用来学习日语和英语。
事实证明,沙复明具有更长远的战略性“眼光”。
刚到上海打工的时候,一旦有外宾来做推拿,盲人们就变得特别害羞,不敢吭声,只有沙复明敢跟外宾们交流。
沙复明用结结巴巴的英语或日语,跟外宾谈小费,言语谈吐间不乏博学和幽默。
外国友人把沙复明喊作了不起的“沙先生”,他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对盲人推拿师的基本看法,他是如此健谈、乐观。
这下好了,外国人都找沙复明做推拿,生意好的时候,沙复明恨自己不能变成两个人。
大家都说,盲人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沙复明有更远大的目标。
终于,沙复明攒够了创业资金,他辞职回南京,和朋友张宗琪一起开了一家推拿中心。
从沙复明懂事理开始,就知道就算上帝给他关上窗,阳光也一定会从缝隙里洒落下来。
真正困住我们的,其实是在心里筑起的高墙。
不对自己怀有偏见,也努力打破别人的定义,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
只要心里有光,即使身陷黑暗的囹圄,也能向着阳光,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都红:明处坦荡,暗处汹涌
去推拿中心打工前,都红在读盲校,极具音乐天赋。
她只听一遍音乐家勃拉姆斯的曲子,不仅能把主旋律唱出来,还能把和声伴奏也唱出来。
都红喜欢唱歌,但老师偏偏让她弹钢琴。
原因是,唱歌对于盲人来说太容易了,只要张口就能。
在老师看来,一个残疾人,只有通过千辛万苦,上刀山、下火海,做好他不方便、不能做的事情,才具备直指人心感动时代震撼社会的力量。
都红拗不过老师,只好放弃唱歌。
她仅用三年,钢琴考试就达到了8级。
但初二那年,都红果断放弃弹钢琴,说什么也不肯坐到钢琴面前。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次演出。
那是一次慈善晚会,来了许多大腕,有当红的流行歌手,也有过气的影视明星。
都红要演奏的是巴赫的三部创意曲,这是一部很难的复调作品,特别强调左右手的对位。
其实,都红对二部创意曲更有把握,但是,老师一再鼓励她演奏更难的曲子。
到了正式演出,都红十分紧张,手指的节奏也乱了,演奏效果连练琴时的一半都没有达到。
都红只能硬着头皮,顺着旋律继续演奏下去,等到弹完最后一个节拍,她懊悔地想哭。
可就在这时,现场却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听着主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都红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只是想弹奏巴赫的曲子,而不是为了报答社会,毕竟,她也从未亏欠过谁。
她不喜欢被别人搀扶,可在众目睽睽之下,她无法将女主持人的手推开。
观众们都被都红感动了,可都红根本不愿被可怜的目光注视。
最后,都红果断放弃了音乐,选择了中医推拿。
一代“音乐女神”,不再用双手触摸琴键,而是触摸人的身体穴位,只不过,都红学推拿远没有学音乐那么容易。
毕业之后,都红认识了在南京工作的盲人朋友季婷婷。经过季婷婷介绍,都红来到了沙宗琪推拿中心。
其实一开始,都红的手艺并不过关,沙复明也没打算聘请她。
但一天后。都红来到推拿中心,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明自己留下来的决心:
“给我一个月的时间,不要工钱,只吃三顿饭,晚上和季婷婷挤一下,如果一个月没有达到要求,就自己走人,一年内把伙食费寄回来。”
就是这番话,打动了沙复明。最终,沙复明同意都红留下来,决定手把手教她。
正如书中的一句话:“盲人最大的障碍不是视力,而是勇气。”
面对他人的偏见,最好的办法不是以口舌争辩。
人心的成见,正如一座难以撼动的牢笼。
与其被困囿于其中,不如凭实力自证,方可突出重围。
王大夫:明处着眼,暗处着心
毕飞宇在写《推拿》时,曾发现一件事。
隔着推拿中心的门,门外与门内还是有一些不同:
很多东西在门外人心中已不再被重视,但在门内盲人心里,它们仍被看重。
王大夫最初的梦想,跟沙复明一样,也是挣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推拿中心。
因为投资失败,王大夫带着女朋友小孔一起回了南京老家,来到沙宗琪推拿中心。
看着昔日的老同学已经当上老板,王大夫心中很是羡慕。
如果自己不是投资失败,也能拥有一家这样的推拿中心。
往后的日子,王大夫努力挣钱,准备赢回一局。
在推拿中心,王大夫总是最踏实肯干的那个人。
他健硕的臂膀和指尖的力量,是他能够在推拿中心立足的硬实力;而他的为人和处事方式,是他与世界相处的软实力。
如果王大夫就这样努力下去,终有一天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开设推拿中心,把爱人小孔娶回家。
但是,家里打来的一个讨债电话,打破了王大夫平静的生活。
王大夫的弟弟本是健全人,可他整天游手好闲,在妻子的唆使下,他赌博欠下两万五的债务。
讨债人第一次到家要钱,弟弟和妻子还躲到乡下,留下父母在家担惊受怕。
王大夫好不容易打通弟弟的电话,急着让他还钱,可弟弟一点也不着急,还嘲笑大哥说“放着好日子不过”。
在南京,老百姓把弟弟这样的人叫做“活老鬼”。
身为失明者的王大夫,在拼了命地认真生活;而弟弟这样的健全人,却拿大好的时光混日子。
弟弟虽然有眼睛,却让自己置身于泥沼中,他停滞不前,看不见未来的一切。
半个月后,讨债人第二次来到家里的时候,王大夫已经凑足了钱。
等他赶回家里,面对来讨债的人,王大夫最先还有些胆怯。
可知道事不关己的弟弟也在场,王大夫再也忍不住了。
王大夫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他冲进厨房,拉开冰箱,把钱扔了进去,又摸出两只冰块,一把捂在嘴里,咀嚼来麻痹自己。
接着,他提着菜刀,回到客厅。
他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接下来,王大夫的一连串掷地有声的质问,又让大家都沉默了。
王大夫说,自己身为盲人,可以去大街上讨饭,乞求别人怜悯,可他不能这样做,因为他要“这张脸”,他爱“这张脸”,他得拿自己当人。
最后,王大夫坚持没有帮弟弟还债,他拿起菜刀,划破了自己的胸膛,喷薄而出的鲜血,终于吓退了讨债人。
再次与王大夫紧闭的双目“对视”,众人都被他为尊严而战的勇气所震撼。
就像毕飞宇说过的一句话:“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
是啊,很多时候,健全人在明处,盲人在暗处。
健全人常常把眼见为实作为标准,却不知人生有太多盲点,让人看不清生活的真相。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目光始终向外,却从未真正探索自己的内心。
比眼盲更可怕的,是心盲。
内心缺乏光亮的人,这辈子很难看清自己。
正所谓,明处着眼,暗处着心。
作为一个失明者,王大夫即使看不见世间繁华,可他的心中还有一双慧眼,足以洞察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只有不断擦拭内心的眼睛,才能澄清杂质,扫除遮蔽物,让光明照亮人生的一片天地。
毕飞宇曾在创作谈中这样说道:
“我闭上眼睛之后,被吓了一跳,我看到黑暗之中的满天星斗。”
毕飞宇其实也没想到,《推拿》这部并不宏大的作品,能够获得2011年的茅盾文学奖。
很多盲人朋友,把《推拿》视为“我们的小说”。
一部《推拿》,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与自我对视,从而更能看清自己的内心。
人人都有盲区,眼睛看不见的地方,就让自己的心去抵达。
如若眼前黯淡无光,那就守住内心的烛火,洞穿世间的本质。
就算被封入藩篱,也能凭借实力,打破偏见,华丽突围。
点个在看,愿心中之眼始终澄澈明亮,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灿烂的风景。
作者 | 陈星空,用笔写下一片星空。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