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英语学习 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英语学习 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1)

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看的能力”探索

李玉琳

摘要:本文结合课程标准的修改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变化的背景,阐释“看”的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力度、广度、精度三个视角探究如何在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看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促进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看的能力;中学生;英语能力;技术环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较以往有了较大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将语言能力定义为“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教育部 2020)。将“看(Viewing)”列入语言能力要素,使得英语教学中强调了多年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变成“听、说、读、看、写”五大技能。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意义与信息传递的多模态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常态,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不再仅仅靠听、说、读、写几种途径,“看”成为融合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对于“看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对五大能力的培养乃至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英语学习 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2)

一、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让“看”与“听、说、读、写”五指成拳,增强“看”的力度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技术环境的融合成为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技术环境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为培养学生“看的能力”提供更丰富的途径。

(一)技术丰富“看”,强化“听”的训练

“学习者必须怀着兴趣投入到事实或真理的学习中”(格里高利 2017)。以往教师在听说课上教授新单词时,习惯简单、机械地重复。有些教师通过变声等方法尽可能使听说课变得有趣,但收效甚微。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言学习的有趣性得以凸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许多英语学习APP把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含义以简笔画、图片、趣味文本(如谜语)、音频等方式呈现,既生动又形象,让学生以watch and listen、listen and read等方式学习英语,使听说过程伴随着视觉享受,有效增强了其学习体验。对于新单词的guess and say更是促进了学生“看”的能力提升。比如,对于单词banana,以谜语“I am yellow and long. I am a fruit. Monkeys like me.”呈现,让学生不仅对香蕉的颜色和形状有了具象认知,而且对香蕉所属的事物种类也有所了解,特别是“Monkeys like me”让学生有了具体的情境理解。这种技术环境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营造出具象意义的情境,增强了听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听的学习效果。

(二)技术创新“看”,强化“说”的训练

“看”的对象除了图形、图像外,还包括实物、场景等。在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句型操练是必要的教学活动。一般教师教授完一个新句型,会让两组学生示范。该活动缺少技术含量,且形式单一,加之学生处于青春期,易害羞,不愿意参加这类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看”的场景和思考,激发学生参与句型操练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学会用英语发出邀请、接受邀请和拒绝邀请”是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语言目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准备对话所需的句库party checklist和social manners等具有单元特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让学生画好一个表格,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安排满一周的活动,当然必须预留party time。上课时,学生从句库找出所需句型,在全班范围内发出十份邀请,邀请同学在他们的party time参加他们的party。谁邀请到的人最多,谁就获胜。当获胜者分享时,其他学生通过其对party checklist和social manners的解说分析,明白了规划合理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课,激发了学生说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看”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合理规划学习、生活。正是技术环境下资源的创新,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

(三)技术引导“看”,强化“读、写”训练

“思想是不可见的智力所引发的无声的、看不见的行为”(格里高利 2017)。很多中学生不会写作文,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没有思想。阅读课上,若教师只是一般地讲述、解释或其他常规教学行为,很难引起学生自发的脑力活动,导致其不明白文章应该如何写。读写结合的关键之一是要实现读与写之间的转换。教师要让学生从阅读中有收获,并将所思所想用英语表达出来,首先要“唤醒并启动学习者的思想,唤起他的自发活动”(格里高利 2017),让他们会读、会思考。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可视图的读后作业。在教授教材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提供思维可视图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补全思维可视图,通过引导他们“看”不同的思维可视图,使其在思索的过程中学会看文章结构,看意群,看连接词等,从而唤醒其思想,使其明白写文章如何布局,如何美化篇章,最终实现以读促写。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课本词汇学习,补充课外词汇,组织学生活动如self-assessment、recaps等,激发其批判性思考教材或教师观点。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和表达,又有了自己的思想,自然就会写了。可见,教师利用技术环境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表达内容,拓宽其写作思路,使其会读、会写。

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英语学习 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3)

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让“看”与“环节”“资源”“桥梁”成四时之气,延伸看的广度

(一)技术延伸“看”的环节,丰富教学过程

多媒体时代,丰富的“看”的技术手段必然让有限的教学时段走向跨越时空、开放融合阶段,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在线课前预习,从而缩短其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时间,加快其理解和运用速度。教师可以借助英语互动学习平台,为学生创造可以实现任意交互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其打造“第二课堂”,使其能够和教师、机器进行更加高效的交流与互动。目前各种英语学习APP都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标准的“英语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带领其读单词,读短语,读课文,节省了大量教师课堂领读的时间,也为其拓展了更多的学习资源。APP中的朗读功能为性格内向、不敢在课堂上开口的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平台,因为在APP中已经练习过了,慢慢地他们也就敢于在课堂上开口了。技术增加了学生“看”的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延伸,助力其课堂学习,将英语教育过程贯穿其整个求知阶段。

(二)技术拓展“看”的资源,丰富教学素材

英语教学依赖大量课外资源,如阅读材料、英语图片、英语动画、音视频、英语歌曲等。仅靠传统教学手段和现有文本教材,教师无法获取这么多的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从互联网上搜索大量的教与学资源,这些网络资源拥有丰富的连接、强大的信息量,以及具有互动性、实时性等优势。换句话说,网络资源是生动的立体教材,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可以观看英语新闻和社会热点。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快捷、高效、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学生利用“英语教学”“翼课网”“一起作业吧”“51 talk”等APP可以自主预习、复习和检查作业,练习口语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同时给学生呈现文本材料、声音讲解和图像信息,且能提供大量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使得教材内容的展现更生动、更丰富,有利于学生开展针对性学习,巩固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到最大化。

(三)技术架起“看”的桥梁,实现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的重要性甚至超越学校。家庭教育往往受制于家庭中父母等长辈的受教育程度、经济基础、教育理念等。而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使得沟通渠道方便化、多样化变为现实,弥补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的不足,家长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各种学习软件实时快捷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能通过查询APP课程数据中的完成率数据就能知道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即使家长不懂英语,也能够通过查询正确率数据指导孩子进行有效学习,从而督促其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英语互动学习平台与其他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如QQ、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等相连,为家长创造一个了解孩子学习英语情况的综合交流平台,从而指导其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达到家校共育、合作共赢的效果。

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英语学习 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4)

三、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让“看”融入“目标、能力、思维 ”成三位一体之势,增强看的精度

(一)让技术服从教学目标,是精准使用技术服务“看”的前提

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但是,教师在基于技术环境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绝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作为“教”的辅助演示工具、学生“看”的演示途径,而应当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学”的自主认知工具与协作学习的工具,并始终把这一理念贯彻到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之中(胡登攀 2019)。如果运用不当,喧宾夺主,反而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堂课没有任何板书,为了吸引学生“看”的注意力,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必将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果教师将大部分注意力放置在图片展示、内容翻页等课件展示上面,花费在电子显示屏和计算机上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则会使教学互动弱化。甚至有教师借助教育信息技术精心准备课件,一旦出现课堂断电情况,后面教学目标和内容就无法进行。

(二)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是精准使技术服务“看”的基础

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英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是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的关键。英语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将决定英语教育发展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成效。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理解“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创新”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这种融合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有关信息技术运用的学习和提高作为自身工作的一部分,通过长期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才能跟上瞬息万变的技术革新时代。如果教师利用好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自身语音语调不够纯正、绘画功底不好、不会才艺等个人缺憾,成功地当好课堂“导演”,成为学生心中的“明星”,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英语学习 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5)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是精准使用技术服务“看”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育信息化时代,学生信息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激发其信息意识,使其能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将课堂学习成功地延伸到课前、课后。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认知世界,使其从中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精神文化世界。同时,教师还应看到当前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存在腐蚀学生心灵和精神的现象。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化思维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其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其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自律能力的教育,引导其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其养成优秀的品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格里高利. 2017. 教学七律 [M]. 陶秋月,译. 北京:团结出版社.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胡登攀. 2019.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研究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1年第16期)

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英语学习 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生英语(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