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

新武安——选自《武安匾额文化》

匾 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词句精湛的书法传达深厚的寓意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文、书写、篆刻与独具风格的东方建筑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是古建筑的“灵魂”也是古建筑的点睛之笔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1)

在绵长不绝的文化传承中武安人民对匾额情有独钟在广大城镇乡村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上镶嵌着大量的各式匾额向后人述说着武安流转变迁的人文历史今天小编带您一起欣赏著名的武安匾额

进士第匾

  在北安庄乡黄粟山村有一块“进士第”匾,是该村白云龙荣获“赐进士出身”功名后,由礼部尚书亲书赠送的,至今还悬挂在大门门楣之上,激励着白氏后人。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2)

  白云龙,字际五,北安庄乡黄粟山村人,清嘉庆戊午年(1798年)科举人,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考中第93名进士。

  传说老进士为官清正廉洁,殚精竭虑为子民办事,积劳成疾,卒于西宁任上,死后无钱归宗,是师爷主张借支官银,才得以回归,补任官员到后,查正原委,知其清白,报请上司才免了所支银两。

  嘉庆、道光时白氏一门人才辈出,进士、举人两代多人为官,显赫一时。

  白位西,字兑初,道光戊子年( 1828 )科举人,进士白云龙之长子。这就是“父子举人”之说。

  白荣西,字国华,嘉庆癸酉年(1813)科举人,道光癸未年(1824)进士。是进士白云龙亲侄子,这就是当时盛传“叔侄双进士,父子二举人”的美谈。

  白云期,字在天,嘉庆甲子年(1804)科副榜。

  白献书,字时举,光绪丙子年(1876)岁贡生,未任,著有《南园课艺文》和《环材集》两书(失传)。

  白本初,道光戊子年(1828)科举人。白瑁之子。出任葭县正堂(今陕西省葭县);又任宝鸡县正堂(今陕西省宝鸡市);又任安阳县正堂(今河南省安阳);又任单阳县正堂(疑为山东单县)。

  白贵如,嘉庆庚午年(1810)科举人,未任。

  白胜基,约康熙年间人,是仗义疏财扶弱助贫的民间讼师,为乡间的穷苦百姓做了好多好事。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3)

  清朝知名文人戴远山,曾有一幅对联曰:“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见清。”这是他送给远去做官的朋友的赠别联。衡量一个官员是否清廉,就是看他能否做到清贫。文中的白云龙及其兄弟子侄,为官者先后四人,但家中没有广置的田产,仅有赖以生存的三十多亩地,也没有厚积财物,仅有一套四合院,供一家三代人合住。可见白氏族人为官清正廉洁,是真正为老百姓办事的清官。

蓬莱仙境匾

  “蓬莱仙境”大型石雕书法作品,在武安现存两处:一是康二城镇南新庄村吕仙祠大影壁,一是冶陶吕仙祠大影壁。两处影壁大型石刻“蓬莱仙境”,墙壁四个大字,均为草书,字迹一样,可能出自一人所书,也可能为同一版本拓印而来,但具体书写者不详。四字为四块青石雕凿的单体字,浮雕阳刻,狂草,飞龙舞凤,气势磅礴。

  康二城镇南新庄村大影壁位于该村吕仙祠山门外前方,大影壁为砖砌,长方形,上覆筒板瓦,四字石刻一字横排,字序为从右至左。字体硕大威武,如狂风骤雨,令人震撼。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4)

  冶陶镇大影壁,也是位于该村吕仙祠门外,不同的是影壁为正方形,四字石刻为两层重叠垒砌,成正方形,字体尺寸相仿,字迹相同,看上去更加巍峨壮观。四字之间有铁件加固,并刻有小字篆书款识:

  “民国丙寅年,澜轲上石,木杜桥工(待考)。刘金灼敬建”

  影壁后面有线刻浅雕山水图一副,画面丰满,山川、树木、佛塔、人物、渔船,不一而足,画面上方有题字:“蓬莱岛”,左上角刻有一首七言诗,诗曰:

  一客乘舟一张琴,问伊何事访仙踪。

  秀来悦仙几问景,秋木长天现此身。

  落款为“时在丙寅十一年,稻月中浣佑白鹤老人。”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5)

智圆行方匾

  在冶陶镇张麟臣纪念馆的正中上方,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十分醒目,上书“智圆行方”四个大字,这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七水岭村民联合送给张麟臣的。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6)

  他急公好义,调解纠纷,是为一方人望。1922年的秋天,七水岭的村民因放养山羊越界吃草,和涉县村民发生争执,山羊被扣、羊工被打,还被起诉,吃了官司。七水岭村民无奈,只能寻求张麟臣帮助。张麟臣到涉县为他们辩护,不仅帮羊工打赢官司,还为他们争取到了赔偿。七水岭乡长带队,敲锣打鼓地为张麟臣送来自制牌匾一方,上书四个金色大字“智圆行方”,以表达对张先生“知识广博周备,行事方正不苟”的敬仰之情。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7)

  张麟臣,名耀庭,字麟臣。1892年出生在冶陶镇冶陶村的一个书香世家,家境殷实。他自幼聪颖正直,勤奋好学,耳闻目睹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义和团失败的现实,自小在心中埋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

  1907年,通过乡试,张麟臣考入彰德府(今安阳)中学,从《天演论》中懂得了社会变革与社会进化的道理,悉心探求改革社会的真理。1911年,他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他先后在北京《平报》上发表论文《学为治国》和《立国精论》。张麟臣提出立国的人文精神,在社会上立即引起了轰动。毕业后,他趁着五四运动热潮又几次回到母校,结识了李大钊,接触了新文化运动,对革命不断产生新的认识。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8)

  1915年,张麟臣告别北大,回到家乡。在随后的近二十年里,他训练民团,打退山匪,袭击溃兵,保一方安宁;他心系百姓、济困扶危、乐善好施,人称“张大善人”;他惩恶扬善、保护弱小,主持公道,凭借聪明机智化险为夷;他修缮庙宇、扩修山路、造福桑梓,被人们亲切地唤作“张老麟”;他捐资助学、宣传革命、除烟戒毒,许多故事流传至今。

目无魏吴匾

  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有座武侯祠,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建,在全国颇具影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张殿为其建筑之一。

  关张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高度约6米。木结构,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殿内神台供奉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张飞像。

  关张殿的门楣上悬挂木质匾额一方,长方形,高0.6米,宽2米,匾额正中从右至左横写四个楷书大字:“目无魏吴”,右侧楷书竖写一行小字:“光绪戊申中秋节 榖旦”九个字,左侧落款竖写“彰德府武安县德茂祥敬立”。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9)

  此匾书法大气磅礴,威武凛凛,笔法娴熟,一气贯通,真乃目无一切、英气四射。其中“魏”字少一撇,“吴”字带有手写习惯,颇具书法大家风范,自然洒脱,目空一切。

  “德茂祥”当为20世纪30年代武安商帮在河南开封的铺号之一,此匾可为武安商帮当时在河南影响之大的有力佐证。

野河张氏节孝坊匾额

  张氏节孝坊位于淑村镇野河村内,清代建筑。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节孝坊又称牌坊,全称为“旌表已故处士杨兴明之妻张氏节孝坊”,是奉旨专门为表彰张氏所建。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10)

  牌坊作为大门,建在一个院子前端,一可作为大门利用,二可作为牌坊旌表,设计独具匠心。大门两侧底层施4层料石干合缝砌筑。拱券两侧各有一竖长方形砖雕匾额,匾两侧砖雕缘唇,上端浮雕牡丹,下端雕寿字,右匾心内阴刻“德并珩璜允焕圭璋之色”10字,楷书;左侧刻“光生翟常昭彤管之辉”10字;拱券上端又置长方形匾额,匾额四周砖雕卷云纹图案,匾心阴刻行书“旌表已故处士杨兴明之妻张节孝坊”16字;此匾上方又置一长方形匾额,四周砖雕卷云纹图案,中间阳刻“筠清松寿”4个大字,大字上首楷书小字“大清光绪元年”,下首题“孝孙杨庭槐建”。此匾左侧设有一方形小匾,匾内竖刻楷书两行“石工田永祥、泥工孟成翔”。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11)

  门匾上方正中还置有一长方形砖制匾额,匾内竖刻“旨奉”二字,四周浅雕花纹。此匾左右两侧各设一组砖雕,内浮雕麒麟。再往上仿木砖雕立卧枋,前出垂柱,之上为一斗二升斗拱5朵,斗拱之间透雕花草、寿字等图案,檐椽、飞椽各28根。顶部为硬山布瓦顶形式,筒板瓦30垄,脊饰残缺。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12)

  两次间较低,中间一盲门,圆拱券。拱券之上右侧阳刻“志洁”,左侧阳刻“行芳”,均为行书。上为立卧枋,前出两个垂柱,一斗二升异形栱2朵,檐椽、飞椽各10根。顶部硬山布瓦,筒瓦8垄,劈水房檐。牌坊后明间进深1间,砖砌单拱券顶,后门上设石质匾额一方,四周线雕缠枝忍冬图案,中间阳刻“高节遐岭”4字。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13)

  整个牌坊建筑精巧,庄严肃穆,朴实大方,图文并茂。野河张氏节孝坊是邯郸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较完整的清代牌坊,为研究清代历史、建筑艺术、文化教育、生产生活方式等提供了实证。

  该牌坊共有匾额十块以上,有横有竖,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砖有石,有图有文,横向匾额文字均为从右至左,字体均为行楷,简洁明快,朴素美观,花边装饰华美,令人肃然起敬。

毛公祠匾

  毛公祠位于太行山东麓武安市贺进镇风景秀丽的玉皇山山巅。该景区以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线,有老君洞、玉皇宫、罗汉洞、毛公祠、中华帝王宫、太极湖等旅游景点。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14)

  毛公祠即毛泽东祠堂,是玉皇山毛泽东纪念馆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毛泽东祠堂牌匾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祠堂内毛泽东塑像由黄铜铸造,铜像高4.1米,坐落在1.83米的汉白玉基座上。4.1米为主席的事业高度,即从1935年执掌中国革命开始至1976年整整41年。1.83米汉白玉基座为主席的人身高度。主席铜像进行了仿真彩绘,基本上达到栩栩如生的感觉,体现了毛主席的亲和力。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15)

  在毛公祠东侧100多米的柏树林里建设碑林一处,石碑大概有150通左右,涵盖了世界各国元首以及为主席生前服务的老干部对主席的评价和怀念。

  从祠堂顺台阶而下的2号展厅是五星广场地宫,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里面陈列着毛主席在瑞金、遵义、上海、西柏坡、井冈山、延安、北京等地方的革命和生活照片近万幅。陈列着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近1800多幅,其中包括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等多种题材。还陈列着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及题词等书法作品近200多幅。

育我菁莪匾

  位于伯延镇伯延村房家大院的匾额“育我菁莪”,这是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亲书,赠予捐巨资给北大、并将中国大学第一宿舍修葺一新的伯延镇开明士绅房锦云的。

巨鹿寒门学子励志故事(北大校长亲题匾额赠于武安人)(16)

  “育我菁莪”,菁莪读音“jīng é”,菁,韭花;菁菁,草木茂盛之意。莪为莪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菁莪”,出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来用“菁莪”指育材。而《菁莪》也被认为是对培育人才的赞美。诗中的“莪”是指正在成长的人才,“君子”是指已经长成的人才,诗中的“我”是培育人才的人。人才“有仪”,能经沉浮,正是成功的表现,培养他的人心中自然感到快乐。蔡元培所题“育我菁莪”,就是指培育人才之意。

  房锦云,字尚炯,家学厚实,思想开明,大办书院,兴建藏书楼,与同村的徐文德共同出资创办了伯延镇“尚德小学”,这是武安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尚德小学自光绪三十三年在伯延创办至抗日战争前夕迁往武安城里,风生水起三十年,为武安培育了不少文化人才。

  除了创办尚德学校,房尚炯还有一事脍炙人口。其子房德三,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与周恩来是同学,后来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归国在北大任教。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北大修建新教学楼因资金匮乏而停工。房德三与父亲言说此事,房尚炯慷慨捐巨资助北大复工。教学楼竣工后,北大建“尚炯斋”以示纪念。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亲题“育我菁莪”牌匾派专人送至伯延房家,悬挂于藏书楼。

  1961年9月,周恩来总理到武安伯延视察时,曾打听房德三的下落,并对陪同人员讲:“房家是开明绅士,曾为国家出过力。”即指房家资助北大建楼之事。“育我菁莪”由此传为佳话,留名青史,流芳百世。

  现该匾经过复制,悬挂于房家大院文化楼,并复刻成伯延小学进门影石。成为一道文化厚重、彰显兴教助教理念的靓丽的风景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