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有名胜古迹吗 三山不见四海不露

文|马惠彬

德州有名胜古迹吗 三山不见四海不露(1)

德州新湖广场及世纪风标识(摄影:夏有强)

“地名”特别是乡村、街巷的名字,它是一门特定的文化,它的涵盖面甚广、内容深奥、知识丰富,它有历史、文学、名人、名事、名典名物等文化,可谓无奇不有。故它不仅是一个地域的活历史,而且是一门知识广泛的文化学科,故对它的研究其乐无穷,比如,德州城的数字街名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一、四沿:

1、南上沿:小竹杆巷向西有一条小胡同,它座落在约一米半高的台上,因在路南而名为“南上沿”。

2、南下沿:德州城的三山不见之火神庙处为一山,在此处向南是一个大下坡,可谓德州城最大的坡道,故为“南下沿”。

3、二道沿:德州城的三山不见之米市角处为一山,故出了南门就上坡,哪知走到三分之二处,突感路上有一处凸起的小坡(约15到20厘米),虽然它给行人造成了不便,但他却多年存在,故百姓送其名“二道沿”。

4、妈妈沿:是市府街东头一个大海子。原海子中间有一个土堆,中间有一洼地里面也有水。游泳累了可到哪里休息。故百姓送其名“妈妈沿”。也有说此处埋过战马,曰“埋马沿”。

二、三山不见,四海不露,三山加一景:

1、三山:火神庙处、马市角、米市角为德州城的三个高地,故民送其为“三山不见”。

2、四海:指商业街到太平街两侧,有几个海子在居民区之间,在马路上看不见它们。故民间命名为:“四海不露”。

3、三山加一景:原南门东街路边有一口井位处,三个房山之间,故民间命名为:“三山加一景”。

三、三通巷与三弯巷:

1、三通巷:系原建设街天主教堂后的路,从中心位置向西通吕家海子南沿(含仓楼);向北通丰华街;向西南通天主教堂后的三弯巷。

2、三弯巷:从三通巷来的路到教堂后被墙挡着需向北拐,走不远又被某大户家的院墙挡着,需向东南拐,故此路以斜向东南与建设街衔接。

四、五路口:

何为“五路口”,即在某个固定位置有五个通往不同方向的道路,故名曰“五路口”。

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三岔路口等,在每个大小不一的城市、村落里几乎都有,可有五路口的就很少了。在德州城勤奋街中段向北走曾有一条宽仅二米的于家胡同,它长不过百米,当走出胡同向北走,就会出现分别朝四个方向的四条路口,形象酷似一只鸡爪,人们形象的把这里称为“五路街口”或“鸡爪子胡同”,官称“五路口街”。

五、九道弯:原维新街通商业街的一条多弯胡同,因其弯多而得其名。有民谣曰:“见庙即进、顶头北转,见门西看、遇井向南,西看海沿、海边有弯,辞海东走、右拐西还,向南出关、知名九弯,”的四言打油诗。

此民谣的大意是:在原维新街路西的高台上有座小关帝庙,在小庙的南面有条向西的胡同,它的顶头是一个房山,不知者绝对不敢进入。可当走到顶头处时就可见到一条南北向的小路,这条小路直冲某人家的大门,只有走到他家门口才可看见向西有条小路。在向西的路顶头的房山下有一口井。走到井台边向南拐,就到了“四海不露”之一的马家海子了。沿着海子沿再拐两到叁个弯就到了商业街的西部。

故好多来德州城的外地人,听说后都特意去那里体验一下。所以,古人才留下了这段打油诗,它就成了德州城一条知名胡同。

另外:在德州城里还有二郎庙街、三联街、三合街等有趣的带有数字街巷名。

德州有名胜古迹吗 三山不见四海不露(2)

马惠彬,男,1944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200万余字。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