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斯堡风景(一座德味十足的法国大城市)
斯特拉斯堡之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广场下的停车场上来就是这个公交站。
这个公交站也算是斯特拉斯堡的一个地标,叫做Homme de Fer 。车站所在的广场也叫Homme de Fer 广场,有钢铁侠的意思,大概与旁边的一个建筑上有个中世纪盔甲武士像有关。这个车站落成于1994年,也是斯特拉斯堡最繁忙的车站,斯特拉斯堡有A-F六条有轨电车,除了E线,有五条轨道交通在这个车站交汇。
提醒一下学建筑的,斯特拉斯堡有个扎哈设计的车站,B线北端的终点站,霍恩海姆车站。与她的首个作品消防站有点神似,有时间的话不要错过。
车站广场边的Printemps商场,2013年建成。
我们简短的斯特拉斯堡行程从Homme de Fer开始,全靠步行。
很多人在中学时都学过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法国小说家都德写的(不知道现在的课本里还有没有)。最后一课说的是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战败,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德国。斯特拉斯堡就是阿尔萨斯的首府。那斯特拉斯堡到底是属于德国还是法国呢,所以要先捋一下斯特拉斯堡(阿尔萨斯-洛林)的历史了。
罗马时期的斯特拉斯堡,因位于莱茵河的左岸,提比略的弟弟德鲁苏斯曾在这里创建了军事基地,当时叫Argentoratum。罗马的第八、十四和二十一军团曾分别驻扎过这里。罗马有点远,就从查理大帝死后说起。
很多人都知道公元843年的《凡尔登合约》,将查理大帝创建的查理曼帝国(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即后来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雏形。
但在843年的前一年,还有个斯特拉斯堡誓言,之后才有的《凡尔登合约》。
参与者是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长子洛泰尔(Lothaire,也有罗退尔等其他译法,其名字可能就与洛林有关),幼子日耳曼人路易和同父异母弟弟秃头查理。之前次子丕平死了,无法参与瓜分帝国。
三人的父亲虔诚者路易,跟他爹查理大帝没法比,有些窝囊,险些被儿子们废掉,840年死去后,长子洛泰尔继承了皇帝名号,兄弟三人要瓜分帝国。
842年,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在斯特拉斯堡订立《斯特拉斯堡誓言》,誓言的大致意思是由于他们的哥哥洛泰尔对两位弟弟不能容忍,要斩尽杀绝,于是他们兄弟两决定按照上帝的意思,共同对抗他们的哥哥洛泰尔。兄弟二人分别用对方的语言(古法语和高地德语),宣誓效忠对方。而他们的军队也用自己的语言宣誓效忠对方的“王”。
不过到了843年,三方都不希望再战了,于是在法国的凡尔登签订了著名的《凡尔登合约》,将他们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帝国一分为三。长子洛泰尔获得中法兰克王国(含首都亚琛和罗马),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克王国(日后的德国),秃头查理获得西法兰克王国(日后的法国)。
不过855年,洛泰尔去世,他的中法兰克王国的部分领土随即被两个弟弟瓜分,而瓜分不仅留下了意大利、教皇国、皇帝称号等后续历史问题,原本属于中法兰克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Alsace-Lorraine),也为日后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关于这段历史,你读意大利史,法国史和德国史都会提到,且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就不多说了。
870年,斯特拉斯堡归属于日耳曼人路易,可以说从此开始属于德国。
923年,洛林公爵将斯特拉斯堡献给德国国王亨利一世(即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
12世纪,斯特拉斯堡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1262年,斯特拉斯堡获得帝国自由城市地位,即不受任何封建领主管辖,直接归皇帝。
1332年,斯特拉斯堡宣布为自由共和国。
1348年,爆发鼠疫,犹太人背锅,成千犹太人被杀,其余被驱逐出城。一直到18世纪,城市还规定犹太人必须在晚十点前出城。
1439年,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完工。
1440年代,美因茨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在斯特拉斯堡发明了印刷机。
1520年代,宗教改革传到斯特拉斯堡。
1538年,被日内瓦驱逐的约翰.加尔文来到斯特拉斯堡,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安静美好的三年时光。
1552年9月,皇帝查理五世到访。
1605年,第一份现代报纸在斯特拉斯堡诞生。
1648年的《维斯特伐利亚合约》将阿尔萨斯的部分地区划给了法国,但不包括自由城市斯特拉斯堡。
1681年,在三十年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斯特拉斯堡还是被法王路易十四吞并了,并于1697年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承认。斯特拉斯堡开始了法国化。
1778年10月,莫扎特到访,并在圣托马斯教堂弹奏管风琴。
1792年4月25日,应斯特拉斯堡市长的要求,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在市长家中创作了《莱茵军团战歌》,即日后的法国国歌《马赛曲》。不过第二年,市长也上了雅各宾的断头台。
1870年,拿破仑三世挑起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投降。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头宣告诞生,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给德意志帝国,自然也包括阿尔萨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中学课本中的《最后一课》说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有人说阿尔萨斯-洛林的割让为日后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不为过。
一战结束后的1918年,斯特拉斯堡人想通过公投成为独立共和国,但没有成功。
1919年,根据《凡尔赛合约》,斯特拉斯堡回归法国(这是历史上第二次)。
二战的1940年,阿尔萨斯洛林被德国吞并,希特勒亲临斯特拉斯堡,并计划将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改做德国无名士兵纪念地,不过没有实现。
1944年11月,盟军解放了斯特拉斯堡,重归法国(历史上第三次)。
1949年,欧洲委员会总部设立在斯特拉斯堡,理由是:这个伟大的城市见证了人类的愚蠢,他们试图通过战争、残酷和破坏来解决问题。
1965年,欧洲议会设在斯特拉斯堡。
《最后一课》说的是普鲁士人要来,学校不再允许教法语,只能改教德语的事。现在的斯特拉斯堡法语和德语都通行,据说历史上很多家里都有两个国家的国旗,谁来了挂谁的。
这家商店橱窗前挂的,好像是一种当地特色食物,可能类似于面包。
街道后面的是圣多马教堂。
这个广场叫古腾堡广场(Place Gutenberg),背后(东)是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主教座堂)。
古腾堡广场得名于这尊古腾堡雕像。
我们在美因茨见过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雕像,因为那是他的家乡和出生地。为什么这里也有呢。
大概在1434年左右,古腾堡跟随他的家人搬到了斯特拉斯堡,据说可能是跟政治迫害有关。在斯特拉斯堡,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螺旋式印刷机。1448年,古腾堡又返回了美因茨,在那里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用印刷机印的圣经,《古腾堡圣经》(谷登堡圣经)。有学者认为,一本《古腾堡圣经》的价值,足以抵上一个现代化图书馆。
雕像下方的浮雕,全是与古腾堡发明印刷机有关的内容。印刷机的发明对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腾堡广场周边的建筑。
这座建筑是斯特拉斯堡历史博物馆(Musée historique de Strasbourg),建于1920年,原址是16世纪的屠宰场。
圣母大教堂前,一些老建筑形成的街道,就是市场。
圣诞节前这里将全部是市场。
大教堂南侧是罗昂宫,也是斯特拉斯堡的重要建筑。
罗昂宫(Palais Rohan),得名于建造者,斯特拉斯堡大主教阿曼德.加斯东.马克西米连.德.罗昂(Armand Gaston Maximilien de Rohan,1674-1749)。
一个大主教怎么会有如此的宫殿呢,他不仅是大主教,同时还是位红衣主教(有选教皇的资格),而且他还是采邑主教,也就是说在他的教区,他还是世俗的最高头领。
他的家族-罗昂家族也是个古老的贵族,来自布列塔尼,在欧洲有很多分支,与法国和英国王室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1727年,罗昂大主教委托建筑师,罗伯特.德.科特为他设计了这座宫殿,1742年完工。罗伯特.科特是法王路易十四和十五的皇家建筑师,凡尔赛宫的皇家礼拜堂就是出自他手,路易十四还委托他改造过巴黎圣母院的唱诗班。
宫殿建成后一直为罗昂家族所有,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没收,收归国有。现在是几个博物馆和美术馆。
历史上多位国王和名人住过这里:
1744年,法王路易十五。
1770年5月7-8日,后来的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由奥地利踏上法国领土的第一晚就住在这里。
1805、1806、1809年,拿破仑都曾在这里住过几晚。
拿破仑的第一位王后约瑟夫,在这里住过的时间更长(奥斯特里茨战役期间)。
拿破仑的第二位王后,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于1810年3月22日,也是在法国领土上的第一晚住在这里。
1828年,英王查理十世。
1872-1898年间,还做过斯特拉斯堡大学的主楼。
大教堂的南侧,罗昂宫的西侧,是圣母大教堂博物馆。很多大教堂内的雕像,绘画原件等在里面展出。
大教堂附近的街市,即使是平时也很热闹。
这家小店门口卖的是一种掺了香料并加热的葡萄酒,叫Vin Chaud Glühwein(德国特色),4欧一杯,因为要开车,就尝了一点点,挺好喝。
这座桥叫乌鸦桥(Pont du Corbeau),附近的广场叫乌鸦广场。把U写成V,是拉丁语的写法。
乌鸦桥边的古老建筑是老海关。
老海关(Ancienne Douane),作用当然是收税的了。海关的位置相当于伊尔河上的码头,过往船只运送的货物都要交税。
老海关最早建于1358年,二战时被炸毁,是1956年按原风格重建的。
从乌鸦桥上看伊尔河边的老海关和新建筑。
老海关下,沿河有个廊子,估计是以前检查货物并收税的地方。
伊尔河上不时有游船经过。
乌鸦桥的另一边,与老海关同侧,是历史博物馆的后身,下面有个游船码头。
这个广场叫克莱贝尔广场(Place Kléber,或克勒贝尔广场),是斯特拉斯堡最大的广场,也是大岛的中心。
广场是斯特拉斯堡重要的景点之一。
广场的得名来自于广场中央的克莱贝尔雕像,其实雕像下面就是他的墓。
让.巴蒂斯特.克莱贝尔(Jean-Baptiste Kléber,1753–1800),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将军,出生于斯特拉斯堡。不打仗的话,他还是位建筑师。
1798年,克莱贝尔跟随拿破仑远征埃及。在埃及,拿破仑先是遭遇了英国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对法国舰队的重创,然后又是西德尼.史密斯与奥斯曼人的联手阻止他攻打阿克,战事并不顺利(不过弄回不少埃及文物去了卢浮宫)。再加上鼠疫和国内督政府的混乱,于是1799年8月,拿破仑决定带少数人悄悄回法国。并于1799年11月发动雾月政变,拿破仑成为了第一执政。
拿破仑离开埃及之前,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了这位克莱贝尔。
1800年6月14日,克莱贝尔在开罗被一位叙利亚学生刺杀而死。死后遗体运回法国,1838年葬在斯特拉斯堡克莱贝尔广场,心脏则留在巴黎的荣军院。
纪念碑上有两幅克莱贝尔参与过的战役浮雕,这幅是1796年6月4日的阿尔滕基兴战役,法军打败奥地利哈布斯堡军队的一场战役。未来的元帅勒菲弗尔和内伊都参与了这场战役。阿尔滕基兴(Altenkirchen)位于德国波恩以东50公里。
这幅雕塑下有1800年3月20日和Heliopolis的字样。拿破仑回法国后,贝克莱尔也感觉埃及很难待下去,于是他私下和英国人西德尼.史密斯签订协议,英军答应放法军走,但英军高层没有同意,于是贝克莱尔想用战场上的胜利去赢得谈判。克莱贝尔于1800年3月20日向开罗东北十公里赫里奥波利斯(Heliopolis)的奥斯曼军发起攻击,并以一万对六万的悬殊兵力获得胜利,之前发生暴动的开罗也被重新控制。不过不到3个月后,克莱贝尔就被刺身亡。
1840年,广场以克莱贝尔的名字命名。
克莱贝尔广场北侧的建筑叫黎明宫(Aubette),由路易十五的御用建筑师布隆代尔(Jacques-François Blondel)建于1765年至1772年。建筑的最初目的是用于军事,黎明宫得名可能与军队清晨喊的口令有关。
1869年,黎明宫被用作城市的绘画和雕塑博物馆。一年后的普法战争中,建筑被炸毁,只剩下前立面。1873-77年被重建。
这在斯特拉斯堡属于比较现代的街道。
除了小法兰西之外,其他地方也能看到少量的德式房屋。
转了一圈,又回到钢铁侠枢纽站,斯特拉斯堡简单行程结束,前往科尔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