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和何年马月的区别(夜读传说中的)

转眼间羊年将逝,猴年到来。自古以来,猴为灵长,精灵可爱,身手敏捷,是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之一。猴子为何能跻身十二生肖之列?猴在古代有哪些吉祥意义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生肖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吴裕成,让他来和大伙聊一聊生肖猴的那些事儿。

猴年马月和何年马月的区别(夜读传说中的)(1)

猴年马月从何来?

常言道猴年马月遥遥无期,但每每此时不禁心生疑问,这猴年马月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不是鸡年狗月,羊年鼠月呢。对此,民间传说不一,一说这个词语中的“猴”,本应为“驴”,实则为驴年马月。

据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驴年马月”用来指不可知的年月(即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而言),但由于用来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中没有驴年,遂将驴改猴,也称“猴年马月”。加之,猴、马是百姓生活中的常见动物:猴淘气好玩,似人;马忠义善跑,是战场和英雄必备之物。两者相连,让人印象深刻。

除此以外,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猴年马月”一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极有可能是“候年码月”一词的义传音转。按照古代文言之意,“候年”指”候到年”,即等到年关之意。而“码月”中的“码”则有预料、准备、算到之意,两者联系起来即为慢慢等慢慢巴(望),在家好好地预计准备,到时候再去吧(去要债,或了却心愿)。按照这个音传的思路,也说“猴年马月”是北方方言“何年嘛月”的谐音变体。

但实际生活中也确有猴年马月一说。中国夏历(农历)使用干支纪年、月、日,其中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因此,既有猴年也有马月,但根据农历算法,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当猴年遇上马月则需要等待12年的时间,可比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还长,难怪用此来表示遥遥无期。上一个“猴年马月”发生在2004年,而下一个“猴年马月”就在今年,即2016年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人们很快又将迎来传说中的“猴年马月”了。

“申猴”说法有什么来头?

古代十二生肖中的十二中动物都各有特色,并与相应的天干地支相匹配。其中,申与猴配,俗称申猴,可“申”为何是猴,殊不知,申猴一词可是大有来头。申属猴,申猴之猴指的是红面猴——猕猴的一种。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记生肖:“申,环也。”古代“环”可读如“猿”,同音能假,“环”即指“猿”。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记:“申,猴矣。”申为猴。东汉《论衡》记:“猕猴,金也……土不胜金,猴何故畏犬?”由此可见,关于十二生肖的早期记载,猿、猴、猕猴均为申的属相。

除此以外,猴子变人的观念也交融于生肖文化之中,其中,申之所以选猴相对就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古代历法,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这样排下来,七月建申,为属猴的月份。以十二个月份而论,居于排头的地支是寅,这影响了古人对于地支序数系列的运用。比如五月五日端午节,又称重午——两“五”重叠;这就反映了古时“五”与“午”通用的情况。由午即五再向下推,隔着未之六,便是申之七了。这申之七,表面看似乎并无特殊,但古代的人日,又称人节、人生日,恰好选在正月七日,人为猴进化而来,人日即猴日,因此奠定了申属猴的基础。

但民间也流传着申者伸也的说法。相传古人见猴群常伸手相援于深涧中饮水,故将伸(申)称猴。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申为字像猴之形。”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语:“猴者候也。见人设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因状定猴之名,也较合理,又是一解。

十二生肖为何有猴?

向来好讨口彩和吉祥话的古代中国百姓也将申猴与许多美好事物相联系,从而演变出各类风俗传统。根据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所述:玉帝派孙猴子掌管天宫蟠桃园。孙猴子监守自盗,一通享用,还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桃为长寿的符号。《西游记》中蟠桃园里的仙桃,三千年一熟的,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的,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猴子喜桃即猴子长寿,猴子献桃即猴子献寿,因此民间剪纸艺术中常有双猴献寿的作品。

猴的另一符号意义,则出自谐音。“猴”本来就是“候”也同“侯”。“候”的原义为“伺望,观察”,是猴性机灵聪明的一种表现。古人说,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也就是说,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并不轻易去取,观望探察甚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

“侯”,是对美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上有“海直且侯”一句,《韩诗》解释说:“侯,美也。”转引为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

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但是唐代诗人李白写道:“生不愿万户侯”,表明到了唐朝此观念已有所变化。

民间有很多关于猴子的吉祥形象,比如猴子骑马图则取意“马上封候”;猴子上枫树挂印,意为“封侯挂印”;猴子背猴,又称“辈辈封侯”。对于将拜相封侯作为人生目标及价值取向的古代百姓而言,猴子无疑是祝福吉祥的最佳符号。

猴年马月和何年马月的区别(夜读传说中的)(2)

孙悟空为何封官“弼马温”?

说起猴子,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可谓是中国人心中猴子形象的代表及标志。其中,孙猴子受招安,随太白金星上天宫,玉帝封其为“弼马温”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弼马温之职,按书中武曲星君的话说,是天宫御马的“正堂管事”。孙悟空去御马监上任,“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这猴王养马,昼夜照看,尽心尽职,厩中天马被养得个个肉肥膘满。

在《西游记》中,猴子与马的不解之缘绝不仅限于此。在陪伴师傅一路向西的取经道路上,孙悟空与白龙马的关系也非比寻常。除去保护师傅外,孙悟空給自己的第二任务就是牵马。以至于途中,猪八戒双手举钯,上前赶马,马不惧他,仍旧缓缓而行。而悟空催马,只“把金箍棒幌一幌,喝了一声,那马溜了缰,如飞似的,顺平路往前去了”。可见猴子与马实乃绝配。

吴裕成告诉记者,其实孙悟空的这个封号“弼马温”是大有来头的。“弼马温”谐音“避马瘟”。借助猴子以避马瘟,是一项古老的俗信,历代农家类读物多有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六:“《术》曰: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马厩中养猴,为了辟恶气、消百病,还说可以用来防疥。宋代许洞《虎钤经》“马忌”也有相同说法:“养猕猴于坊内,辟患,并去疥癣。”

猴子怎么就能避马瘟呢?有种解释是,治马瘟的药材,有名称“山皮猴”者,人们口传生讹,误为“猴避马瘟”了。这难说不是后来附会上去的一种说法。

“猴避马瘟”的依据何在?猴子灵活跳跃,带生气给马厩,这样的解说也只是显得表象的解说。猴避马瘟的俗信,是古代阴阳五行哲学派生出来的。探寻此说之由来,可以从生肖文化中找线索。申属猴,午为马。古人想象,申猴的水,可以制约午马的火,由此产生出猴避马瘟的说法。

我们知道,古人为十二地支分别划分了五行归属,从而纳入五行生克之说。地支午,五行归于火,其属相马也就被视为火畜。东汉《论衡·物势》说:“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火为水所害,故马食鼠屎而腹胀。”水克火,举出马食鼠之屎要腹胀为例证,实在显得牵强。

猴属申,地支申该是五行属水吧?然而,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在十二地支中,申、酉、戌为西方三支,同属金。所以,《论衡·物势》就讲:“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猕猴,金也。”申猴属金,称《西游记》中孙悟空为金猴,正得其所。但按照五行生克之说,火克金,金是不能制约火的。

猴年马月和何年马月的区别(夜读传说中的)(3)

猴避马瘟,表现了水对火的制约。既有此说,申猴之属水,又从何谈起呢?原来,古人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划分十二地支的五行归属,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古人认为,十二地支即十二辰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五行之气各有萌生、旺盛、消亡的过程。地支午方位正南,属火,但“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地支寅、地支戌也都与火沾边。同样,地支子方位正北,是属水的,但“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本来五行属金的地支申,也兼有了水的属性。

申猴所代表的是“水生于申”。“水生于申”,虽不如“壮于子”那样达到了水的极致,但它却以初生之水,被想象赋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古人想象,代表水所由生的地支申,可以制约代表火盛之极的地支午。十二地支中申与午的这种关系,影响于它们的两个属相,便产生出关于猴、马关系的联想:猴可治马,猴避马瘟。

编辑/ 陈品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墅”(Joy-Reading-Room)

长按下方二维码便可立即加入悦读墅微信交流群,更有赠书活动等你参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