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眼看人感想(莫要人眼看狗低)
我可耐不?
狗性本简单,性情也多温顺乖巧,至少对主人是这样,疯狗勿论。
但在文学作品中,狗则被人为地剔除了“狗”格,强行赋予其“人格”。一旦“人格”附体,这狗顿时变得复杂起来。由此很多狗的形象,如人一样,也变得不朽,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这种鲜明的“狗格”,在动物界,无出其右者。
下面略举数例,以飨读者。
最凄惶无依的一只狗: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似尧,其项类皋陶(gāo yáo),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独自在城东门口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脖子像皋陶,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道:“外貌什么的都是细枝末节,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的确是这样!的确是这样啊!”
@青石观点 孔子不愧为孔子,在别人形容其如丧家之狗时,他不仅没有勃然大怒,反而“欣然笑曰”,坦然接受。这种境界不愧为大家风范。由此也可见,既为大人物,要有大格局,要容忍得了坊间的评价,要接受得了尖锐的声音,如此,方有留名青史的机会。
落魄不改气势
最深情款款的一只狗:门下走狗袁枚《随园诗话》: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童二树亦重青藤,《题青藤小像》云:“抵死目中无七子,岂知身后得中郎?”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平生最爱徐文长(号青藤)的诗画,仰慕之情无以复加,无以言表,于是自刻一印章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郑板桥自己也曾说:“使燮早生百十年,而投身于青藤先生之门下,观其豪行雄举,长吟狂饮,即真为走狗而亦乐焉。”
后世的齐白石,甚为钦佩画家前辈们的才华和个性,曾为之作诗以言志:“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他不但表达了自己愿做走狗之意,甚至愿意去这三家(徐文长、朱耷、吴昌硕)轮换着做。
@青石观点 知其价值所在,必愿自觉维护其价值,守护美好之物原本是人类天性,发自内心,如郑板桥、齐白石者,本已是“一览众山小”的书画大家,但宁愿为其所崇敬者做门下走狗,并以此为荣,这是真爱,是以为后人津津乐道,传为文坛佳事。
但做门下走狗,第一条是当知门内的人是不是值得为其奔走,不然,只怕郑板桥齐白石没有做成,却做成了吕布那样的三姓家奴。
我爱主人,更爱真理
最忠义无双的狗:救主义犬《太平广记》: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华隆喜欢射猎,喂养了一只狗,每次他去打猎它都跟随自己。有一次,华隆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困住。于是狗将蛇咬死。但华隆已人事不省。狗徘徊吼叫,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跑来跑去。家人对其举止感到奇怪,于是就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才看到华隆昏迷在地。被拉回家后两天才得以苏醒。而在他还没有苏醒之前,这只狗始终都不吃东西。华隆从此爱惜它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青石观点 狗的忠诚,远超人类,并且它不需要你的教育,作为他的主人,从不需要担心它会背叛,因为,忠诚已经植入DNA,已然深入骨髓,只在血液里流淌。它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你如何对它,他都不会反噬主人。是以你无事不可与它讲,也无事可与它相瞒。
前段时间,网传贾平凹先生文章《假如狗会说话》,似乎有担心如果狗能讲人言,人类的诸多秘密难以得到守护,我倒觉得,似乎不必过虑,背信弃义、揭发告密,向来都是人干的事,千万不要人眼看狗低。
忠犬八公剧照
最愚昧无知的狗:蜀犬吠日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柳宗元说:“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言过其实。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天降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数州。这几个州的狗,一连好几天都不停地狂奔乱叫,直到没有雪了才安静下来,这时我才相信了“蜀犬吠日”的事情。
@青石观点 柳宗元讲这两件事情,旨在说明,如果一个人特立独行,必然招来非议。行出于众,众必毁之。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当然没有,那为什么会引来众犬群吠呢?只不过是狗自己少见多怪,内心不安罢了。
柳宗元接着还说:“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此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不满和恼怒呢?”
屈原在《怀沙》里也曾写道:“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意思是村里的狗群起而狂吠,只因为它们少见多怪。小人们非难和疑忌俊杰,是他们凡夫俗子的固有丑态。
诸君且看,本来千年已下,世易时移,但今日之社会,对待所谓“异见”之时,又和彼时有何区别呢?
蜀犬吠日
最背信弃义的狗:吠主之狗苏轼《猫犬》:“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苏东坡说:“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不能因为没有老鼠而养不捉老鼠的猫;养狗是用来防止贼的,不能因为没贼而养不叫的狗。但是我认为就算猫不捉老鼠也行,如果不捉老鼠却去捉鸡就过分了。狗不咬贼也可以,不对贼叫却对主人叫就更为过分了。嫉恨正直的人,一定想尽办法排挤他,不是和捉鸡的猫一样吗?把心思全放在权斗阴谋上,孤立天子,这不是就像对着主人叫的狗吗?”
@青石观点 我觉得东坡有侮辱狗族之嫌,或许会招来动物保护协会之抗议,因为,明显狗不吠主,更不会咬主人。当然个别疯狗除外。君不见,疯人做事出格还不需要负民事责任,更何况疯狗?东坡智者,必有此觉悟,文中不过是将狗赋予了人格,借狗喻人而已,此文之深刻寓意,不再展开去谈。只说一句:有些狗本想帮主人的忙,但碍于智商不足,越帮越忙、陷主人于被动与不易,确是实事。
吠主之犬
最荣耀的狗:刘邦的功狗《史记》卷五十三: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刘邦刘老三,当了皇帝也不改痞子本性,把手下一群得力干将,称为“功狗”,汉家美其名曰:谓其“功狗”,取其忠肝义胆、冲锋陷阵、勇猛直前之意。
只是,为何我读此节,却徒生悲凉?
之后的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了:绝大多数的“功狗”都落得一个“狡兔死,良狗烹”的下场。
@青石观点 如果别人不把你当人看,那你的价值再大,也不过就是别人获取猎物的工具而已,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难免的。
结语:
千年之后的今天,狗的演化与其祖一脉相承,依然有情有义,依然忠心护主,依然憨态可掬,依然是人类的好朋友。当然也有一部分狗没有一点进化,依然看到太阳要叫,看到下雪要叫,甚至,看到有人和它的主人有不一样的意见也要狂叫,即使这意见只是为了劝说它的主人:应该对你家的狗好一点。
<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