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


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1)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外砂先后办起老正顺香、新正顺香、老中正顺香、中正顺香、老三正顺香、老源正兴、老正兴、中正兴、玉和兴、正华兴、玉正兴、怡正兴、四顺、六顺、新天彩等15个戏班。其中三正顺香、四顺、六顺由凤美人最先创办的。在潮剧史上,一乡之地办起这么多戏班,实属罕见,故被誉为第一戏乡。

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2)

油印剧本:潮剧《井边会》---78年、三正潮剧团演出本

戏班是旧时戏曲剧团的泛称,远在宋代,剧团即以“班”字命名。清初,随着地方戏的兴起,戏曲剧团大量涌现,大抵也以“班”字命名。昔年民间惯称潮剧上乘之班为“四大班”,次之叫“三班头”,再次叫“竹笼戏”。外砂潮剧戏班开创于清朝中叶,最先由澄海上蓬金砂乡(今外砂)凤美村人起戏组班,有“四顺”、“六顺”、“三顺”三个班。约清道光年间,蓬中村谢之春把“六顺”和“八顺”班合并,改名为“玉正兴班”。清同治三年,华埠乡陈杰正(别名歪太)组班,计有“老正兴”、“中正兴”及“正华兴班”。同治九年,因潮州总兵方耀(普宁人)在外砂清乡时,为解纠葛,班主将整个戏班作为礼品,送与方耀。陈杰正长子陈义大又从外地买进正丰班,并更名为“老正兴班”,恢复了陈家三班红。其时已有名演员老旦乖补、乌衫勇盛、和顺、小生造坚、唐生净角才忠等。主要剧目有《蒋兴哥休妻》、《两凤争鸾》、《烈女报夫仇》等。清末外砂王厝乡王立秀再度组织三正顺香班。不久,该戏班又转卖给凤窖人陈家泽,而自己又再起中正顺香班,名演员有乌衫清正、小生芫荽,代表性剧目有《桃花案》、《孟丽君》等。同期,李厝村武秀才王泽鹏组起“正顺香班”、“新正顺香班”及汉剧“新天彩班”,名演员有青衣崇喜、汉藩、小生松青,代表剧目有《三娘挑经》、《白高粱》、《三戏白牡丹》等。民国初期,有林厝人王倦向沙尾李(现汕头市金砂乡)买进老元正班;1926年有东溪人王锡岑组潮剧玉来春班;又有王俊人、王成喜组建青光潮剧社;上社岭南学校王盛辉组建岭南潮剧社。随后一批戏班相继问世。外砂乡所办的戏班均为四大班之列,故当时民间流传着“请无老正兴,甜粿免用舂”,“老源正无看心头痛”,“老正顺四生八旦十一丑”,“静过老三正”等谣谚。这些都是盛赞各戏班或技艺高超,或唱工、音乐优美,或行当齐全,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3)

潮音老正顺香班原本-汕头名利轩印,潮安王生记出版

潮剧本《孤儿救祖》

从清朝中叶至抗日战争前夕,外砂各乡村共建戏班十五班。这在当时澄海县来说,外砂的潮剧戏班已达到鼎盛时期。这时期,各戏班四出演出营业,活动范围很广。每年插早稻后,戏班多到江西、福建等毗邻省市巡回演出,或留潮汕本地演出。每年农历腊月末,各戏班归回家乡,拜神聚餐,称曰“煞鼓”。正月起又在家乡一带演出,盛况空前。时常是一村同时请了几台戏班比赛演出。

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4)

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5)

三正剧团50年代活页潮剧唱本

《断桥会》(白蛇传之一段)

潮剧戏班的命名,与全国各地戏曲剧团的命名方式大致相同,但也有自己的习惯规律。一般班名的首字常冠以“老”、“中”、“新”字,末字常押“香”、“春”、“兴”、“丰”字,其命名都为图个吉利,迎合潮汕民众普遍的祈求平安兴旺的风习性民俗心理。澄海外砂王姓所建的老正顺香班,是潮剧有名的大班。班主王立秀,是光绪年间的武举人、当地豪绅。他于清末年间,买下潮安官塘的中正兴班,另置戏箱服饰,聘请名师,培训童伶,班名改为老正顺香班。王立秀除创建老正顺香班外,还创办新正顺香班。他与相邻华埠、凤窖等乡的戏班主商量约定,所建的戏班,班名都要带上一个“正”字,如华埠乡的“老正兴”、“中正兴”、“正和兴”,凤窖的“中正顺香”、“老中正顺香”、“老三正顺香”,外砂乡谢姓办的“玉正兴”、“怡正兴”等,寓有正统戏班之意。他还立下班规,严禁用女童伶,戏箱一律前画八宝,后画太极,另树一帜。老正顺香从光绪建班至40年代初期,注意聘请名师名角,如教戏有晋元、良宗、芝开、乌辫,头手有陈两福、王炳意,司鼓有蛤、万丰,名丑有乌必、阿倪、谢大目、振坤等,旦角有崇喜、陈锦周(青衣)等。该班的特色是拥有一批潮剧传统剧目,如《扫窗会》、《拒父离婚》、《收浪子尸》、《认像》、《墓前别》、《大难陈三》等。1943年,潮汕闹灾荒,班主身在沦陷区,无力顾及戏班,遂将该班卖给同县北湾乡贡爷陈遂良。贡爷继承该班擅长唱工戏的特色,但打破不用女童伶的班规,买女童伶培养演出。40年代末,由于物价上涨,人心不稳,不少戏班都散班,该班只得跑山区及沿海偏僻地带以演戏换柴米度日,成为40年代末仅有几个戏班之一。该班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曾两次到泰国、越南演出。1946年到香港演出,是海内外观众熟悉的名班。1958年,该班归属汕头市,改名汕头市潮剧团,1986年并入广东潮剧院二团。

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6)

外砂戏班长年演出于泰国、新加坡、印尼、越南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地区,饮誉海内外。如外砂凤窑乡陈家泽经营的中正顺香班、三正顺香班名气很大,现在不少老辈人一说到戏班就会提起这三正顺香,就连当时舞台常挂的龙头凤尾对联都记得一清二楚:“三祝上华封欣逢四时履顺;正声传乐府藉表一瓣心香”、“三献颂词凭祝正;顺修祀典荐馨香”。三正顺香班1958年并入广东潮剧院。该团解放前拥有名艺人甚多,如名编剧谢吟,名导演卢吟词等。这些名人直至解放后仍在该团,成为艺术骨干。解放前排演的名剧有《人道》、《空谷兰》、《樊梨花》。于城乡游艺,为观众所赞许。解放后,该团吸收了一批青年演员,如吴婵贞、陈馥闺、吴丽珊等,是潮剧界第一个尝试女小生代替伶童的剧团。所演《扫窗会》参加粤东地区首届旧剧目汇演获一等奖。《火烧临江楼》拍成电影,为潮剧第一出电影戏曲片。优秀剧目还有《反登州》、《牛郎织女》、《杜十娘》等。 而中正顺香班后来出国往南洋,至80年代该班尚存,班主为陈家泽之子陈国钟。

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7)

三正顺香剧团《火烧临江楼》

潮汕戏曲潮曲(潮汕第一戏乡外砂)(8)

11岁卖身入三正顺戏班为童伶的张长城老师

随着汕头开埠与海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砂的潮剧班也相继赴东南亚一带演出。中正兴班于1918年和1925年先后两次出国,辗转于香港、泰国、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颇享盛誉。其中,中正顺香班,一直在泰国营业已40余年,现在仍由凤窖陈家泽的孙子陈国奎任班主。1939年,潮汕沦陷后,戏班因生意萧条,日食难度,大多不得已而散伙。如老正顺香班、三正顺香班这段时间,于潮阳、揭阳一带谋生不得,只好外出至海陆丰、福建一带演出,生活仍难解决。老正顺香班不得已而廉价卖给莲阳北湾村陈遂良,三正顺香班卖给莲阳陈雄。后陈雄再卖给汕头“色味罐头厂”经理陈春富(凤窖人);老元正兴班卖给澄海溪南陈汉英。潮剧戏班云集之外砂,至此消散殆尽,一蹶不振。

外砂潮剧100多年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在今天看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来源:柴房汇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南澳百事通团队,致力于传播潮汕文化,宣扬潮人精神,也不遗余力的提供汕头南澳岛的住宿、餐饮、游玩等服务。来南澳岛不知道怎么玩,可咨询小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