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金堂县第三幼儿园 唐红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求知欲强、爱模仿,因此语言发展十分迅速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实施者,老师要抓住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元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金堂县第三幼儿园 唐红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求知欲强、爱模仿,因此语言发展十分迅速。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实施者,老师要抓住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元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营造语言氛围

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学习场所,老师首先要注重丰富幼儿生活,创设语言环境, 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抓住每个促使幼儿学习语言的契机,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导幼儿表达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

1.通过晨间接待和自由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晨间接待时,老师首先是对幼儿进行晨检,在一看二模三问的环节中,通过向幼儿问好,观察幼儿的情绪,根据幼儿的情绪与幼儿进行交流,就是一个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交流过程中,幼儿要学会组织语言、运用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老师通过倾听幼儿的讲述,根据幼儿表达的意思教给幼儿准确的语言及正确的表达方式,是规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为幼儿学习语言、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途径之一。同时,幼儿在晨间活动中,与其他幼儿一起玩玩具、玩区域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幼儿在与其他幼儿玩自己带的玩具时,要向小朋友介绍玩具的名称、玩具的功能,一起讨论玩具的玩法;玩建构游戏时,要与其他幼儿商量搭建的名称,要需哪些材料?怎么搭建以及怎么分工等,为了搭建出满意的建筑,在搭建过程中,还会一边搭建一边商量并不断调整,这也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语言熏陶

在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自然现象等,对幼儿进行语言熏陶,发展幼儿的语言。本学期,我班开展了《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在围绕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中,老师通过开展谈话活动、观看视频、欣赏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祖国的全称、认识了我们国家有代表意义的山川、河流、建筑等。然后请孩子们回家收集与家长一起到祖国各地游玩的照片,然后贴在一张白纸上,并在每张照片的旁边注明照片上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做好以后带到班上。老师再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图片内容讲述给班上的小朋友听。因为是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要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霏霏,这次表现也出人意料,不但用洪亮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给小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照片故事,而且语言干净利落、还用了一些修饰词语,虽然老师知道霏霏会认很多字,但是因为她平时很少与人交流,都是在老师的要求和督促下才用很简短的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所以,当霏霏讲完自己的图片故事后获得了老师和小朋友热烈的掌声,提升了霏霏的自信心。妙妙的照片故事则是以图画的形式来介绍每一张照片的内容,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绘画技能,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其他幼儿的语言通过分享自己的照片故事,在与小朋友的相互学习中,不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老师再把孩子们的照片展示在主题墙上,每当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到主题墙前面,一边看照片一边与小朋友交流,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3.教师要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

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善于模仿,所以在教育教学和一日活动中,老师要坚持使用普通话并注意发音正确。同时,在日常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积极地引导并鼓励孩子特别是性格腼腆内向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情绪、兴趣爱好,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使他们自信、大方。

案例:我们班从幼儿入园开始,老师就有意识的给幼儿提供语言环境,营造语言氛围:每天从幼儿进入班级开始,老师就用普通话和幼儿交流,虽然有三分之一多的孩子还不满三岁,不管是倾听还是理解,都还有些困难,但是,班上的三位老师没有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幼儿听懂并理解老师的语言,慢慢的,班上的所有幼儿都学会并养成了与老师、小朋友交流说普通话的习惯。由于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丰富幼儿的语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学习语言打好基础,从小班开始,每天幼儿午睡时,老师都要播放适合幼儿年龄段的睡前故事,让幼儿听着故事慢慢入睡,日积月累,幼儿通过听故事学会了讲故事,并随着故事量的积累学会了创编故事,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故事的内容,幼儿的倾听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的提高。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一日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以语言表达为主。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环境和教养方式的不同,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参差不齐。如说话吐词不清楚,语句不够通顺或者词不达意等,都将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老师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1.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言语丰富有趣,在没有成人干扰的情况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言语交流,一日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言语的积极面,以信任、理解、接受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进行交际,正确地表达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思想感情,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积极因素,鼓励幼儿亲自去看、去听,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感受语言的魅力,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以图书、故事为媒介培养幼儿语言能力。阅读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开展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学习语言、促进语言发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师在设置阅读区时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比如我们班《书吧》,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了适合幼儿阅读的不同种类的图书,有绘本故事、幼儿故事、童话故事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图书。同时,幼儿通过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逐步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故事的乐趣,并在与环境的互动接受书面语言,幼儿的口头语言也通过阅读不断变为书面语言,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3.通过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认识能力的提高和认识范围的扩大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因此,一日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条件、帮助幼儿丰富生活内容,发展幼儿语言。比如,我们班开展班本课程《一粒种子》。我们通过幼儿吃水果发现种子,寻找种子的种类,探索种子的生长过程。我们带领幼儿在班级种植园地种植花生、小白菜,幼儿从播种、浇水、除草到照料花生开花结果,最后采摘并分享果实,通过亲身体验,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陶冶了情操,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使幼儿在直接感知中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4.注重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万层高楼从地起”,词就像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积累越多,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也越丰富,幼儿的语言能力也越强,因此,一日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幼儿多看、多听、多说,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老师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及实际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