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

行书章法(六)--名家行书章法要领及实例分析之第四部分:行书对联。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应用十分广泛,是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形式,也是写字者最能应用的一种幅式。由于对联适合于书写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受到书法家的普遍喜爱,明清以及近现代流传下来的许多书法名作,大多是用对联的形式书写的。对联的最大特点是讲对应,不但文字内容相对应,书法形式亦要对应,上下联字的大小、粗细、宽窄、长短甚至书风特点等都要对应一致,讲究匀称、呼应,气势连贯。一张宣纸竖折对裁后,即为一幅对联。或直接从书画店购买现成的洒金瓦当对联纸,有五、七、八言或多言等。

对联落款较为独特,单款落在下联上即可,双款可分上下联落,上款落在上联(右联)的右上方,要比正文稍低一个字,不要齐平,下款落在下联(左联)的左中部偏下方,不要低于正文,要留下足够的地方盖印章。上下款斜对称,首尾相应,谐调自然。

现代书法创作和展览,对联的艺术形式运用十分普遍,一直受到书法家的喜爱,在比赛和展览中所占比重较大,历久不衰。现代对联书法创作更趋于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四言、五言、六言,甚至七言、八言已不足以表现,而是趋于多言长联,落款亦多用穷款,简洁明快。

章法分析:

杨守敬此行书五言联为其代表作品。字形以散逸取胜,上小下大,造型呈三角形,结构较为稳健。行笔有粗细变化,字形稍有开张之势,线条自然、流畅、生动,整体造型有动势和灵秀之感。题款较为简练,仅书作者姓名“杨守敬”,位置亦稍低,但整体却很协调。

作品释文:

研朱点周易,

饮酒和陶诗。

----------

2、于右任(1879一1964年)

作者简介:

于右任先生是近代书法家。工魏碑楷书、行书和草书,创“标准草书”。其书风开张雄逸,含蓄朴厚,别具一格,被誉为近代“书法大师”。

于右任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

章法分析:

于右任此五言行书联左右相对,字形大小有别,“明”、“海”、“青”、“云”四边四个字稍大,以控四周,整体字形奇异,笔势开张,结字险侧。上款“星辉老弟法家正之”题在上联的右边,顺势直下,以补中空;下款较为简练,仅题作者姓名“于右任” , “右任”二字相连。姓名下盖有两方印章。

作品释文:

明月出沧海,

青天养片云。

----------

3、王文治(1730一1802)

作者简介:

王文治,清代诗人、书法家,乾隆年间(1756)进士,能诗文,精书法。书法源出董其昌,上溯二王,风姿柔媚,与刘墉、翁方刚、梁同书并称,有“淡墨探花”之誉,故他的字是董文敏(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其书法结构上内敛紧密,用墨偏淡;用笔规矩而洒落,圆转少而转折多,即显利落有致。而笔画廋硬中又略带圆转之味,可谓妍美清妙,俊朗豪逸,透出其风神萧散,才情书韵”之特色,可见其晋唐书法功底之深厚。

王文治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2)

章法分析:

王文治此七言行书联左右对称,一字一格,字距较为疏朗,字形大小有别,繁简变化,整体章法协调自然。落款分作三行,布局新颖。上款分别题写在上联的左右两边“书请,亦东学长先生法鉴”,右低左高,右短左长,主次分明;下款位置较低,距中略下“梦楼王文治”。姓名下盖有两方印章。

作品释文:

玉子半秤敲净几,

炉香一缕上藏书。

----------

4、王懿荣(1845一1900)

作者简介:

王懿荣,近代书法家、甲骨学家,光绪间进士。书法擅长甲骨、篆隶及行楷书。隶书宗礼器碑,兼攻训话、金石之学 。

王懿荣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3)

章法分析:

王懿荣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是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他创作了不少甲骨文书法作品和行草书作品。此幅行书八言联用笔粗重丰润,笔力厚实,结字端庄,章法协调统一,为其书法代表作品。上下联相互对应,大小有别,粗细分明。题款较简练,仅题作者的姓名“王懿荣”三字,姓名下盖有两方印章。

作品释文:

每有制述多用新事,

并以文采妙绝当时。

----------

5、邓石如(1743一1805)

作者简介:

邓石如,清代书法篆刻家,精四体书,篆书得秦篆、汉碑篆额及唐李阳冰等篆书体势,参以隶意,古朴浑厚,亦工篆刻,为“邓派”创始人。

邓石如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4)

章法分析:

邓石如是清代的书法大家,不仅篆隶书写得十分精到,而且行草书亦有大家风范。此行书五言联字距较大,章法宽疏,上下联相对,“座上”对“屏间” , “南华”对“北苑” , “秋”对“春” , 字形大小有变化。落款较简练,仅题“邓琰”二字,姓名下盖有两方印章。

作品释文:

座上南华秋,

屏间北苑春。

----------

6、邓散木(1898一1963)

作者简介:

邓散木,现代书画篆刻家,工篆刻,善书法,师事赵石、萧蜕庵。书工诸体,俊挺敦厚,宽博潇洒。

邓散木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5)

章法分析:

邓散木此长联字数较多,字形亦较小,是典型的龙门对联,正文分两行布局,有细线界格,正文一长一短,将款题写在内部,上下联相对,配合默契。款较为简明,上联书“李白诗”三字,表明内容出处;下联书“散木”二字,是作者的题名,题名之下盖有两方印章。上联第一二字之间盖有一方引首章,“歌清”二字之间盖有一方“压角章”。

作品释文: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水作青龙盘石堤 ,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chì)风流到剡(shàn)溪。

----------

7、成多禄(1864一1928)

作者简介:

成多禄,近代诗人、书法家,为“吉林三杰”之一,书法工行书,淳厚凝重,典丽深雄。

成多禄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6)

章法分析:

成多禄此行书七言联行笔较为粗壮稳实,颇具颜真卿之风骨气度。结字取险,上紧下松,上收下放。章法规范,上下联两两相对,字的大小、长短、粗细皆具变化。题款更为奇特,上下款题写在内部,上款‘玉楷老弟正”题在上联的左上部,与正文第二个字‘日”字齐平;下款较为简略,只题作者姓名,“成多禄”三个字题在下联的右中部,与上款形成呼应之势。

作品释文:

何日扬雄一缠足,

却追范蠡(lǐ)五湖中 。

----------

8、何绍基(1799一1873)

作者简介:

何绍基,清代书法家,官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精小学,书法宗北碑,法颜真卿,峻拔奇宕。晚年篆、隶书,亦自成一派。

何绍基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7)

章法分析:何绍基此行书七言联为其代表作品,字形结构、章法布局及书风韵味皆具个性,颇为典型。行笔自然,线条古拙,得颜真卿雄劲古朴之神韵,完全进入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艺术境界。章法布局遵循传统,上下联对称呼应,疏朗和谐。上款“慎馀三兄属’题在上联的右上部,位置低于正文一个半字;下款“子贞何绍基”为作者的字号和姓名,题在下联的左中部,与上款呼应相顾,协调自然。

作品释文:

旷想已同驱境界 ,

远游方羡鹰程途 。

----------

9、余觉(1868一1943)

作者简介:

余觉,近代书法家、画家,清光绪二十七年举人,工书法,长于行草书,善诗文,皆有名于时。

余觉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8)

章法分析:

余觉此行书七言联尺幅窄而长,上下取势,将款题在上下联的下部,颇具特色。正文字形较为严谨,为典型的行楷书,笔力遒劲,线条平实,对称呼应,和谐清疏。题款皆自右向左写,上款“心佩先生雅属”,分两行写,一行四个字,另一行两个字,有参错变化;下款“丙子冬月,余觉”题在下联的下部,亦分为两行写,与上联相照应。

作品释文:

饱谙世事慵开口,

看破人情只点头。

----------

10、吴昌硕(1844一1927)

作者简介:

吴昌硕,近代书画篆刻家,擅长书画篆刻。书法宗石鼓,参以草法,凝练遒劲,气度恢宏。

吴昌硕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9)

章法分析:

吴昌硕此行书八言联颇具雄健苍拙之风骨气韵,行笔粗放,线条老辣雄劲,连带自然,结字高古,以险绝取胜。字距虽较为密集,但上下联仍对称呼应,气势相贯。题款较多而内容丰富,形式参差变化,颇有特色。上款题在上联的左右两边,一短一长,“玉壶山人有此联,夔(kuí)笙先生喜其语,属为书之奉教我,时癸亥秋仲”;下联为作者的题名,写在下联的左中偏下部“安吉吴昌硕,年八十”,“年八十”写作两行。

作品释文:

杨柳楼台春风人面,

兰苕翡翠初日夫容。

----------

11、吴湖帆(1894一1968)

作者简介:

吴湖帆,现代书画家。其画风秀丽丰腆,清隽雅逸。书法工行楷,师赵估瘦金书,后学米莆,晚年喜作狂草,直追怀素。

吴湖帆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0)

章法分析:

吴湖帆此行书七言联字距较大,章法布局极为空灵疏朗,颇具情趣。字形规矩而有变化,用笔稳健,线条秀劲,为画家书法的典型代表作品。章法布局亦较为规范,上下联字形两两呼应对称,自然和谐。题款较为简略,仅题写作者的姓名“吴湖帆”,题名之下盖有一白一朱两方印章。

作品释文:

明月曾知旧游处,

飞星倒影入芳洲。

----------

12、寿石工(1885一1990)

作者简介:寿石工,现代书法篆刻家,书法取法欧阳询、米节及六朝碑版,刚劲流畅,有金石气。篆刻出自家传,能承其父清秀刚健之风。有《铸梦楼藏印》传世。

寿石工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1)

章法分析:

寿石工此行书长联的章法布局颇具特色,上下联各十二个字,字形虽小,但笔力遒劲,结字以险取胜,横斜势较为突出,却于险中求稳。由于字数较多,字形必须写小,但气势和笔力并无所减。整件作品的尺幅较为窄长,上下贯通,取纵势。作者将上下联写在一张纸上,并不裁开,而是巧妙地用题款来分开,将上下款都题在上下联之间,颇具一格。款的内容为:“理初宗彦先生属,集宋贤词语,弟七十八。丁亥花生日,玺。旧京城西吴胜园元嘉研斋”。题款下盖有“寿玺私印”等一白一朱两方印。右联上部“屏掩”二字之间盖有一方朱文引首章,左联下部“鸥闲”二字之间盖有一方朱文压角印。

作品释文:

香屏掩月斜梦湖山看横黛浅 /,门枍(yì)飞云速对沧洲心与鸥闲 /。

----------

13、张謇(jiǎn)(1853年一1926年)

作者简介:

张謇,近代书法家,光绪甲午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其书法宗颜真卿,又得力于晋楷、汉隶。他曾临习王羲之之楷书,也曾习临褚遂良楷书,所以他的字既有晋楷、汉隶之书气,又显褚、欧书法之余韵。他的行草书得力于文征明,遒逸、婉秀、雄强、平实。

张謇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2)

章法分析:

张謇此行书七言联用笔具粗细变化,横细竖粗,主次分明。笔力雄健稳实,线条连带呼应,有颜鲁公(颜真卿)之笔力韵味,气度醇厚,高古朴拙。章法布局遵循传统,一字一格,上下联对称呼应,端稳实在。题款极为简略,作者的姓名“张謇”二字题写在下联的中部稍偏下处,其下盖有一方印章,整体自然而协调。

作品释文:

棋局稳寻磐石放,

诗名翻觉布衣尊。

----------

14、张大千(1899一1983)

作者简介:

张大千,现代书画家,晚年移居台北。他的创作涉猎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及书法无所不精。三十年代与齐白石齐名,有“南张北齐”之誉。

张大千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3)

章法分析:

张大千此七言行书联字形极为开张,大小、粗细、长短、虚实等皆有变化,章法错落、散乱,以险绝取胜,不讲对称,个性突出,风格鲜明。题款却很规矩,上款“农雨仁兄法家正之”写在上联的右上部;下款“丁亥三月,大千张爰”题在下联的右部,位置中间偏下。两方小印盖在姓名之下。

作品释文:

岩前拄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

15、张裕钊(1823一1894)

作者简介:张裕钊是清代书法家,工书法,精魏碑,内圆外方,自成一家。他的“张体”在清末书坛影响百年之久,被康南海(康有为)赞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

张裕钊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4)

章法分析:

张裕钊此行书七言联字体造型奇特,为魏碑的新创体,用笔方圆结合,外方内圆,字与字之间不相连带,但一个字本身却连带自然。大部分字精神较为内含,笔画之间不连带,但“如”、“庆”、“求”、“得”等字却较为草化,连带流畅,整体很协调。题款规范,一右一左,一高一低,和谐自然。上款“树滋尊兄先生属书”,题在上 联的右上部,与正文第二个字齐;下款“廉卿张裕钊”为作者的字号和姓名,题在下联的左中偏下部。题名之下盖有两方白文印。

作品释文:

文名远播如长庆,

书窟精求得永和。

----------

16、陆润痒(1841一1915)

作者简介:

陆润痒,清代书法家,通医术,擅书法,尤行楷见长。同治十三年进士,以一甲第一人及第。书法清华朗润,方正光洁朗润,虽笔法意近欧阳询和虞世南,但馆阁体气味略浓。

陆润痒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5)

章法分析:

陆润痒此行书七言联较为清秀雅逸,为其行书代表作品。字形较为修长,用笔秀劲,线条流畅,章法疏爽,字与字之间较为宽疏,对称呼应,自然协调。上款“子松四兄大人雅正”,题在上联的右上部,稍低于正文第一个字;下款内容较为简练,是作者的姓名“陆润痒”三个字,题在下联的左中偏下部。题名下盖有“陆润痒印”白文印和“甲戌状元”朱文印。

作品释文:

诗酒淋漓不负酒,

江山雄丽沟宜人。

----------

17、陆维钊(1899一1980)

作者简介:

陆维钊现代书画家。书法以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陆体”称誉艺坛。

陆维钊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6)

章法分析:

陆维钊此行书五言联为其代表作品,行书中参有魏碑笔意,碑帖结合,风格鲜明。字形开张奇逸,笔力遒劲苍拙,线条流畅连带;结构以险取势,风神别具;章法疏朗、空灵。字形大小、斜正、粗细、长短、巧拙皆具变化。落款较为简练,上款“戊午初夏”题在上联的右上部;下款为作者的姓名“陆维钊”,题在下联的左中偏下部。姓名下盖有‘陆维钊”和“微昭书画”两方白文印。

作品释文:

天地乘龙卧,

关山跃马过。

----------

18、郑文焯(1856一1918)

作者简介:

郑文焯,现代书画家,清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精研小学,通医理,工诗词,精金石考证及书画篆刻,旅居苏州四十余年,以吟诵和鬻书画为生。书法工行草,尤长于指书。

郑文焯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7)

章法分析:

郑文焯此行书七言联为指书作品,不用毛笔而用手指蘸墨书就,写得是王羲之《兰亭序》的内容。虽缺少粗细、巧拙变化,但线条流畅,结字严谨,章法疏朗,风格突出。此作品无上款,上联起首处盖有一方引首章,下款为作者的题名“瘦碧郑文焯指墨”,题在下联的左边中部偏下处,下面盖有一小一大两方印章。

作品释文:

暂托无弦契流水,

有时朗咏引天风。

----------

19、胡小石(1888一1962)

作者简介:

胡小石是现代学者、书法家。擅长书法,为李瑞清弟子,真草隶篆,四体俱佳。

胡小石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8)

章法分析:

胡小石此幅行书七言联为其行楷书代表作品,有明显的魏碑笔意。用笔方劲遒健,力量内含,结构严谨端稳,字距较大,章法疏朗。字形大小有别,在对称均衡中寻求参差错落的变化。题款极为简略,没有上款,只在下联的左上部题写作者的号“沙公”二字,而且位置较高,别具一格。

作品释文:

沙村白雪仍含冻,

山悬红梅已放春。

----------

20、赵之谦(1829一1884)

作者简介:

赵之谦,清代书法篆刻家。在碑刻考证、诗文、书法、绘画、篆刻诸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成就,篆刻成就尤大,为篆刻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书法篆、隶、行皆工,风神别具。

赵之谦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19)

章法分析:

赵之谦此幅行书五言联取横势,以散逸取胜,有碑碑笔趣,是作者的魏碑行书代表作品,完全是魏碑行楷书的散逸变化,写得较为草化,颇具情趣,有明显的字距。章法布局较为疏爽,题款较为简练。上款表明内容“集陶诗”,就是集陶渊明的诗为联;下款简洁,仅作者的姓名“赵之谦”。姓名下盖有一白(赵之谦印)一朱一对印章。

作品释文:

方宅十余亩,

洪柯百万寻。

----------

21、康有为(1858一1927)

作者简介:

康有为,近代政治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光绪间进士,任工部主事。书法擅长行书,遒劲飘逸,所作的《广艺舟双揖》为“碑派”的主要理论著作。

康有为行书对联作品赏析: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20)

章法分析:

康有为此幅行书五言联为其代表作品,充分反映了康氏的中锋用笔特点和深厚的书法功力。康有为的行书用笔奇特,力主中锋,如棉里裹铁,外柔内刚。字距较大,章法显得很疏朗,其行书作品是将魏碑与行书有机结合的新创造,个性鲜明,风格突出。题款较简练,上款题“守雅仁兄”;下款题名“康有为”。一右一左,一上一下,对称呼应,和谐自然。

作品释文:

神渊泻时雨,

平畴交远风。

----------

*本文文字均为书法赏析网整理校对,由于文字较多,难免出现错误纰漏或不妥之处,诚望各位老师墨友不吝赐教,谢谢。

草书联字100种写法(行草书章法六)(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