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杨村在哪里(广元非遗戏剧中的活化石杨村傩戏)

广元杨村在哪里(广元非遗戏剧中的活化石杨村傩戏)(1)

杨村傩戏的文化范畴

杨村傩戏属于巫傩文化范畴,巫,是由古代所谓能以舞降神的人;傩,是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由祭祀、辟邪而形成的歌舞及相关的仪轨、形式、信仰就是巫傩文化。傩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戴面具,藏族的藏戏、彝族的毕摩、羌族的释比、东北的萨满......都是。巫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川剧在内的中国所有的传统戏剧(音乐、锣鼓、舞蹈)皆缘于巫傩。

杨村傩戏的主要形态

“阳戏”,又叫完愿戏。就是因事后许愿,事成了却愿信的活动。有四重意义:一是了却愿信;二是酬神娱人;三是祈保一方平安;四是把主家许愿、信息传递、上天批准、天神庇佑(含灵官镇台、五虎上将、三圣登殿、出大、二伯公、出医者、瞎子算命、判官钩愿、二郎或狮子扫荡)直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深信不疑。加上文昌巡游、百姓飘香等群体性参与互动的全部过程,遂构成了乡村民间的狂欢活动。在阳戏演出中,有很多地方就是直接照搬川剧台词和唱腔。(如:出五虎上将、出医者)其中不乏劝人和善、教人养生、授人以处事方法,给人以心灵暗示,从而达到平定情绪、安抚心灵、化解矛盾等多重社会功能。通过向天祈福、许愿还愿等形式,既培养了崇尚信仰的精神,又坚定了未来发展的希望。最为奇特的是,在演出中还有拿神灵开玩笑(例如:和尚为灵官开光) 而做出引人取乐的“趣坛”行为,打破了神灵的威严,把诸如灵官、二郎神等视如隔壁邻居并拿来开涮,本质上起到了以迷信的形式破除迷信的实际效果。

广元杨村在哪里(广元非遗戏剧中的活化石杨村傩戏)(2)

“庆坛戏”,源于坛神崇拜。民间认为:坛神就是各类修行的妖精鬼魂,战场战死的兵将和生前是巫师的人的魂魄。这些精灵亦正亦邪,游走于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阴间”,如果招惹了就会带来灾害。还有就是说上古时候的黄帝战蚩尤,蚩尤死后统阴兵游荡于四方作崇,故称其为“游司”。民间就要请道士将这些“游司”收集拢来,安顿下去,带有招安的意思,为其造旗枪、安营寨、备粮草,并建一座坛城(碓窝、磉墩、篼蔸……..)为其居所。然后抓一只灶鸡子、偷油婆、四脚蛇或五谷杂粮为“绪”,这个“绪”就代表了坛神的精灵,并装在一个杯子里,用符咒封上放在碓窝、磉墩、篼篼等做的“坛”里,就可保一家或一方平安。

庆坛是每一年都要举行的,届时就要用鸡血、肴馔、纸钱等为之祭祀,以安抚坛神。平时不能对坛神有所亵渎,民间认为如果冒犯了坛神就会带来严重的灾祸。于是为了给坛神道歉,也要举行庆坛仪式,演出庆坛戏。

庆坛时演出有十几二十折戏,主要有:(1)开启雷坛;(2)出功曹;(3)土地点盘(坛);(4)撤坛放兵;先演"拆坛”。掌坛师将石碓(或篼篼)移到法事堂中,将法坛的封条揭去,取出原来坛中的“绪",放出其中的“坛神”(坛内的兵马),行祭祀、奠酒等礼仪,献上鸡血、肴馔、纸钱等,让其享受祭供;(5)灵官镇坛,出笑和尚,为灵官开光,借助灵官镇住”坛神”,以防作崇;(6)申文发牒:在神案前焚烧《祭坛文书》;(7)贺坛:主要是演出戏剧,如花灯、戏剧、裸傩......(8)鼓(强迫)茅通:打卦寻找茅人、先强迫后规劝,要求茅人作为人类的替身,将瘟病灾蝗带走;(9)造旗枪,作纸旗、纸枪,为坛神安营扎寨、准备武器;(10)禳星拜斗:请求天神保佑事主;(11)砍红伤(山) ,用刀尖穿过左手的皮肤,把半边牛角卦钉上,前后跑几圈,再拔刀封口;(12) 攒坛收兵(收游司):打卦将所有的神都请到坛中,将新的“绪”放在坛(碓窝、篼篼)中,用符咒封存;(13)送神:将带有人问瘟病灾蝗的茅人用“纸船明烛照天烧”;(14)扫荡:由二郎或狮子、龙灯巡游各处,将各种污秽邪崇、幽魂孤鬼扫除千净,以保平安。

广元杨村在哪里(广元非遗戏剧中的活化石杨村傩戏)(3)

“说裸傩”是一种以巫傩形式劝励农桑的行为艺术,故又称之为“送蚕丝”,与其他地方的“春官說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又分为“大送”和“小送”两种形式。大送有三人,分别为裸傩、背丝童子、笑头和尚,均戴面具。裸傩腰间要穿“靠腿子”(川剧的一种服饰),背一个秤杆(又叫打神鞭),童子背一捆蚕丝,笑和尚反穿一件羊皮袄。“小送”则只有裸傩一人。后来逐渐演变为贺喜说吉利话的说唱艺术。其中裸傩的唱腔被纳入了川剧灯调的“神腔”范畴,在川剧折子戏《请长年》中就有运用。

所以巫傩文化最大的社会意义就是通过文化传承,心理暗示以达到族群的认同、力量的凝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广元杨村在哪里(广元非遗戏剧中的活化石杨村傩戏)(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