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

何为惊蛰

迎着南方的艳阳,迎着北国的风雪,惊蛰,迈动着从容的脚步,姗姗而来。

因为全国的疫情还没有解除,我只好宅在家中用手机和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女博士秋分以及我的老朋友民俗学家古今明先生同时连线,共同讨论有关“惊蛰”的气象和民俗文化问题。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2)

春光图 选自网络

连线之后,秋分女博士和古今明先生分别向我摆摆手,我便开门见山,进入正题。我说:今天,2020年3月5日,正当农历庚子年二月十二日,是惊蛰节气,有关惊蛰的许多问题想请教秋分博士和古今明先生,以与今日头条的各位读者分享。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3)

马蜂出蛰图 选自网络

秋分女博士是“中国诗词大会”连续三届的前五名,因而,开口就给我们朗诵了一首诗:“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秋分博士接着说: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关于惊蛰节气的《闻雷》诗,写出了惊蛰节气的特点:风霜早、温气催、穷霜雪、闻惊雷、虫蛇出、草木开。

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从天文学上说,是北斗指向丁位,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4)

卦象图 选自网络

古今明先生说:惊蛰,是古代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是春天的第二个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于震,是天下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萌发之象。

我说:许多人可能不懂惊蛰的蛰字的意思。蛰,是指虫蛇蛙龟等动物一到冬季就钻进泥土或洞穴中不吃不动,像死过去一样睡眠了,这叫入蛰。这是许多虫豸和动物的一种生命习惯。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5)

春雷图 选自网络

惊蛰呢,就是所有入眠的虫豸动物在惊蛰这一天听到春雷震响,受惊而苏醒过来。这天就叫惊蛰。虫豸和动物苏醒过来,钻出泥土,爬出洞穴,就叫出蛰。譬如,谍战片中的特务潜伏下来,我们就称之为“蛰伏”,就像虫豸遇到冬天一样钻进泥土洞穴入蛰不动了。如果需要,就要用特定的联络方法“唤醒”,就如同用春雷震醒一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重大的革命讯息比喻做“春雷”,因为它有“震醒”的作用。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6)

此图选自网络

秋分博士接口赞道:老师和古先生说的太好了。到了惊蛰的自然节气,大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天上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世间万物孕育出一派盎然生机。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7)

此图选自网络

我担忧地说:瘟神不走,疫情难除。虽然全国抗疫,但许多地方依然用封城、封村等坚壁清野的方式来阻断瘟神的传播。但毕竟对于农村来说,春播在即,节气不等人呀!

古今明先生很有信心地说:古代中医认为:“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现在,惊蛰到,春雷震,瘟神“新冠”肯定也要逃之夭夭了。它绝对无力对抗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的“抗疫战争”的,也绝对影响不了春耕播种的!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8)

此图选自网络

惊蛰,是古代的二月节

秋分博士说:惊蛰,在古代称为二月节。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说道:正月里启蛰,是说蛰虫的生命开始苏醒了。天下万物都萌生于震,震是什么?是雷。春雷一响,就把冬眠的蛰虫都彻底惊动了,这就叫惊蛰。蛰虫受惊,醒来,就会走出洞穴。所以说,惊蛰这个节气非常重要。重要就重要在它标志着万物复苏,万物生发。所以,古人十分在意这个节气,称之为“二月节”。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9)

此图选自网络

古今明先生补充说:惊蛰这个节气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亚洲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人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据说汉景帝名讳是“启”,古人为了避讳汉景帝的“启”字,才改“启蛰”为“惊蛰”的。但是进入唐代后,“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传到日本,日本也 几经周折,才保留至今。

惊蛰,春雷动,蛰虫醒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0)

此图选自网络

我说: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所谓桃始华,是指惊蛰之日,桃花开始开放。现在,华南地区似乎早就桃花开放,绿柳依依了吧?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1)

桃花初绽 选自网络

秋分博士先是吟诵了一首唐代元稹二月节诗:“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㸦(hu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元稹写的是南方的惊蛰时节,正是桃花争艳,灼灼其华的时候。放眼看去,春意盎然,遍地牛耕。当然,这是华南山区风景。至于北京,现在也只能是春风拂面,春水荡漾。桃虽蕴蕾而未红,柳方含苞也未绿。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2)

桃花流水鳜鱼肥 选自网络

我插言道:秋分博士描绘得好美。但东北吉林的惊蛰,依然大雪飘飘。昨天吉林市的降雪足足超过10厘米。江南是“桃花流水鳜鱼肥”,吉林依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呢!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3)

春雪图 选自网络

古今明先生说道:这就是中国幅员辽阔的特点。以我老家陕西来说,也和北京差不多。只不过是“二月里刮春风”,那春风不是一般的刮,整个黄土高原,可谓春风浩荡呀!

我问:古人所指的“二候仓庚鸣”是指鸟叫吗?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4)

黄鹂图 选自网络

秋分博士解释说:“二候仓庚鸣”的二候,是指惊蛰之后的第二个五天。仓即苍,青色。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的第二个五天中,黄鹂开始为寻找伴侣而婉转啼鸣了。黄鹂是最早感受春阳之气的鸟雀,惊蛰后即穿梭于绿柳丛枝间,寻朋呼伴,啾啾鸣唱。所以才入了古人的法眼,记入史册。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5)

黄鹂图 选自网络

古今明先生说道:“三候鹰化为鸠”的说法,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其实,惊蛰一到,向来在高空中盘旋翱翔的鹰鹞雕隼之类的“飞将军”们,突然很少看到它们的踪迹了,而原来比较善于隐匿的斑鸠、野鸽之类的鸟雀,反倒活跃起来,到处啼鸣,寻偶求伴。古人就误认为鹰隼之类的猛禽一到惊蛰节气,就幻化成斑鸠了呢!实际上,鹰隼之类的猛禽,惊蛰一到,就开始了筑巢孵化了,所以很少看到它们的踪影了。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6)

斑鸠图 选自网络

秋分博士说:古先生解释得非常好。唐代诗人元稹描绘惊蛰的诗中“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句,也是明确地表达了古人的这种错误见解。宋朝诗人范成大在《秦楼月·浮云集》中把惊蛰时的景象描绘得更为生动:“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诗人突出地描绘惊蛰到来时春雷隐隐,鹁鸪咕咕,斑鸠咯咯,争相啼鸣,杨柳依依,随风飘逸的情景。当然,这绝对指南方。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7)

斑鸠图 选自网络

我说道:唐代诗人贾岛的《义雀行和朱评事》似乎说得更为生动:“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说惊蛰到来后,燕子之类的鸟雀都雌雄相伴,衔泥筑巢,漫天飞舞。一旦晚上未归,就只剩下一窝叽叽待哺的雏鸟了。你们看,诗人贾岛把惊蛰之后的景象写得何等的生动呀!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8)

黄雀喂雏图 选自网络

古今明先生说:惊蛰是仲春二月的开始,象征着万物复苏。无论华北、华南、华中、华东和华西,平地一声春雷,无论家中野外,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龟蚁,都会应声而起,蠢蠢欲动,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点燃的清香、艾草,去熏燎家中的墙角旮旯,用艾蒿等物的烟火香味来驱赶蛇、虫、蚊、鼠和霉气。由此,各地各民族衍生出许多风俗习惯。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19)

熏香炉点燃艾草熏虫 选自网络本图

古今明先生说:对,譬如,许多地方的古人认为,春雷响就是神仙敲响了天鼓,所以人间也应该在惊蛰时用牛皮等兽皮来蒙鼓,以对应上天。古人认为,惊蛰蒙的鼓不仅声音格外响亮、浑厚,而且有辟邪的功能。不仅毒虫听闻害怕,即使鬼魅也是闻之丧胆。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20)

惊蛰蒙鼓 本图选自网络

许多地方还衍生出惊蛰当日打小人、去晦气的习俗。“打小人”,就是妇女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用纸折叠或者描画的玩偶,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驱赶小人的咒骂之语。就如同春节时人们都要穿上一双“踩小人”的红袜子一个道理。还有的地方有“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古人认为白虎是是非之神,因而在惊蛰之日,要先在白纸上描画一只长着两只獠牙的老虎,然后把猪血抹在白虎的嘴上,然后加以祭祀,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口舌是非。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21)

惊蛰祭白虎 本图选自网络

惊蛰,阳气生,犁耧耕

秋分博士说:俗语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意思是一过惊蛰节日,从南到北,春耕播种便不能停止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就写得十分详实生动:“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22)

南方春耕图 选自网络

她接着说:大家在电视中都看到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现在已经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麦苗儿青翠,油菜花金黄。惊蛰时的平均气温一般是12℃至14℃,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江南春耕正忙,华北正积极备耕。东北呢?看央视报道,东北地区的各级政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召开备耕会议,筹备化肥种子农药,或者正在线上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科技,为春耕做好准备呢。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23)

程英铁摄影

古今明先生总结道:“春雷惊百虫”,是惊蛰节气时的自然表现。此时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一年十二个月,卯月就是农历二月,它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进入二月,天上开始打雷。“卯”,就是冒,是万物冒出地面的样子,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是一年中能量迸发的月份。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24)

春色满园 此图选自网络

秋分博士最后总结道:由物及人,古人从观察自然物候现象认识到,一年春耕由惊蛰节气开始了。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但是,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至于华北和东北,都要按照纬度逐次后延。比如,华南是北纬18度~26.5度,华北是北纬32度到42度之间,辽宁是北纬38.55到北纬41.48度,吉林是北纬40°52′~46°18′,黑龙江是北纬43°—53°之间。一般来说,同海拔上升100米,纬度每北一度,温度降低0.6摄氏度。这个规律广泛应用于农业的作物栽培、南种北移和北种南移上。但是,气温高低不仅决定于纬度的高低,还要受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整体来看,惊蛰所在的农历春二月,确实是万物生发的月份。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25)

春耕节 此图选自网络

我说:好!让我们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不违农时,不畏“新冠”,在科学防疫的前提下,焕发青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创造出一个2020灿烂的春天吧!

(此文原创首发。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于网络)

每日惊蛰万物复苏(节令史话之07 惊蛰)(26)

满目春光。此图选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