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的简析 从文化层面分析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与私人订制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暑期档和贺岁片一直都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很多电影的票房保证。回溯到多年以前,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应该说是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电影,作为内地贺岁电影的开山之作,它可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多年后冯导推出的同类型贺岁片《私人订制》,这种“姊妹篇”相隔多年表达的主题虽然相同,但是所呈现出的社会意义却大相径庭。

冯小刚电影的简析 从文化层面分析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与私人订制(1)

1、冯小刚贺岁电影剧情

《甲方乙方》用了小品的方法把一个个小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大故事,创意上确实吸引,冯导亲自上阵加上葛优、李琦、徐帆等这些实力演员的精彩表演,将中国人的梦想和尴尬加以喜剧化的形式表现,“好梦一日游”虽然只能让人们做一天的梦,但是带给观众的欣慰和那股暖流却会存在好久。影片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一连串的误会、引人入胜的情节中讲述不同的故事。影片一共讲述了书摊老板的“将军梦”、胖厨子的“嘴严梦”、失恋者的“爱情梦”、癌症无房夫妇的“团圆梦”等,一个有七个小故事,影片在展示了当代人多元复杂的欲望和人性侧面的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内心的无聊与空虚,所采用的幽默、滑稽的传统喜剧形态最终也只能将这些老百姓的现实境遇化作一杯淡水······

《私人订制》故事节奏和基本上走的就是《甲方乙方》的老套路,但是实际上它的讽刺意义却大于娱乐意义。演员都是当时的新生代演员郑凯、白百何、李小璐,葛优更不用说,那是冯导的御用专人了。和前者一样该喊得口号那是一句落不得,“私人订制让你的人生不留遗憾”由此而掀起一个个新的故事。群众的“廉洁梦”、娱乐圈的高雅与低俗、穷老太的“富婆梦”等几个小故事,虽然故事不像《甲方乙方》那般多,但是该表达和讽刺的东西是一个不少的。“廉洁梦”在美人计中告破,只有这个梦是失败的,与《甲方乙方》中破产的娱乐性为主的梦不同,“一个巴掌拍不响,群众要是省油的灯,干部也不会拉下水”,剧中葛优的这番话很有警示意义,也讽刺着每一个人;娱乐圈中的高雅低俗没有具体之分,讽刺着娱乐圈中某些追求高雅之人;“富婆梦”很真实的反应大众最真实的心理,追求金钱,最后的答案是“在千亿这个层面上,没有勤劳致富这一项”,所以最后宋丹丹独自走入胡同这个细节让人唏嘘贫富差距。

2、王朔现象

在文学领域,王朔的小说以其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故事编排可谓是独树一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王朔现象。这一现象也掀起了中国影视界的“娱乐化浪潮”。王朔电影娱乐片迅速崛起。而冯小刚更是王朔的忠实粉,两人也是多年老友和伙伴,准确的说王朔算是冯导的御用编剧,《甲方乙方》《非诚勿扰Ⅱ》《大腕》,《一声叹息》等,而冯小刚的电影也正是王朔现象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与延续,冯小刚他不是直接沿用王朔的故事,他的影片会注入一种温情,温和的关注人物,用平视的方法去描写人物,描写他们日常生活中微末的细节,他也以自己独到的见解来表现王朔现象,温情的讲述故事。

两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所差无几,都是在盈利的基础上帮助他人,但是也不全都是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帮助他人,《甲方乙方》中帮自杀助失恋者“让孩子有点盼头”,癌症夫妻的新房团圆······《私人订制》中“有钱”的桥段,“也不是对谁都居心叵测”,这其中所传达出的感情就是现在社会人们所缺少的爱护和信任等所延伸出来的感情色彩。

坦白的说王朔是冯小刚的精神支柱,二人一起合作了很多电影,冯小刚的很多作品都是根据王朔的作品改编的,将冯小刚送上神坛的很多作品都和王朔有着各种关系。二人的关系也一直都是外界的迷点,不过从作品上来说,冯小刚的作品确实给中国的电影市场和商业电影带来许多的发展空间。

3、《甲方乙方》和《私人订制》的异同

网友把《顽主》《甲方乙方》《私人订制》称为“圆梦三部曲”,这些影片都是借助帮人圆梦的创意,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故事,也算是展现了人间百态。《甲方乙方》和《私人订制》又都是同个导演的作品,影片主题基本一致,但是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改变有所变化,换汤不换药更适合那种好莱坞大片。

《私人订制》虽然故事情节不再像《甲方乙方》那样多,不过从观影角度出发观众的视角享受是一点也不少,演员的表演,画面的美感,故事情节的丰富都是可以细嚼的部分。二者的相同其实可以不用多做赘述,不能说原班人马,但是葛优这个实力担当多年来都没变,其次就是故事情节的雷同,和人物的角色设置相似。

相同:1、口号 《甲方乙方》成全别人,陶冶自己。《私人订制》成就他人,恶心自己。

2、情节 《甲方乙方》书店老板的巴顿将军梦;明星的普通人梦;富人的吃苦梦《私人订制》中女生的烈士梦;俗星的高雅梦;穷人的有钱梦······

不同:1、前者给人感觉是平等交易各取所需,而后者却有一种自我标榜却又义无反顾跪着挣钱的风范,前者透着一种平和的良善,后者却有着一种扭曲的凄厉。

2、《甲方乙方》虽然是段子集锦式的电影,但它起码还有姚远、周北雁的爱情故事作为串场,让它看起来像是个完整的电影,而这部戏,基本上就是把那些段子放在那儿,用字幕做一下区分,摆明了一副不管不顾爱看不看的屌样。《私人订制》这是一部看不到任何人物的电影,剧本支离破碎,几段故事彼此没有任何联系,贯穿始终的葛优、白百何、李小璐、郑恺就像是几个移动人偶,他们出场越多,就越没有存在感。范伟、李成儒、宋丹丹就像几个小丑,他们负责表演这个世界的癫狂,但他们身上看不到导演的任何情感,这让每个段落最后葛优的总结呈辞显得极其虚假,感情生硬,像是硬把他塞给观众。

3、年代不同,导演的眼界也在改变。《甲方乙方》,从内核到外观都是真正平民的,也正是如此,大众才如此欣赏。而《私人订制》时的冯小刚,是一个被公认的票房导演,一个公认的离观众最近的导演,中国电影也已经进化到商业时代,而商业时代的标志就是票房是最大的指标,冯小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最有权力的导演。这时的观众,对他而言是他得心应手的资源,不再是他要费力争取的对象,这时他想要的是自我表达。在贵族姿势和草根态度之间,他现在有了一丝犹疑。

4、甲方乙方》里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四个人有着一条情节线,而《私人订制》剧本支离破碎,葛优、白百何、李小璐等人只是人肉道具。因为《甲方乙方》有感情,冯小刚借这四人与当时的社会怪现状互动,这些人的反应是他的所思所想。而《私人订制》冯小刚则拒绝投入感情,于是那四人成了看戏的路人,因为现在的冯小刚是上帝视角,他自动地掐掉了与观众交流的通道。

5、这部电影当然不乏对观众的讨好,但即便如此,影像中还是难以遮掩真诚的气质。它有对社会的讽刺,也不乏挖苦,可总体上仍保持着一种狡黠而善良的市民心态。这时候的冯小刚,若说自己懂中国的观众,能代表中国的观众,某种意义上,是不夸张的。其实,片中葛优等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当时电影观众的心态稍加荒诞化后的结果。

《私人订制》看起来就像是《甲方乙方》的复刻版,但精神气质上不太一样。我们不能否认它的与时俱进,它观察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疯狂与粗暴,它有着更强的讽刺欲望,但不幸的是,商业的原因,却又逼着它去装出无害的温顺热闹模样。这是一部外表上拥抱商业潜意识里却不情不愿的电影,是一部想表现这个时代的恶心但却不幸成为恶心一部分的电影。从《甲方乙方》到《私人订制》,时代在变、创作者的心态在变、观众群体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国产电影的期待。与其怀念过往,不如珍藏经验放眼未来。中国电影有过自己的荣耀时刻,也有过鱼龙混杂的低谷期。电影市场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顺应规律谋求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随着票房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观众的观影品味也在逐步提升,希望中国电影人不忘初心,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本文由“小嘴菇凉爱吃肉”发布,2017年8月3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