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娶时的六礼 古代周公之礼和

一个“礼”字,好读却不好写。繁体的“礼”字,左边也是衣字旁,右边是“豊”字,笔画不少,正如我们的礼仪一样,纷繁复杂。既有周礼中的五礼之说,又有民间生、冠、婚、丧的4种礼物。但到了现代,最为世人记住的却只有两大礼,一为周公之礼,一为男女授受不亲之礼。

古代嫁娶时的六礼 古代周公之礼和(1)

什么是周公之礼?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爵位为上公,所以被称为周公。他认为西周初期,世风日下,特别是婚俗之礼更是混乱不堪,于是便制定了一版婚嫁之礼,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周公之礼。此礼法,涉及纳采、纳吉、迎亲等多个环节,对民间应该怎么结婚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当然是洞房,周公规定夫妻到结婚当日,才能行夫妻之好。这才是周公的原意,以后独居时,这个词就不要再用了。

古代嫁娶时的六礼 古代周公之礼和(2)

如果说周公之礼还算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话,那“男女授受不亲”就当真是难得很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当然是男女交往时,不能直接接触,言谈上也要注意。那到底哪些行为,在古代是算做“男女授受不亲”的呢?是不是真的传递物件也不可能呢?其实对于这个礼仪,有多个版本。

1. 先看《礼记》,在这本典籍里是这样规定男女之礼的:

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意思是:不能一起同席而坐,不同带同一套枷锁,不同用同一个毛巾和梳子,拿东西不能直接过手。男子遇家中长姑、姐妹等回娘家,不但不能坐同席而坐,吃饭也不能用同一个碗器。

古代嫁娶时的六礼 古代周公之礼和(3)

2. 到了宋代司马光的《涑水家仪》里,就变得更加苛刻了:

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

司马光眼中,对于男女授受不亲,既要不共井喝水,厕所和浴室也不能通用,这一点对于今人来说确实不容易。后面是对女子外出的要求,不能无故出中门,被男子看见要遮脸。

古代嫁娶时的六礼 古代周公之礼和(4)

3. 看了这两版,发现古时对男女日常接触管的是非常严的,那这就是这句话的出处吗?非也。这句话出自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对这句话有明确的诠释: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古代嫁娶时的六礼 古代周公之礼和(5)

这是孟子与淳于髡的一段对辩,不得不说孟子是真君子。对方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不是正礼,孟子肯定回答。对方又说那要是大嫂溺水,是不是要施以援手?孟子说嫂溺必救,这个时候伸出手去救她,是变通,这是孟子所谓的大仁。

所以下次再遇到有人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理由,拒绝帮忙,就用孟子“援之以手者,权也“回他,有道理也有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