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对陶渊明归隐评价(王维远看山有色)
小学课本中收录的诗不过百首,但《全唐诗》中却有4万多首诗作,所以被收录的一定是诗中精品。而在年年入选小学课本的诗中,王维的《画》则是这些精品中不容错过的一首。但近些年,这首诗却让文史专家伤透了脑筋。
有人提出这首流传很广的诗作者另有其人,因为无论是《全唐诗》还是王维的诗集中都没有这首诗,所以不但不是王维所写,甚至根本不是唐诗。目前部分人认为这首诗出自南宋高僧人川禅师,是他在注解《金刚经》时所写,目前小学课本收录的4句也只是全诗的一半,后面还有4句。于是在作者还没有被证实前,这首诗在不少地区的课本上暂被标为佚名作者所写。
不管是否出自王摩诘之手,这都是一首经典之作,而后面的4 句其实也挺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画》
宋.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只为太分明。
没有后4句,这首诗就是一首20字的五言绝句,而加了后4句则变成了古体诗的一种,而且全诗也变得颇具禅意。
显然作者眼前有一幅山水画,在这幅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于是在前4句一句一景,为我们娓娓道来。山是青翠的,远远看上去一片苍茫之色;走近来听,水却是无声的。这两句用“远看”对“近听”,用“有”对“无”,不但对得工整,而且充满着思辨意味。
而三、四两句看似在品画,其实抒写的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境。在那里春去花不会凋谢,鸟与人能和谐相处。与其说这是在观画,不如说这是在讲禅。在这一片静谧之景中,世人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完全是取决于内心所感。
而后面的4句显然是针对前面几句发出的感悟。在画中山水花鸟都画了出来,这就是头头都显露出来了,但每种景物抒写出来都有点儿怪。为什么听不到水声,为什么春去了花却还在,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这种种事情,在世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但它们此时却因为在画中变成了可能,这也就是所谓的“如何言不会”。
最后一句“只为太分明”则更是一语道破了禅理。我们看待事物时往往只凭肉眼,靠自己的经验,希望将事情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有时候太过执念反而会看不清,让自己的心找不到清明之静。
通读这首诗,如果没有后4句,整首诗就像一个谜语,谜底就是诗的题目。而加上了后4句后,确实让全诗更具禅意,说它是高僧注解《金刚经》时所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从整首诗的行文结构来看,其实也是颇为讲究的,描写画中物时诗人笔意灵动,到作结时又充满着禅意,可谓一气呵成。目前对这首诗还有太多疑问待解,希望能有更多的史料证据被发现。那么目前发现的这后4句,大家认为配得上前4句吗?欢迎讨论一、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