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锯岭冲绳岛之战(燃烧的冲绳钢锯岭背后的铁与血)

“Freedom is not free”----华盛顿韩战纪念碑

三年前作为岁末横空出世的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内地首映第十日票房即过2亿,线下网上皆载誉而归。梅尔·吉布森亲自指导的这部战争题材电影,虽然在很多军事细节上处理地并不尽如人意(在这里并不过多吐槽其纰漏),但从观影者的角度来说,在尸积如山的堑壕间,血肉横飞的战地上,人性的光辉才异常温暖。

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终战之年,气势如虹的美军纵横于大洋之上,剑指东京,意欲扫穴犁庭;日军在失去制海制空权的同时频频丧师失地,胜败已不待蓍龟。冲绳扼南北要冲,是日本本土的南大门。太平洋战场最大两栖登陆作战-----冲绳战役,就在东京樱花初绽的四月打响。


钢锯岭冲绳岛之战(燃烧的冲绳钢锯岭背后的铁与血)(1)

冲绳战役是太平洋战场最大的两栖作战


旷日持久的战争已将日本的国力消耗殆尽。1945年春天,面对满目疮痍的日本本土,以及在地毯式轰炸中已经步履维艰的工业体系,山穷水尽的“皇国”掏出最后的家底。

冲绳战役开始后,“菊水特攻队”被组织起来,在西太平洋一望无垠,千里如洗的碧空,自杀式舰载机以折损2000多架的代价给予美国海军四年多来最惨重的损失;在沧浪万顷怒涛排空的浩瀚大洋,6万9000吨级的大和号作为旗舰,在联合舰队最后有生力量的簇拥下从濑户内海锚地出发,前往冲绳援助陷入重围的守军。出发不足48小时,这具曾拥有三联装460毫米口径舰炮的钢铁巨兽在九州外海被美军舰载机发现。在连续三波压倒性优势的轰炸中,大和号前部弹药库殉爆,折戟太平洋,出师未捷身先死。凄厉的同期之樱低吟着帝国海军的挽歌。

“菊水特攻”的标记是日本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楠木正成的纹章,这位杀身成仁的武士曾经留下七生报国的名言,但大势已去,菊文徽势无可挽的要凋落在海上,正如业已垂危迟暮的日本帝国。纵然真如军部号召的一样以总动员形式一亿玉碎,也是空怀移山志,无力整乾坤。

钢锯岭冲绳岛之战(燃烧的冲绳钢锯岭背后的铁与血)(2)

冲绳战役示意图


但冲绳的美军依然面临很大的压力。美军第10集团军(8个师,18万人)的当面之敌是婴城固守,垂死挣扎的8万多日军(32军,指挥是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牛岛满中将)。日军在全岛的三道防线依托山地,经营已久。类似钢锯岭一样惨烈的高地争夺在冲绳乃至整个太平洋战场的两栖登陆战中频繁出现,塞班的塔波乔峰,提尼安的拉索山,关岛的阿利凡山地,莱特岛的断颈岭,帛琉的无线电台高地与硫磺岛的折钵山元山。美军每次攻拔这些日军据守的岛屿都要付出很重的代价,此次也不例外。

日军在冲绳的低山矮丘下修筑了深达二三十米的坑道工事(首里城下被全混凝土浇筑过的L型坑道更能直接承受一吨重航弹的直接打击),美军的海空火力很难对其造成致命打击,而当美军空袭炮击过后,日军就会从隐蔽工事中推出各种口径的轻重火器,切断冲锋部队与后续部队的联系。类似钢锯岭的山顶一般都被炮火犁的寸草不生,毫无掩体遮蔽的美军冲到阵前,都会蒙受沉重损失。这种屠杀在冲绳不止上演过一次。

作为针对,美军在冲绳战役中的标准配置是平均一个步兵团对应一艘炮火增援的军舰,位于冲绳侧翼的太平洋舰队对岸基部队进行不间断的火力支援,16英寸舰炮对日军阵地进行着太平洋战场历次战役中上最有力的压制,夜间的照明弹与曳光弹将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以阻滞日军夜袭。近20艘战列舰轻重巡洋舰形成的弹幕如同翻地一样几乎犁遍了日军阵地。在开战后一周,随着读谷与嘉手纳机场被美军夺取,以19艘美英航母为核心(1100多架舰载机),美国空军更是频繁的用高爆航弹与凝固汽油弹问候日军阵地。

钢锯岭冲绳岛之战(燃烧的冲绳钢锯岭背后的铁与血)(3)

登岛美军在海上与空中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真正的高地争夺战并非如电影里那样。美军登陆部队通常会混合编成坦克步兵作战小组,在炮兵利用105与150毫米榴弹炮压制日军碉堡后,坦克迅速推进(包括新研制的喷火坦克)摧毁火力点,步兵一面掩护坦克侧翼,一面进入阵地短兵相接扫清日军残部。对于日军密如蛛网的坑道,美军则在抵近后使用火焰喷射器或一次性注入400升左右汽油进行爆破作业。

再说钢锯岭。这座位于冲绳中部的险峻山岭被日本人称为前田高地,处在日军以首里为核心的防线北方,直插守军腹心。守备这里的是日军62师团的三个大队,当时已经打残了建制,仅剩不到半数(1500人左右)。男主所在的96步兵师在进行了例行公事的空袭炮击后,冲上阵地时却遭遇了防御战中经典的反斜面战术。日军让出正面与山顶,在反斜面一侧利用直瞄火炮的射击死角构筑工事(天然岩石掩体,人员根本不暴露在火力下),在美军甫一接近便遭到日军的92式重机枪与70毫米口径炮暴风骤雨般的打击(后来的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也是教科书式的反斜面作战),伤亡惨重。

从4月26日到5月6日,美军与日军及后续抵达的增援部队反复拉锯,战况胶着而惨烈,伤兵的哀号与双方的厮杀声响彻了整个高地。担任主攻的美军307团1营前后九次被疯狂反击的日军赶下悬崖,满装的800人在占领高地后仅剩324人。而丧心病狂的日军在组织过多次万岁冲锋之外,还以掷弹筒与迫击炮对白刃缠斗在一起的美日官兵进行无差别炮击。美军方面,除了男主在前线舍生忘死救护了75名战友外,也曾出现过普通士兵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拉响手榴弹与死守火力点的日军同归于尽的壮举。钢锯岭攻下后,首里防线门户洞开。

钢锯岭冲绳岛之战(燃烧的冲绳钢锯岭背后的铁与血)(4)

血战钢锯岭中美军攀爬的断崖,实际情况与电影对比


在影片最后,日军主将牛岛满与参谋长长勇剖腹自尽。离开东京羽田机场赴任前,牛岛满自知必死,与妻子道别后,带上自大正八年陆大毕业以来获得的所有勋章前往冲绳死地;而就在战役接近尾声的6月18日,指挥美军夺取冲绳的美军主帅巴克纳中将在视察前线时,不幸被日军榴弹击中阵亡,成为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军衔军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皇家海军主将纳尔逊勋爵牺牲在特拉法加海战即将获胜之际;马伦哥战役大局已定,拿破仑爱将德赛元帅却中流弹身故。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还。这场战役的惨烈也使美军意识到,如果登陆日本本土将面临何等强度的抵抗。

钢锯岭鏖战已远去,征尘黯淡,斯人邈遥。冲绳之战的艰苦原因,却依然值得思考。首先,日军采取了纵深防御战略(类似的还有1944年硫磺岛战役时日军放弃滩头引美军进入腹地的做法),杀伤美军后即撤向中南部山地防止被美军迂回。而美军主帅巴克纳一直拒绝在冲绳南部日军后方进行二次登陆包抄守军,使日军从容布置节节抵抗而无后顾之忧。从装备上看,已经左支右绌的日军为守备冲绳的32军配备了远超一个军的火炮,从70毫米口径野炮到5英寸岸防炮一应俱全。

钢锯岭冲绳岛之战(燃烧的冲绳钢锯岭背后的铁与血)(5)

今天的前田高地示意图。鼓角争鸣已经远去,山岭郁郁苍苍


其次,公允的说,日军的战术素养十分优秀,精心打造的地下工事(电影里日军会利用地道机动到美军后方突袭,事实确实如此),无可挑剔的轻重火力配置,利用反斜面进行凶猛的防守反击,凶残的夜袭与渗透,都令美军头疼不已。而32军下辖的24,62师团,44混成旅团则都是训练有素的关东军部队,宁可死战也不投降,而且十分注意对相邻阵地的火力支援。

最后,从4月 6日到5月中旬,冲绳淫雨霏霏,泥淖遍地,迟滞了美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厚重的云层使得侦查与轰炸十分困难,掩护了日军为保存力量的有秩序撤退与前沿阵地的修补重整。

钢锯岭冲绳岛之战(燃烧的冲绳钢锯岭背后的铁与血)(6)

日方顽强的战斗意志让美军十分头痛

但财大气粗的美军得益于优秀的后勤保障(吗啡这种镇痛常备药对日军来说无疑是奢侈品),美日死亡人数还是定格在1:10的比例。但是,《血战钢锯岭》里再现的凶残日军与对美军伤亡的还原,告诉我们,电影中凶残强大的失败者也是对现实胜利者的尊重,他让后人意识到,我们的前辈当年是和一群如此凶顽的敌人浴血拼杀,从而赢得的胜利。战争从不是浪漫主义者视角可以俯察的。


撰文:秦汉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