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老师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李玫瑾教授听话)

李玫瑾老师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李玫瑾教授听话)(1)

免费领李玫瑾育儿课程全集(52期)

来自公众号:李玫瑾育儿之道

这里的“听话”不是指“不作为”的那种听话,而是能听进父母的劝导和建议,能正确解读父母的语言和目的。那么这样“听话”的孩子要怎样去培养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听话的孩子有哪些?

听话这个词大概是父母口中最常见的一个词儿。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听话。那么听话的孩子究竟是哪些人群呢?

通过大量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直接听从命令的孩子大部分是女孩儿。发出命令后,需要再次提醒才能依照命令行事的,更多的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女孩儿和相对年龄幼小的男孩儿。

也就是说,“听话”这一特质,在女孩儿和幼小的男孩儿身上更容易出现。所以,从孩子幼小时开始培养,会更有效。


如何培养“听话”的孩子

那么,我们怎样培养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乐意听从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呢?

这就要追溯到婴幼儿时期的抚养了。婴儿在半岁左右时开始理解父母的否定命令,如“不要去那里,危险!”如果我们从这一时期就能和孩子好好的沟通表达,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能做的,为什么不能做,做了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甚至可以找其他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演示给他们看,到了8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内心的好奇,听从父母的讲话了。

不要和他们简单的讲:壶里装了开水,很烫,不要去碰!这会瞬间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他们更想知道碰了会怎样,如果你能告诉他碰了会烫伤,会很痛,然后拿开水倒一点点在娃娃上,让他看着热气腾腾的娃娃,他会开始认识到,这是危险的信号,确保不会烫伤自己的时候,去用手指摸娃娃被淋湿的地方,做出“好痛”立马甩手指的痛苦表情,他能很好的理解,原来碰了真的会有很不妙的事情发生。再教他使劲对娃娃吹,等到娃娃不再冒热气,再让他试着去触摸淋湿的娃娃,这个时候,他因为刚刚看到你痛苦的样子,还会害怕,你需要再给他演示一遍,不冒热气的娃娃,不那么烫手了。然后再拿着他的手教他试探性的接近,感受不那么热了,再去触摸,“真的不烫了吧?”这样他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让他去做那些事情,那些事情该怎样去正确处理。

当他的好奇心已经被满足,我们的话也让他明确的意识到是可以相信的,他们就会不再盲目或迷惑,而是坚定的拥护我们的观点,执行到底。坚持这样训练,他们就能很好的听从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了。


听话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培养他们自觉的听话的习惯呢?除了不听话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和困扰,给他们自己带来危险之外,还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刚才我已经举例表明了,在打消他们疑虑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也让他们认识到,不好的事情,就应该要自我约束,正面面对并找出办法解决。从生活中的小事,将我们的“口头语”慢慢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日常行为标准,控制自己的冲动和好奇心,调整自己的需求来适应环境和社会,在需求与环境发生冲突时,快速找出解决办法。这才是我们培养的核心目标。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陪伴更有价值,建议大家一定要采取温和的指导方式,替代强迫,威胁,警告,暴力等负面教导方式哦!

免费领李玫瑾育儿课程全集(52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