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枣树就像两个枕头(一样分别两样情)

“革命生涯长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这是过去的歌词,被我引出一句“一样分别两样情,”用作我文章的半个标题。

对于语文语感不强的人(语感不好的人想象力会很一般),一看到这样的句子,就认为“分别”是“分开——别离”的意思。殊不知“分别”还有“区别”的意思,如“分门别类”,就是“区别”、“区处”。

下面仅从语文语感角度出发举例说明“一样分别两样情”的“落点”在何处。

鲁迅散文《秋夜》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

先说“一样分别”(你我他及所有人看《秋夜》的开头的文字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区】别。)

再说“两样情”(当年鲁迅写《秋夜》时是充斥着一种感情,而我们读《秋夜》时又会产生(某)一种感情(共鸣)。从而导致了众多的教辅书及网上并广大师生对《秋夜》开头的描写产生了相当芜杂的“争鸣困惑”。——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不知“一样分别”所造成的结果。

两棵枣树就像两个枕头(一样分别两样情)(1)

其实写作有三种“句子格调”,简称“句格”,三种句格的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分别(区分)为:常格,变格,破格。

而鲁迅在《秋夜》开头,就是用的“破格修辞”。为了对比学习的方便,特将《秋夜》开头的常格变格与破格一同列出,也好让大家知道当年鲁迅在《秋夜》开头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的原故?

1.其常格(句)表现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大家看,这同小学生作文没什么两样,过于稀松平常。)

2.其变(句)格式表现为 : A——墙外有两株枣树,可以看见,在我的后园。B——墙外有两株枣树,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是参照物,A句参照对象的方向与鲁迅的参照位置正好相反。A句表现的是“树在后园里”——这与原文意思不符。所以只有B句成立。)

3.破格(句)表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

(变格句直接说了“……有两株枣树”。这是变格句用了“主动结尾”(亦叫斩断式结尾)所造成的“句子结果”:即已经交待是枣树,不需要再说明它们是“什么”树了。

而破格句用的是“被动的结尾方式”(亦称开放式结尾)。因为它只说“有两株树”,但并未说明具体是什么树,所以后文要有交待。这就自然引出了“……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的续语来。

如果鲁迅不这样写,而是那样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两株都是枣树”。这样写也成立,但它仍属于“变格”修辞范围,只不过这一变格修辞已达“优良”品级,但还未达到“破格”修辞的高明程度。所以,导致了鲁迅的笔力更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传世作文《秋夜》“出手不凡”的开头。

通过上述有关修辞学的推演论证与比较,可以得出结论:《秋夜》的破格修辞手法异与常人,这使得其语言表现力得到了最大幅度的“突出”、“强调”与“提升”。

希望同学们从中吸取鲁迅的写作精华,并极积地投身到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