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1)

“火箭少女”周承钰,毕业两年成长为文昌发射场首个“95后”女指挥;梦天实验舱01指挥员廖国瑞,扎根文昌十年,与空间站共成长……

这十年,文昌航天发射场厚植沃土、深耕细作,广聚人才、用好人才,发射任务一线人才辈出、竞相迸发,一支山海问天、向天图强的人才方阵在椰林深处悄然崛起。

倾心引才

事业感召聚英才

2020年7月,海南文昌龙楼镇大海边,湖北的大学生李龙翔在淇水湾现场观看了天问一号发射任务。

当大火箭腾空而起,他再也忘不掉内心深处的悸动。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2)

一次震撼,终身难忘。毕业求职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昌发测站。如今,他已经成为测量系统的操作手,参加过7次火箭发射任务。

和李龙翔一样,从小热爱航天,最后选择文昌发射场的热血青年不在少数。

十年前,文昌发射场发布求贤令,已经在西昌发射场工作两年的川娃子宋扬,迫不及待地报名前往。现代化发射场的蓝图和发射大型火箭的魅力让他无法拒绝。

如今,和宋扬一起在建设初期来到文昌的那一批年轻人,早已经成长为发射场的中流砥柱。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3)

近年来,文昌发射场托嫦娥、送天舟、筑天宫,连续成功完成国字号航天发射任务,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慕名前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文昌发测站党委充分发挥航天事业的平台优势,用“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初心使命激发创业热忱,用“发发成功、次次圆满”的骄人战绩鼓舞干劲斗志,一线科技人员的成就感、荣誉感在一次次“大红屏”的“刷屏”后满格爆棚。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4)

据统计,文昌发测站航天工作者平均年龄仅27.5岁,在青年科技类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2%,在操作技能类人员中,大部分拥有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越来越多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著名院校的高材生,毅然把自己的梦想和祖国的事业紧密相连,在“最有前景、梦圆航天”的发射场上不断创造奇迹。

悉心育才

创新模式“涌”人才

被誉为空间站建造01指挥员双子星的廖国瑞和王宇亮,一个指挥发射空间站3个舱段,一个指挥发射天舟货运飞船。

谈到做01指挥员的经历,王宇亮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天舟二号”任务。那时首次担任01指挥员的他就遇到了推进剂三次加注、两次泄回的难题。

关键时刻,长七改和长八01指挥员、博士毕业的马亚奇一直坐在王宇亮身边,带着他一起完成了故障处置和再发射任务。点火成功后,王宇亮第一时间将感谢送给了导师马亚奇。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5)

王宇亮是文昌发测站推行导师制以来,培养出的又一位01指挥员。除了王宇亮,马亚奇还先后带出了肖建、符一行等发射场二代01团队。

近年来,文昌发测站制定人才培养三年规划,实施指挥管理、科技创新、技能操作“三大人才工程”,根据科技人员能力特长,量身绘制“一人一策”发展路线、规划不同发展路径,研究提出“人才创新11条”,探索实施“跟岗、上岗、轮岗、升级”的人才进阶机制,为加快各类人才成长搭桥铺路。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6)

他们还利用重大任务时机,开办前沿讲堂,邀请龙乐豪、叶培建等火箭和航天器研发领域院士、专家进行授课辅导,与航天员中心开展共建,邀请航天员陈冬讲述成长经历。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7)

每次任务前遴选岗位人员参与出厂测试,火箭进场后第一时间组织“双向质量交底”,让科技人员在火箭状态和研制前景上能够随时保持更新。

精心用才

人尽其用显“才”能

不唯资历、不唯学历,把有能力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加快更新换代进程,一大批新人崭露头角。

发射场测发大厅的指挥监控系统,是文昌发射场数据汇集、处理、分发及显示中枢,是发射场的“大脑”,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工程师向鹏,正是这个“大脑”的设计者和研制者。

十年前,擅长软件编程的向鹏,刚毕业就投身到了该系统的研发中,如今已经成长为系统负责人。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8)

发射场首个女“金手指”刘巾杰,坚持在轮转的每一个岗位撰写一篇论文,从而解决一个问题。数据判读系统解决了数据快速判读的难题,信号灯自动识别软件大大降低了误判概率。经过7年努力,她完全掌握了系统知识,在问天舱和梦天舱任务中担任控制系统发控台岗位,按下“点火”按钮。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9)

发射场选贤任能、量才施用,精心为每名人才打造出彩平台。成立马亚奇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主要负责难题攻关,逐步将长征七号发射流程从42天压减至27天;选拔尹景波、张维星等三十几人成立指挥员后备队,组织指挥员培训班,发射场二代指挥员已经在各个系统勇挑大梁;结合阳衡东、刘甲天等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制定“工匠工程”计划,评选“十佳工匠”,经过轮岗锻炼后能够在多个岗位间切换,在高密度任务期发挥了“1 1>3”的作用。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10)

真心爱才

暖心服务“惠”人才

近段时间来,文昌航天人的朋友圈里,刷屏的不仅仅是梦天实验舱,还有送到家门口的“走心”鲜花和“暖心”椰子。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11)

受海南疫情和任务并行的影响,从10月初开始,科技人员全部集中在发射场区,家属们住在清澜镇上,30公里的距离隔断了和家人的相见。

发测站党委开展梦天舱任务十“送”家属专项关爱行动,送鲜花、送椰子、送点心、送感谢信……该站还成立服务协调微信群,成立“困难直通车热线”,家属有困难只要在微信群里说一声,“有事我帮您”服务队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上门解决。

近几年,该站大力推进结婚生育、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大病统筹、涉法维权等“五大暖心工程”,筹措数千万元改善“衣、食、住、行”环境,建设风雨篮球场、室内健身房、心灵驿站、音乐书吧,购置头部、腰部、膝盖和全身按摩设备,每天发上学班车、每周发看病班车,定期慰问困难家庭、积极协调家属就业,打出了一系列“走心”的办实事组合拳,一线科技人员和后方家属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只要建成空间站、豁出命去也心甘”成为了该站上下每个人的共识。

2023年文昌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场人才方阵振翅高飞(12)

“年轻面孔,正当其时”。年轻的发射场正在成长,年轻的航天人队伍正在壮大,他们面朝大海、仰望星空,怀抱梦想、脚踏实地,他们“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我们的太空微信公众号

编辑:祁夏

校对:李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