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在第几页(初二文言文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初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在第几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初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在第几页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年-396年)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散乱繁多。捕鱼人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
【点评】此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经过和沿途所见的奇丽景色。语言准确精炼,优美动听,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桃花溪水行舟图’,富有诗的意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注释】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都。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打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注释】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于是。
间隔:隔断,隔绝。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
为:介词,向、对。
【译文】(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点评】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触交往的情况。刻画细腻、语近旨远。先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宁,怡然自乐;然后再写他们和渔人的交往,风俗淳朴,平等相交。作者细致描绘了桃花源里的情况,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让人无限向往,增强了感染力。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及:到达。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 动词译为名词)
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果:实现。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点评】此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无飘渺,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更突出了世外桃源的神奇莫测。
归纳总结
【文章结构】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及看到的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渔人访问桃花源,在桃花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五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文章主题】
文章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
1.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2.舍: 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3.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4.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标记)
5.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
6.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7.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8.其: ①欲穷其林:这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9.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古今异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及邮电事业的总称。
3.无论魏晋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6.芳草鲜美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 对……感到诧异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4.落英缤纷。意思: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5.怡然自得。意思: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6.黄发垂髫。意思: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7.鸡犬相闻。意思:指人烟稠密。
沙场点兵
★文言句式
1.省略句式:
(1)(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2)(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翻译: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1) 。
(2) 。 5.能体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理想中的大同的句子是: 。
6.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
达标验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诣:对、向 D.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
5. “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土地平旷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 D.来此绝境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9.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我是语文周老师,谢谢您的阅读。如本文章对您有用,建议转发分享给他人。如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关注我。如您有更好建议,敬请评论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