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文采哪里来的怎么回答(文采是怎么来的)

有人问文采哪里来的怎么回答(文采是怎么来的)(1)

抱怨孩子缺乏文采的时候,是否想过,我们有资格抱怨吗?

别的孩子,由于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所以文采斐然。

对于语言训练的规律,我们了解多少呢?我们在引导孩子方面做得怎样呢?

一、了解孩子语言学习处于什么层次,什么状态。

布鲁姆认为,学习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其中“记忆和理解”属于浅层次学习,后面四个层次属于深度学习。浅层次学习是较低的认知水平,深层次则对应的是高阶思维。

语言学习最要紧的是语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

现在,对语感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人的确证》中,根据深度学习原理,提出了语感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基础语感、体式语感、语境语感。

何捷老师在《深度学习理论框架下的语感培养》里说:基础语感对应的是日常交际中的语言,体式语感对应着对文体特征的把握,语境语感则指向语言表现的“暗示含义”,是真正实现语用效能的语感培养。

基础语感是浅层次学习,后两者是深度学习。

语感良好的孩子,三类语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反之,如果三类语感的训练不足,那么,孩子的文章肯定写不好。对于训练不足的部队,我们怎能逼着他们打胜仗呢?

二、语感的训练方法:

1. 基础语感。

基础语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语言积累。没有广泛而有效的积累,学生缺乏基础性的语言材料和感觉,缺乏可用的东西,怎么可能写出锦绣文章呢?

修房子,缺乏砖瓦钢筋;打仗,缺兵少将,都是不行的。

潘新和教授认为,基础语感较弱的人,他的体式语感和语境语感也好不到哪儿去。

何捷老师认为, 应该特别重视经典背默。

经典是最规范最优质的语言传承,对于儿童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背默经典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熏陶同化的过程。背默的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就会产生语感的质的提升。背默经典是艰苦的,正是在艰苦的过程中,儿童的记忆力、意志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本身就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何捷老师说,越是不善于背默的孩童,越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那么,到底背什么呢?

首先是古诗词。除了小学课本里的以外,还要多背。

小古文,这方面的书比较多,比如《小古文100篇》。

语文书里的文章,可以都背下来。因为课文都是经过了专家精选又精选的。

背诵之外,还可以朗诵美文。像西南师范大学编写的1 X读本《语文同步阅读》就很好。读得多了,熏陶就有了。

背默少,就谈不上好文采的培养。所以,当你的孩子背默经典遇到困难甚至哭泣的时候,要鼓励孩子经受考验,跨过火焰山又出发。

那么,每天早晨吃饭之前,读背一会儿经典。晚上做完了作业,再读会儿书。最好有个固定的作息时间。

建议老师们晨会课全部用于朗读和背诵,做好基础语言的日积月累。

2. 体式语感:

体式语感指的是对某种特定文体的全部表现形式的规范领悟与把握,包括构成因素中的主题、结构、语言等。

天下文章,门类繁多,每种文章都有其一般规律。

作为家长,平时要督促孩子广泛阅读,接触各种各样的文章,从而积累各类文体的阅读经验,获得直观的感受。

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各类文体的特征,并按照范式学习写各种文体的文章,以期较为规范地形成文体语感系统。

3. 语境语感:

语境语感,实际上就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里,学生结合实际运用的需要,在思维的作用下,将基础语感、文体语感与言说内容进行整合加工,调配选择,以求实现表达意图。说白了,就是在实战中的个性化语言的选择和优化组合。

语境语感代表着学生的实际言语水平。但是,它并不是空中楼阁,是依托于基础语感和文体语感的,同时,又是以思维为设计师的。

从中可以看出,三类语感的形成是一个层级的体系,同时又是一个飞跃的体系。

实践出真知。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语境语感,也是靠不断地练习来淬炼的。

所以,鼓励学生写日记,仿写金句,多写随笔,热爱修改,都是必要的。

贾志敏老师说,学写作文,没有诀窍,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

支玉恒老师说,读写结合的结合点,就是认识能力。没有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即使有很多的写作技巧,也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现在看来,比较好的说法是:多读、多背、多写、多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必经之路。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何捷 《深度学习理论框架下的语感培养》)

有人问文采哪里来的怎么回答(文采是怎么来的)(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