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笨还是聪明(说话晚未必是孩子笨)
现在大部分家长的育儿方式是错误的。为什么这么说?《特殊教育》杂志显示,我国幼儿语言发展长期处于一种低范围、基础薄、信息获取难度大的状态当中。许多幼儿直到七八个月左右才能得到父母有逻辑的回应,在这之前,父母的回应要么断断续续,要么存在着信息不全的情况。
央视的数据披露表明,在我国90后的年轻父母当中,极少有人知道儿童在出生后10日左右就会主动接收外界的信息,并且通过大脑进行有意识地辨别。很多人以为孩子到了百天、六个月才会认人,事实上这种源于动物本能的血亲意识从出生后不久就已经开始了。
陪伴孩子,却不知道早一点行动一般来说,幼儿的语言从开始到逐渐成熟大概需要四年的时间,如果算上智力的成长,那就需要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当中,大部分家庭参与其中的时间可能还不到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当孩子已经开始利用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去获取信息的时候,父母们还有些懵懂不知。
有位家长疑惑“明明我都辞职回家陪伴孩子了,可自家孩子说话发展还是比其他孩子晚很多”。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引起了许多父母的共鸣,他们也纷纷表示不理解,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事实上,陪伴也要讲究怎样陪伴,可不是辞职回家天天看着孩子,让孩子这也别动,那也别动,这可不是正确的陪伴方式。
从儿童智力发展的角度来说,0-4岁是儿童大脑发展迅速的阶段,神经突触会在不同信息的刺激下收缩或扩张,假如此时他们缺乏足够的信息刺激,很多原本应该打开的神经通路无法贯通,于是孩子不仅说话晚于其他孩子,就是整个人看起来也有些“笨”。
而这些,与父母的陪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陪伴孩子,可不是死盯着不动。
语言刺激,才是双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2011年,《基础教育研究》刊登了一篇关于家庭语言刺激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论文,文章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照顾者、父母关注程度、阅读读物的形式和方式、讲完故事后的互动情况、父母对待幼儿表达错误的行为态度以及家庭语言媒介的接触均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这些,在90后父母当中没有看见很好的体现。当然,可能有人说他们比较忙,平时都忙于工作,只有下班回来才有时间陪一陪孩子,这的确是目前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但与此同时,语言病理学家温彻斯特也指出,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家庭语言刺激将有助于儿童激发潜力。
不可否认,确实有极少部分家长无法支撑每天一小时的语言刺激,但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每天花在某音、某手以及其他短视频平台上的时间早早就超过了一小时。当然,也有家长非常“天才”,他们觉得既然是语言刺激,那抱着孩子一起刷短视频不就行了,这样既满足于他们的娱乐需求,也能刺激孩子的语言。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就是得注意一个后果:孩子的智力、认知、逻辑、学习、表达都可能会变得一塌糊涂。面对这样的后果,小编建议各位家长还是不要贸然尝试。
最后,几条建议
语言作为智力发展的七大因素之一,是任何人也无法分割的,除非他是上帝,直接赐予了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和智力互相挂钩,假如一个人的语言出现问题,那他的智力也必然会出现问题,比如多年前曾轰动世界的“印度狼孩”事件。
许多人之所以不重视语言的发展,是因为从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了语言,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天生便能掌握的技能,所以不必花费时间去下苦功。然而,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语言对人类的重要性无以复加。现在的忽略,是对未来的不负责。
因此,对于可能说话晚、正在经历语言障碍,或者已经接受语言矫正的孩子父母来说,这样几条建议需要我们珍藏:
1.孩子语言成长的环境既不需要嘈杂,也不要太过单一;
2.当孩子出生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内,父母们就该在照顾孩子时用语言挑逗;
3.进入语言仿音期后,父母、家庭、环境的声音交流要注意孩子的模仿;
4.情绪的起伏要避免,防止影响到孩子的信息刺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