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黑鹳幼鸟受伤多方接力救助(热心市民救助稀有白颈乌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段学虎 余俊 宋永兴

朔州黑鹳幼鸟受伤多方接力救助(热心市民救助稀有白颈乌鸦)(1)

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人们的意识里,乌鸦都是通体黑色的。但是,7月4日,在东营丁庄街道的郭玉欣,却发现并救助了一只长有白色羽毛的“乌鸦”。其实,这只不一样的乌鸦是乌鸦的一种,学名为白颈乌鸦。该鸟颈部围绕一圈白色羽毛,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易危鸟类,在东营难得一见。7月5日,经过市民、媒体、野生动物救助站的接力努力,这只“白脖子乌鸦”最终得到了成功救治。

朔州黑鹳幼鸟受伤多方接力救助(热心市民救助稀有白颈乌鸦)(2)

怪鸟受困 热心市民伸出援手

7月4日,家住丁庄街道商业街的郭玉欣拨打本报热线电话,称在自家的门头房门口发现一只“受伤的”鸟,“长得很特别,像乌鸦又长着白色一圈羽毛”,疑似国家级保护动物。

郭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当天的经过,7月4日下午三点多,郭玉欣的儿子在门口的广告牌处发现一只大鸟,便把他们叫出来,“当时那只鸟就在地上趴着,一跳一跳的,飞不起来了,走近一看,像是受伤了。”郭玉欣描述道,当时看着像只乌鸦,又“长了一圈白羽毛”,经过郭先生查看,该伤鸟体长有近40厘米,长着一副坚硬的鸟喙,“黑白相间的羽毛,说是喜鹊吧,却有明显比喜鹊大,看外观就是乌鸦,但是却又一圈白色的羽毛。”郭先生从网上搜了搜,发现这只伤鸟极有可能是一只稀有的白颈乌鸦,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就和周边的邻居一起抓住,把它放进了纸箱子里,给它喂了些肉吃,随后便联系进行救助。

朔州黑鹳幼鸟受伤多方接力救助(热心市民救助稀有白颈乌鸦)(3)

4日夜间到5日清晨,丁庄迎来了一场急雨,郭玉欣不禁为这只伤鸟感到庆幸,“幸亏当天被我们暂时养了起来,要是赶上这一场大雨,估计淋也淋死了。”下雨的时候,担心伤鸟淋着,郭玉欣一家就把它从外边挪进了屋子里。“当时孩子看着它很可怜,别的小孩去欺负他,他还不让,观察的很仔细还专门写了篇作文。”

众人眼看着这只伤鸟喝水进食,鸟是暂时得救了,但接下来新问题就来了。怎么处置呢?“孩子想养着,但是我们知道,这种保护动物是不能随便养殖的,而且,疫情防控期间,更不能随便接触野生动物。”郭先生说,他当日就开始多方联系,以求伤鸟得到救治。

接力施救 白颈乌鸦找到新家

接到郭先生一家的求助电话后,本报记者迅速联系了东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动物园野生动物救助站,7月5日下午,黄三角早报记者驱车赶到郭先生家中。

记者下场查看,该伤鸟体型和羽毛等,基本确定了这是一只白颈乌鸦。经过简单查看,发现这只白颈乌鸦的右腿可能受伤,但身体状态比较好,对生人攻击性比较强。“别的应该没啥问题,现在我们怀疑它是受伤后,无法飞行,导致进食困难,昨天我们喂它时,很能吃,还喝了好多水,吃了不少肉和小鱼虾。”郭先生的爱人告诉记者。

朔州黑鹳幼鸟受伤多方接力救助(热心市民救助稀有白颈乌鸦)(4)

而且,经过一夜的休整,这只伤鸟除了站立稍微有点不稳外,已经能近距离飞行。只是落地依然十分“狼狈”。记者现场联系了黄河三角洲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站的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救助。当日下午晚些时候,记者将这只白颈乌鸦送到黄河三角洲动物园进行救助。

救助站工作人员初步查看了该鸟的情况后,绝对将该鸟留到救助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救治。“目前来看,状态非常好,我们救助站还是第一次救助这种鸟类。该鸟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易危鸟类。”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将使该鸟的恢复情况决定是否放归大自然。记者了解到,该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年接受救助的鸟类达到了60多只。

朔州黑鹳幼鸟受伤多方接力救助(热心市民救助稀有白颈乌鸦)(5)

“市民的环保意识逐年增强,从鸟类保护上就能明显感觉得到。”东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郭建三表示,“从我们常见的珠颈斑鸠,到珍惜的东方白鹳、丹顶鹤,每年我们都能接到及时例市民救助野生鸟类的案例,我们为东营爱鸟人士的热心之举点赞。”郭建三说,“东方白鹳进城,城区水系能看到越来越多种类的水鸟。鸟儿让城市增添了灵动之气,城市为鸟儿提供了安身之所。”正是有了越来越多的爱心市民,才让东营成为鸟类乐于栖息的“鸟类天堂”!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