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

信物百年主题歌《相信》

词:邹友开 曲:王正一

演唱:师鹏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唱片集团联合出品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2)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六集《拨通移动时代的首部手机》,听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讲述——这部打通新中国第一部移动电话的“大哥大”背后的故事。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3)

《信物百年》第六集

拨通移动时代的首部手机

1980年代,记忆中的“大哥大”

“喂~喂~喂,听得见吗” “听见了!打通啦!”

“太神奇了,这电话连线都不用接!”

这段对白,对于已经进入智能通信时代的你是否有些久远和不可思议?在你年轻的记忆里,是否还有着对一个像砖头一样厚重的黑色手机的印象,那个时候,它被称为“大哥大”。

1983年,摩托罗拉公司推出第一部商业手机,大小和半个砖头差不多,重量超过1公斤。虽然机身现在看起来太庞大,信号偶尔也不好,但夹一个公文包再装一部这款手机绝对是地位的象征!这款手机当时的售价高达3995美金,在美国都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那它又是何时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的呢?这源于时任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的李轶圣的一次跨国出差。

想引进移动通信,但成本惊人

1984年,李轶圣出差去到瑞典,那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见到“没有电话线的电话”,他盯着大拇指一样大小的屏幕和一堆数字按键出了神,但当时他当下的第一反应是这个设备只能用于国内应急通信。

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一年,香港就有了移动电话。当大量港商来到广东洽谈业务时,带过来的“大哥大”却不能用,这严重影响了内地商业发展的速度。

为了内地贸易发展能够更加顺畅,李轶圣立即组织人开始进行“大哥大”的成本核算。但计算结果出来吓了所有人一跳,设备加终端手机,平均每个用户要支付五六万元!而当时,中国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百多元,就算不吃不喝,使用这样一部手机的花费至少得是十几年的工资,这么贵的东西怎么可能用得起。

贷款发展,让中国迈入移动通信时代

杨杰在讲述时表示,为了让中国迈入移动通信时代,李轶圣在那个年代做了一个大胆的事——贷款,一个被戏称为“借钱买鸡,下蛋还钱”的模式被提出,即贷款发展移动通信。可是,“万一养的不是母鸡是公鸡,生不出蛋怎么办?”当时存在不少反对的声音。

但李轶圣并没有退缩,快马加鞭地将方案于1986年汇报到邮电部,并找到广东省政府,经多方协调,最终寻求到1000万美元的贷款支持。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4)

1987年11月18日,在全国第六届运动会召开前夕,原邮电部部长杨泰芳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移动电话网的首期工程开通仪式上,向远在北京的同事拨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喂~喂~能听见吗~”如此简短的一通电话令在场的人个个热血沸腾,这一天,意味着中国正式步入移动通信时代。

第一个用户,手机号码是六位的

后来,“大哥大”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徐峰在购买手机后得到了一张纸,上面手抄了一百个号码。工作人员说:“手机号都在这了,你随便挑。”徐峰最后果断选择了“901088”这个号码,其中“9010”是广东省的区号, “88”号则是作为生意人的徐峰讨的一个彩头。

那个时候购买手机都是带着支票支付,而此时的工作人员又犯了难,虽然大哥大已经进入了市场,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给大哥大定价。于是对徐峰说,“要不然这样,你把手机先拿回去,过几天我们有定价了,再把那个钱填上。”

就这样,一脸疑惑的徐峰压下了支票,带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手机。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办公室马上用手机给办公室的座机拨通了电话,真切的感受到了无线电话在空中传播的声音。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5)

在此后的几十年,“大哥大”的普及速度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作为中国第一个使用手机的人,便捷的通信帮助徐峰在生意上稳固不少,同时期还有很多像徐峰一样的人,早早的用上了“大哥大”,成为了当时经济发展的第一批受益者。

杨杰在回望这一段历史时表示,正是老一代通信人的远见和坚持,让广东乃至中国的移动电话业务幸运地早降生了几年,也为我国移动通信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来,中国通信业成就瞩目。在移动通信领域,从1G时代的空白、2G时代跟随国际标准前行,到3G时代肩负使命进行突破,终于有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标准,再到4G时代,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标准走向世界,用户数占全球50%以上。今天,我国5G国际标准话语权大幅提升,中国通信业正在向着“网络强国”的目标迈进。

奋斗的路上,我们从未停歇:

1987年11月 我国第一通移动电话借助模拟通信网络(1G)在广州打通;

1994年10月 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2G)在广东省开通;

2001年11月 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亿,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移动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6年8月 中国移动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

2007年2月 中国移动正式进入巴基斯坦电信市场,中国通信业实现跨国经营零的突破;

2008年5月 北京奥运圣火登上珠峰峰顶的照片,通过中国移动GPRS网络传回;

2012年2月 中国移动牵头发起成立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推动中国主导的4G标准走向世界;

2013年2月

中国移动运营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3G制式TD-SCDMA用户数突破1亿,占国内3G市场的40.1%;

2013年12月 中国移动获发4G牌照,在全国推出首个4G商用网络;

2017年1月

中国移动牵头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7年12月

5G系统架构由中国移动担任报告人主导完成,是中国人首次牵头设计移动网络的系统架构;

2019年10月 中国移动在全国50个城市开启5G商用。

如今的智能手机

早已不是“大哥大”一样的奢侈品

而是变成了每个人生活中的“最佳拍档”

一路走来

中国移动建成了

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

成长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企业

助力我国通信领域国际话语权持续提升

面向未来

中国移动将加快构筑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

推动数智化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

跻身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公司前列

创造更加美好的数智新生活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6)

信物百年 薪火相传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7)

百家企业、百年信物共同绘就着中国产业发展基因谱系图,共同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前行足迹、时代记忆,生动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信物百年”是国资央企发掘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动实践。“信物百年”微纪录片上线当天,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发布“信物百年”主题纪念首日封,并在政企媒学各界的广泛支持下,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开展全媒体整合传播。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8)

5月11日起,《信物百年》百集微纪录片将陆续在线上线下全面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2每周一到周五晚22:00首播,次日12:50重播。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央视频、央视财经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学习时报、求是网、腾讯视频、咪咕视频、全国各地IPTV等平台将同步上线播出。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还充分整合央企国企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信物百年》百集微纪录片将走进全国65家保利影城、25家华润万象影城、高铁列车电视、多个城市地铁,也将在国航、东航、南航的地面休息室与空中影院、三大电信央企营业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线下加油站、华润万家超市和华润置地商业物业板块等线下场景陆续展示,全面呈现红色信物故事。

———— / END/ ————

责任编辑丨孙 甜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信物百年 信物百年这部大哥大(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