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

春日暖阳下,泡一杯新茶,可以算得上一桩赏心乐事。对春日苏州的种种期待中,也是少不了这一杯饱含天地灵气、令人神清气爽的新茶。那么,何不到苏州喫茶去!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1)

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苏州占有一席之地。不过,苏州出产的茶叶,到明代才开始出名。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中写道:“虎丘天池茶,今为海内第一”,他评价,此茶“茶品甚佳,然以人事胜”。——“以人事胜”,这道出了苏州茶叶的最大优势!苏州不一定是中国最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但是苏州茶叶加入了最为用心的人工。这和苏州其他优质农副产品一样,走的是小批量精品路线。

王士性比唐代茶圣陆羽涉足之地更多,云南、四川等地的茶也品尝到了,因此,对全国茶叶的品评更全面。王士性认为,茶叶从生长出来到制作完成,经历“采、揉、焙、封”四步法度,苏州人制茶技艺“锱两不爽”,就是一点没有差池,处处讲究。

虎丘天池茶,虽质量上乘,但实在太珍稀,没能延续下来。如今,只能在虎丘后山的“云在茶香”附近,找到一片虎丘茶的茶园。颇有趣的是,虎丘绿茶没能很好的传承,虎丘花茶倒是特别有名,产自虎丘周围的苏州茉莉花茶,广受北方人民的喜爱。

要说真正让苏州茶叶长久、稳定享有大名的,还是后来诞生的新品种——洞庭碧螺春。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2)

碧螺春的历史充满着传奇色彩,独独生长在太湖里的洞庭东山、西山两个岛。民间原本俗称“吓煞人香”,乾隆皇帝觉得太俗,南巡时将这种还未入流的茶叶改为“碧螺春”。从文献记载来看,确信碧螺春起于清代中期。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3)

穹窿山茅棚坞的春茶。

除了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大小贡山岛的贡茶、天池山的茗毫、穹窿山茅棚坞的春茶、大阳山的白龙茶也都是不错的。哦,不要忘了,常熟虞山的宝岩,也出产上佳的绿茶,周围都是茶园的剑阁,更是品茶的好地方。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4)

泉茶一味。虎丘茶在明代驰誉天下,恐怕与虎丘的泉水好有关系。虎丘第三泉奔涌而下,穿过千人石,汇入点头石边的白莲池,再穿过五十三参,流入养鹤涧,形成虎丘东西向的一条“缘溪行”寻幽线路。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5)

白云泉。

说起泉水,还要提一下鼎鼎大名的天平山白云泉。因为白居易的一首禅诗,白云泉声名鹊起。如今,当你登临怪石满山的天平山时,白云泉茶室可是不能错过的去处。一根竹管引出山泉,让你参悟“云自无心水自闲”。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6)

喫茶用的水,苏州人还创新出用“雪水”。《红楼梦》中描述,带发修行的苏州女子妙玉在大观园里招待贵客时,就用几年前在光福玄墓山蟠香寺梅花上积攒下来的雪水泡茶。光福玄墓山确有其山,蟠香寺也确有其寺,光福又是梅花胜地,可见,曹雪芹绝非信口开河,是有实际的生活经验,才将这种风雅习俗写进了著作。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7)

好茶,确实常与禅寺有不解之缘。东山紫金庵在山坞之中,这座南宋时期的寺庙,以宋代彩塑著称。在紫金庵中饮茶,远望满山枇杷,你就懂了“大树底下种碧螺春”的道理,也知道了为什么碧螺春是带果香味的。

文人雅士喜欢在山水之间品茶。比如,文徵明喜欢带着珍稀的虎丘茶,到苏州周围的各个山头找泉水,让童子生炉烹水煮茶。而市井百姓则喜欢在茶馆里喫茶,同时谈谈生意、说说新闻、听听评书弹词。茶馆,本就是苏州人的娱乐交际场所,苏州的书场大多和茶馆完全混同,在大街小巷、城乡市镇处处可见。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8)

如今,昔日苏州名门望族的园林、大宅多已向公众开放,并且一般都配有茶室。其中,艺圃、礼耕堂的茶室,分别堪称夏天、冬天的最佳茶室。艺圃极小,其茶室建筑延光阁简洁不突兀,恰好能够欣赏全园景色,特别是夏天,打开窗户,荷风扑面,心定神爽。礼耕堂的茶室,是典型的厅堂院落式,暖炉置于室中,高高的厅堂内暖意融融。

挹翠轩茶苑品味苏州茶文化(说苏苏州这些茶)(9)

苏州人还为茶水配备了大量茶食,采芝斋、稻香村、叶受和等老字号,主业都离不开制作茶食。蜜饯、糕点、各色果仁等茶食,原料基本产自苏州乡土,这也是苏州茶文化“以人事胜”的又一例证吧。

推荐苏州特色茶馆:

紫金庵茶馆、耕丰茶馆、瓦库茶馆、网师园茶室、艺圃茶室、听枫园茶馆、挹翠轩茶苑、虞山剑阁

>>>>>>欢迎关注微信号订阅号:说苏

ID:gh_56b93f63348a

(温馨提示:请长按加粗字复制,在微信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公众号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