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记刘邦为什么以弱胜强夺天下(乱世取才治世取品)

冯诞和王猛对话

《资治通鉴》里面有一段前秦丞相王猛和属下聊天,参军冯诞说:“将军你和汉高祖用臣之道不同”,意思是高祖重品德,你重才能。

王猛大笑不与之争辩。潜台词是:你不懂我俩是一个水准。

王猛和刘邦

看史记刘邦为什么以弱胜强夺天下(乱世取才治世取品)(1)

从表面看王猛和汉高祖,两人对人才的启用上侧重点不一样。其实冯诞犯了个错误。把不同形势下的做法放在一起比较,这就好比乱世用法家崛起了秦国,治世还用法家灭亡了秦朝。

汉高祖杀丁公留季布,看重的是忠诚,王猛用 郝晷、 邓羌看重的是才能。

为什么不一样的标准?因为外部环境不同。一个是治世首推的是臣子的忠诚,一个是乱世首要的是才能。

所以乱世取才,治世取品。

刘邦和韩信

看史记刘邦为什么以弱胜强夺天下(乱世取才治世取品)(2)

刘邦在乱世之时广纳各路人才,就连韩信彭越坐地起价,刘邦也是一忍再忍。

刘邦在荥阳之战后被项羽围困,灭了齐的韩信却派人来要求加封齐王,恼怒下的刘邦正想骂娘,却被陈平一脚踩醒,生生咽下怒气,派张良前去封赏韩信为齐王,征召他攻打楚王项羽。

楚汉相争最后一年,刘邦和韩信和彭越约定在固陵合围项羽,时间到了,两人却放了刘邦鸽子。张良献计给两人封地,于是垓下项羽被围,楚汉之争刘邦胜出。乱世之时唯才是举。

王猛和邓羌

看史记刘邦为什么以弱胜强夺天下(乱世取才治世取品)(3)

王猛作为前秦的丞相,身处前秦和东晋对峙的乱世。

符坚派王猛伐前燕,战事正酣,手下邓羌挑战王猛权威。

战前王猛派一个叫徐成的将军,探听一下燕军的形势,中午前必须回来,徐成直到傍晚才复命。主帅王猛要杀了徐成立军威。邓羌替手下向王猛求情,王猛拒绝。

邓羌回去搞小动作,敲锣打鼓的开始集结部队,一副要开仗的场面。王猛听到邓羌营中的闹腾后,奇怪明天才跟燕军开战,现在集结部队干嘛?就派人去问邓羌。

邓羌回答:“这次出征,受命令讨远处的贼人;现在身边就有贼人,还没和敌人开仗,就要杀自己人,当然要先除掉近处的贼人!”

王猛明白邓羌口中的贼人指的就是自己,立即派人告诉邓羌:“我马上放了徐成!”

邓羌就跑去向王猛道歉,王猛拉着邓羌的手说:“将军对手下都这么爱护,对国家就更不用说了!这次出征肯定会大获全胜。”这是一次。

第二次挑战是在燕军开战在即,王猛用邓羌为先锋,邓羌坐地起价:“班师后你让我做司隶校尉。”王猛没有答应但取了个折中方案:“司隶校尉这么大的官,我说了不算啊!我保证让你回去做安定太守,并让皇上封你个万户侯。”

邓羌扭头就走了。两军交火了,邓羌不但没上阵杀敌,反而躺在帐中睡大觉,王猛只有亲自去请邓羌,并表示无论邓羌提什么要求都答应,只要邓羌上阵杀敌!于是邓羌吃饱喝足杀入敌阵,打败燕军,最终秦军一举消灭了前燕政权。

符坚对邓羌“容其所短,用其所长”,那是因为乱世邓羌有价值。王猛也是顺势而为。

这一点刘邦和符坚深谙此理。区别在于刘邦活到了治世,王猛寿限太短,连淝水之战都没有熬到。

刘邦和丁公

看史记刘邦为什么以弱胜强夺天下(乱世取才治世取品)(4)

刘邦平定天下后,韩信彭越自然被杀,异姓王除了长沙王吴芮之外碾杀殆尽,理由只有一个不忠。

更何况丁公这个本就是个背主求存的人。丁公同样曾经是项羽部下的武将,在著名的“彭城之战”中,刘邦所率领的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的三万精兵击溃,当时奉命追击刘邦的就包括丁公,经过一番白刃战之后,处于劣势的刘邦眼看自己就要被俘虏了,便转身对丁公说:“我们两个贤士难道要相互胁迫?”丁公决定放刘邦一马,于是他“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看史记刘邦为什么以弱胜强夺天下(乱世取才治世取品)(5)

当项羽势力被消灭,刘邦称帝之后,丁公自认为曾经有恩于刘邦,便主动找上门去,希望能够谋个一官半职,没想到刘邦却把他带到了军营之中,对自己的麾下说:“丁公为项王臣却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于是,刘邦下令将丁公斩杀。

乱世,用韩信彭越之才,治世,弃韩信彭越不忠。

所谓高人,就是乱世治世你随意切换,我都能作出最正确的判断。

形、势、情不同

《资治通鉴》荀悦论述:设计策略决定胜负的要点: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形势情合起来就是此一时彼一时。

刘邦即是乱世枭雄,又是治国能君,因为他掌握了一个法则。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随机而变。”

达尔文论述动物界最高的生存法则:

不是最强壮动物,也不是最聪明的动物,而是最能随机应变的那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