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

本来对蝙蝠侠没有特别大的情怀,但无意中看到一个知名电影号【3号厅检票员工】的一句推荐:“一部披着古典侦探外衣的文艺片”,什么意思?古典侦探意味着不是靠高科技查案,而是蛛丝马迹的严谨推理;文艺片则意味不再只有传统超级英雄片、正邪二元对立的粗暴价值观,而是为其注入哲学思辨和美学探索。

我脑海浮现的是美剧《真探》式样的传统查案手法 《银翼杀手2049》式的宿命感 《守望者》式的氛围感。

败兴而归,很遗憾,这三点《新蝙蝠侠》都没有。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1)

也许《守望者》式的氛围感可以说是接近了,但未免太过相似,超级英雄电影已经拍了这么多年,我们要的并不是还原,而是一些新的美学呈现。

《新蝙蝠侠》开篇与《守望者》如出一辙,都是雨夜下的城市,处处彰显着这个城市的糜烂和罪恶,通过一个凶杀案开始整个电影的查案主线。

而且蝙蝠侠低沉的独白与罗夏十分相似,低沉嘶哑颓丧。不断出现的罗夏日记,对主人公心理和环境进行细腻刻画,同时也是在帮助观众梳理案情脉络和情感导向,使《守望者》犹如第一视角侦探游戏,沉浸感十足。

但《新蝙蝠侠》中的心理独白在开篇结束后,直至案情中后期才再次出现,此时开篇独白所起到的情感笼罩作用早已淡化,这时候的独白显得视点紊乱,整体极其不协调,也许导演是想避免这部作品和《守望者》太像,不敢通篇独白,但只取一二却不如分文不取。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2)

而电影的视觉效果真是一场“灾难”,我很明白导演做这种美学风格的意图,简单说就是通过阴雨的天气来外化哥谭市的堕落,通过昏暗的街道来外化人物内心的混乱和迷茫,但阴暗并不代表不清晰,电影是给人看的,你都无法清晰的展现画面的元素,如何让观众从中提取信息?

我曾在开篇一度怀疑是电影院播放参数哪里出了问题,赶紧拿手机查了一下,发现多个地方放映都有这个问题,才咬着牙看完。什么感受?就是你花钱在电影院看了一个抢先版的感觉。

举个例子,《守望者》的雨滴是晶莹的颗粒感,但《新蝙蝠侠》的雨滴确实雾化的朦胧感,甚至很多场景下的街道都模糊不清,你完全看不出街边是咖啡馆还是洗衣店。

这种感觉我上一次体验是在《权力的游戏》夜王临冬城大战,暗瞎眼睛。王晶曾经评价这一场戏说,中世纪的光源只有火把,纯属扯淡,那个时代有夜王么?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3)

第二点,古典侦探。

我们完全可以不动脑子地跟着蝙蝠侠一路追查真凶,直到电影结束,可结束后如果我们冷静下来回头想一想,蝙蝠侠在整个办案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没错,什么也没有。

蝙蝠侠全程都被谜语人牵着鼻子走。

市长被杀后,谜语人提供谜语让他到了酒吧,在酒吧蝙蝠侠认识了猫女,进而看到了检察官,然后检察官被杀;检察官被杀后谜语人将其线索又引向黑帮大佬法尔科内,然后蝙蝠侠看到法尔科内被杀;线索紧接着再次被谜语人指引,事情远远不止如此,蝙蝠侠才最终发现谜语人的意图。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4)

自始至终,蝙蝠侠在探案过程中毫无作为,一个连“长了翅膀的老鼠”都能猜成是企鹅的人,这智商的确很“反类型”。

至于最终的谜题,看似是蝙蝠侠铲开地毯解决危机,但实则依然是谜语人为蝙蝠侠准备的这一切,等待着他的发现,而并不是如经典的侦探片中,男主是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反派的口是心非或谜底之下的谜底。

如果谜语人策划了这一切期待着蝙蝠侠解开谜题(在狱中对话的一场戏谜语人还埋怨蝙蝠侠智商低、效率低),那么蝙蝠侠得到最终密码后,解开最终谜题也必然在其计划当中,既然一切都在谜语人的计划当中,蝙蝠侠又怎么可能将计划破坏?掀开地毯为蝙蝠侠揭示所有的同时,不该是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了么?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5)

可如果一切没有在谜语人的计划当中,谜语人又为何要在地毯下边写上密码和步骤?难道是谜语人低估了蝙蝠侠的战斗力么?谜语人看起来像是夜郎自大或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人么?既然不是,那谜语人劳心劳力这一场图什么呢?

这也是全片最大的bug所在。

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和探案视角,并非蝙蝠侠而是谜语人,他通过一个个看似复仇的杀人案,来一步步推理调查蝙蝠侠的真实身份,通过邮寄包裹、孤儿院试探、法尔科内误导等,一步步确证布鲁斯韦恩就是蝙蝠侠。那么在最后杀市长市民的计划失败后,谜语人又为何在鬼哭狼嚎?这也说不通。

唯一的解释就是,谜语人和小丑一样精神不稳定,嬉笑怒骂有违常人。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6)

而第三点就是影片的精神内核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精神内核支撑,一切外显的暗黑性只是徒有其表,或者说是猪鼻子插葱——装象。

《新蝙蝠侠》想传递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恕我而言,我想导演自己也都不知道。

正如前文所言,开篇蝙蝠侠的独白:“恐惧是一种工具,我就代表了阴影.....” 为整部电影奠定了一种蝙蝠侠掌控全局、无所不在的基调,如果说诺兰版的蝙蝠侠是用“存在”做文章的话,那么我想导演这次该是想用“恐惧”这一角度来为蝙蝠侠塑形。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7)

可是而后一连串的杀人案发生,蝙蝠侠完全无力应对,谜语人坦言自己对其高估、警察对蝙蝠侠人人喊打、企鹅人酒吧工作人员也对其不屑一顾,恐惧在哪里呢?如果没有恐惧那么开篇那段独白意义在哪里呢?只能解释是为美学风格服务的装腔作势。

那么精神内核是否是蝙蝠侠的信仰崩塌与建立?

布鲁斯韦恩一再强调自己不喜欢出入社交场所,自己传承的是韦恩家族的优良精神而不是家业。 首先有问题的一点在于,布鲁斯韦恩在电影中为适应影片的暗黑风一直很丧,脱了蝙蝠衣就是毫无演技的忧郁王子,可他为什么要丧?自己不是一直坚信、坚守父亲传承下的精神信条么、要以改善哥谭市的精神面貌为己任么? 可事实上,我们在蝙蝠侠身上完全看不到他信仰的坚定之处。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8)

我们假设他的信仰牢不可破,只是藏得太深不能被大家察觉,那为什么只凭黑帮老大法尔科内的几句话就信仰崩塌? 这已经不是没脑子的问题了,而是没灵魂的问题了。

那么崩塌后的信仰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只是靠阿福在病床上再次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法尔科内在骗人!”然后,蝙蝠侠就又可以大杀四方,举着火把带领哥谭市民走向光明。

蝙蝠侠开篇自信,然后忧郁,然后崩溃,然后再次坚定不移,这一系列的转变毫无逻辑可言,唯一的解释就是蝙蝠侠灵魂空洞,任人摇摆。

这么看来,《新蝙蝠侠》确实十分耐人寻味,它完全解构了以往的超级英雄电影,这一次蝙蝠侠没信仰、没脑子、没能力,让人不禁感慨,蝙蝠侠的超能力原来不是有钱,而是——帅和忧郁。

蝙蝠侠超能力模式(新蝙蝠侠他的超能力是超能装)(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