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陶的烧制温度是多少(煲鸡汤版与炸鸡版论述建陶晶体与玻璃相)

我是分割线技术专栏作者 | 王明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粗陶的烧制温度是多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粗陶的烧制温度是多少(煲鸡汤版与炸鸡版论述建陶晶体与玻璃相)

粗陶的烧制温度是多少

我是分割线

技术专栏作者 | 王明华

在外工作学习许久,回到老家。母亲准备了一只鸡,经过长时间煲汤,你喝了,称为补身体;过两天,朋友邀出去玩,累了,在KFC吃了只炸鸡,然后称之为垃圾快餐。

同样是鸡,咋待遇差这么大呢?

当然不是爱心发了电,母爱让鸡变得更营养,而是长时间煲汤(2~4小时?)的过程中,鸡肉营养物质细化,从而容易被人体吸收,因而对人体有益是补品。而炸鸡,很短时间(5~8分钟?)油炸,里面的鸡肉纤维完全还是粗大的鸡肉,人的肠胃吸收较差,因而是垃圾食品。

同样一只鸡,不同的操作方式,造成营养品和垃圾快餐的差距。

在功能陶瓷和建陶的生产过程中,毫无疑问,存在如上文所说的煲汤鸡和炸鸡的差距。

一个是煲鸡汤版烧成过程,长时间且高温烧成,高温保温,让陶瓷内部生成目标晶体,从而达到增强机械性能或实现某种功能的目的。而另一个炸鸡版的烧成过程,简单快速,熟了就行。你告诉我这也是生成某种晶体达成目标性能目的?显然不能和煲汤版用一样的词语来描述产品的最终性能!

事实上,从不少企业的产品来看,我们能观察到一些细节:

如早几年曾经流行的微晶石,其釉面里含有大量的微晶。这些确实主要来自于微晶熔块里的未熔融石英颗粒。确切地说,这些所谓的微晶的存在,其实并不是有利于微晶石表面的性能增强的,而是削弱的。

笔者所知的微晶玻璃板材企业,其产品表面硬度能达到七点之多。换而言之,如果真的是理论去解释生产的话,微晶熔块里的石英颗粒,应该在微晶石产品在窑内烧成过程中烧制的时间里熔化才对。

建陶釉料工作者在石英的使用上,开始采用400目甚至更细的石英粉来替代以前一直用的160目左右的石英粉,目的何在?就是为了把石英粉磨细一些,希望在建陶烧制过程中,石英粉更好的熔化成玻璃相。如果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话,那就无须考虑石英粉粗细了,因为百分比组成的石英粉,应该都被熔化才对。

同时,晶体的生长是需要环境的。要么是少量液相参加的固相环境,如之前描述过的莫来石砖的生产。时间非常长,且需要高温保温。建陶的烧成环境肯定不能匹配。要么是液相环境,低粘度玻璃相中,元素质点容易迁移,可以进行长距离迁移构成晶体。

而我们看到如抛光砖的生产中,配方里的铝含量往往高达18、19点之多。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液相,元素的迁移能力有多强?我们也知道,建陶产品,多为陶质、炻质,瓷质的品类都很少,在陶质和炻质且高铝的情况下,同时又是极短时间烧成,晶体的生长长大,笔者非常怀疑。

笔者认为,建陶的强度应该来自于三要素:

1、配方中引入的晶体及部分原料分解产生的晶体。

配方中的硅灰石、透辉石、叶蜡石等都是晶体相。而这些晶体相为纤维柱状,可以增强坯体性能。如石英粒状晶体,即便引入,对坯体增强效果有限。往往还因为晶型转变导致体积变化破坏力学性能。

2、配方中的玻璃相。

建陶中的物料,由于多元低共熔而形成的玻璃相中,里面高铝,高硅,含镁、钙、钾、钠、铁、钛等。这些玻璃相的结构强度比普通玻璃的钠钙硅相较而言,强度要高的多。

同时,黏土虽然富含铝硅元素,但黏土由于颗粒尺寸很小,所以熔点较低,在遇到低熔点物质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进入玻璃相。这也是为什么烧四十分钟以上的的陶质瓷片比烧四十分钟以内的陶质瓷片强度高的一个原因。火烧透了,形成的玻璃相增多,将瓷片内部良好的粘结在一起,从而强度提高。

3、致密度。

在压制技术好的情况下,粉料的接触面积良好,形成的液相点也相对较对。同时,压制良好,气孔少,从而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

硅酸盐理论确实是非常好的理论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产品的生产,是要符合组成—制备—结构—性能的。组成到位了,如果制备不到位,那么结构就变了,性能自然发生改变。如我们所知的C,同样的C,可以做成钻石,也可能做成石墨。制备过程非常重要。以笔者而言,建陶的短时间烧成过程,毫无疑问,对硅酸盐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影响。

王明华

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现就职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陶瓷工程专业教师。希望碎片化的知识与观点,能够为建陶行业添砖加瓦。

■ 文章来源:陶瓷资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如需转载,请向后台申请授权。

责任编辑 / 彭 娟

图文排版 / 唐永谊

广告

精彩推荐

☞ 阿里战略投资红星美凯龙,留给陶瓷企业的时间还有多久?

☞对建陶生产中晶体与玻璃相的猜想论证

☞ 建陶产品的白度怎么提升?这一点极其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