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

2022年7月27日,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于北京文津国际酒店为张祥龙教授举办追思会。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学者同仁与张祥龙教授的家属共同追思张祥龙教授。会议分为上下半场,分别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韩水法教授和吴天岳教授主持。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

韩水法、吴天岳

作为张祥龙的大学同班同学,主持人韩水法教授追述了他与张老师同学、共事的四十多年历程,回顾了张老师的学术人生及其为北大乃至中国哲学界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2)

张泰苏、仰海峰等

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仰海峰教授在致辞中带着深深的不舍,回忆与张老师的共事使其感受到张老师为学为人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张老师对哲学系的发展做出多方面贡献,曾长期担任哲学系的名家系列课程《哲学导论》主讲教师,独树一帜地融中西印三家经典思想为一炉,引领学生进入深邃的哲学之门,并通过对中西印哲理思想的会通比较展开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张祥龙的哲嗣、耶鲁大学法学院张泰苏教授,对哲学系和各位亲朋师友对父亲的深情厚谊表示衷心感谢。泰苏教授分享了他对父亲不同于其他学者的特殊性的理解。父亲在泰苏18岁时带他去长白山旅行,途中,泰苏因为迷路而焦虑,当走到森林中一片阳光洒落的空地时,父亲向年少的泰苏讲述起海德格尔“林中空地” (Lichtung)的深意,并在一块石头上静坐了半个多小时。当时张泰苏只是觉着父亲是随遇而安的人,后来才反思到父亲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之后和父亲的长谈让泰苏意识到,他乃至于他所认识的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在借用理性的滤镜看世界,也用理性把自己与世界隔绝开。而父亲不一样,他的心灵对这个世界是开放的,他完全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活本身。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3)

张翼星

张祥龙老师的本科班主任、北京大学90岁高龄的张翼星教授亲临会场,分享了他对祥龙老师的四点看法:一、张祥龙有着顺其自然而又超凡脱俗的境界。二、张祥龙是赋有特殊魅力的良师,善于引导思考,激发新锐,与学生如切如磋,让学生感受到欲罢不能的气象。三、张祥龙是特别纯真的学者,心无旁骛,完全执着于学问;斩断名利缰索,全神沉潜于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四、张祥龙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融合中西、富于开创精神的哲学家,在当代中国哲学领域开拓出一片特殊的天地。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4)

赵敦华

身为张祥龙老师的多年同事和老友,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深情表达了他对张老师的哀思。赵教授认为,张祥龙的一生是闻道、悟道、证道、行道的一生。作为同龄人,赵教授回忆起张老师于动乱年代写作的《论新思潮——四三派宣言》一文,这既是他磨难的开始,也开启了他的“闻道”之路。家学渊源加之与贺麟先生的结识让张老师走上哲学的道路。后来到美国留学,他的“闻道”和“悟道”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赵老师强调,张老师是开放的儒家,向古今中西一切优秀的思想开放。他的“证道”包括但不限于理性的证明,更重要的是亲身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的邓晓芒教授在书面发言中表达了对张老师的缅怀之情,指出张老师不幸仙逝,是我国当代哲学事业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邓晓芒教授认为,张祥龙参照西方、融合儒家,而他本人借鉴西方批判儒家,但观点的对立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作为与张祥龙老师相交30年的同事加老友,北京大学靳希平教授认为,张老师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去照亮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现象学真谛!这是许多学者难以企及的。另一位前同事和朋友,首都师范大学陈嘉映教授指出,张老师集中了他们这一代学人的优点。他的学术视野非常开阔,对现象学和中国哲学的研究均具有原创性和本真性的贡献。张老师待人真挚,决不曲学阿世,对国家与民族有着深切的关怀,希望后辈学者能传承张祥龙老师的精神。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5)

王东

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提出,我们要追问张祥龙教授的特殊意义何在。王东教授认为,他的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把西方哲学研究推向当代新潮头;二、开拓了中西印比较研究的新视野;三、试图突破西方哲学单一模式论,给中国哲学做出新定位;四、在中西印三大哲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哲学观。他是杰出的中国哲学家,是北大哲学系的骄傲。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6)

杨善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杨善华教授是张祥龙教授的姐夫,杨教授谈到他所从事的社会学调查受到张老师的许多影响。他曾向张祥龙请教如何把现象学的意义理论融入到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之中。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7)

尚新建

北京大学哲学系尚新建教授作为张祥龙的大学同学,提及了张祥龙在学生时代被公认为“学神”的轶事。张祥龙因为心仪自然,毕业时放弃进入学术机构的工作机会,选择去北京市环保局,计划从事保护大自然的工作。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让他最终回到学术界。他是从儒家的复兴、中华民族的未来去展开其学术思考的。这一点反映了其学术的创造性。张老师的另一位老同学和同事、北京大学的冀建中教授对与张老师的亲切交往也娓娓道来。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8)

张学智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学智教授,回忆自己从事有关贺麟先生的写作时,在思想学术上与张祥龙老师有了交集。张祥龙先生是“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毅之士,他心思纯净,认定的事就踏踏实实地付诸实践,而且视野广阔,他引西学研究中学的方法确实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要路径。而且,张祥龙先生不止是坐而论道,作为儒家信奉者,他还投身诸如反对在曲阜“三孔”附近建基督教教堂的诸多实践。

清华大学的吴国盛教授说,张祥龙老师是特立独行的思想家和身体力行的儒者,是诚挚谦和的君子,是可亲可敬的师长,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并与之成为同事和朋友,是他毕生的荣幸。吴教授认为,在张老师身上,实现了中国文化曾经许诺的几乎所有美好的东西。张老师一直保持着学术的敏感性和开放性,不仅关心中国文化的命运,也关心全人类的未来生存。

北京大学的徐凤林教授、韩林合教授、李超杰教授,山西大学的叶闯教授也都曾是张老师的同事,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回忆了和张祥龙老师的交往。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9)

李超杰、叶闯、徐凤林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0)

倪梁康

浙江大学的倪梁康教授追忆说,1994年他因张祥龙提交给现象学年会的一篇学术论文而与其相识,此后结下了近30年的学术缘分。两位学者一开始就在思想取向和思维风格方面存在学术分歧,与之相伴的是两人之间延续数十年的学术对话。倪梁康教授借用陈寅恪的用语,把他和张祥龙的学术友谊称为“了解之同情”。他把张祥龙视作一位“处士”,即古人所说的有德才却隐居不仕的人。但他又不能算是“隐士”,因为他仍然在过问世事,做着处江湖之远仍忧其民的思考和主张,且在这方面投入甚多。可以将此视作张祥龙个人性格中潜在的矛盾冲突,但更可以将之视作他先后接纳的儒道佛思想在其内心中形成的某种张力,类似思想史上的诸多大儒。追根究底,这就是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或者说,是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张力。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1)

陈小文、梁治平

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梁治平教授回忆到,他和张祥龙先生偶然相遇于一次学术会议,在十多年相知相识的交往中,他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彼此的亲切感、信赖感和同气相投的气息。他们两家常结伴爬山,由此也更能体会张祥龙对山川草木的热爱之情及其孩子般的心性。

商务印书馆陈小文总主编谈了三点:一、张老师是杰出的哲学家。他不仅是做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而且提出了“家的现象学”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二、张老师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三、张老师一直以来对商务印书馆工作的支持令人感激,商务印书馆将于今年9月出版张祥龙老师的十六卷文集。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2)

傅永军、傅有德、冯哲

山东大学的傅有德教授深情回忆起与张老师在北大的结识,以及后来在山东大学共事的点点滴滴。他与张老师深入交流过其提出的“儒家文化保护区”的思想,傅教授认为其思想意义定会同张老师对儒家孝的意义等多方面的研究一样彪炳史册。

同是供职于山东大学的傅永军教授回顾了张祥龙老师在山大五年的教研生涯。张老师在山大本来是无需上课和带学生的,但祥龙老师不仅带了硕士、博士,而且承担了很多课程。作为著名学者,张老师不但非常可敬,而且异常真诚谦和,研究生开题时遇到张老师不熟悉的领域,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方面我不懂,没有发言权,你给我介绍介绍”。这种谦逊的态度让山东大学的同仁非常震撼。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3)

唐文明

清华大学唐文明教授回忆了他和张祥龙老师的师生缘,表示自己的研究一直受到张老师的深刻影响。张老师对古今问题、中西问题、天人问题都有非常深刻的思考,他身上有一种超越的、内在的平衡感。张老师是最高阶的儒者,近代以来与张祥龙老师气象最接近的是马一浮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表示,随着张老师的离世,对张老师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 沉痛说道,自闻先生仙逝,心中常常被巨大悲痛突然袭击。原因可能在于,虽非亲炙弟子,却因交往以及读先生之书收获良多,已在精神上认先生为师。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4)

张伟、王俊

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伟教授首先代表中大哲学系向北大哲学系和德嘉师母表示慰问,对张老师的离世表示沉痛的哀思。张伟教授认为,2017年张老师南下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职,是汉语现象学界非常重要的事件。之后三年,张祥龙老师对中大哲学系的学科建设和教学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2019年年底,中大哲学系在广州为张祥龙老师的四卷本《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召开新书发布会。张伟教授想用“圣贤气象”表达对张老师敬意。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的王俊教授在会上转述了维也纳大学“全球化世界中的哲学”教席的Georg Stenger教授的一篇哀悼文章。文中写道:“张祥龙教授对于西方和东亚的哲学如此熟稔于心,学界几乎无出其右,他相信中西方思想的相互参照是理所当然之事。特别是他能够将对现象学传统的德语和法语研究,与中国哲学中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和经验方式的角度展开对话,寻求其一致之处,且成果颇丰……这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他开启了思的空间、发现了道路。”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5)

林光华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林光华副教授感恩张老师对其学术和人生成长的深刻影响。林教授在报考张老师博士失利后,张老师给她写信说到:“你对哲学的热爱比对哲学的训练更本真。”这句话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张老师是真正的良师,不仅是在学术上给人以引领,其真正的教育是突破常规,超越世俗,挖掘一个人的潜力,帮助他去到梦想的地方。

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天岳教授分享了他与张祥龙老师交往中的一些“小”事,从中感受到张老师是一个较真的人。比如吴教授在本科期间上过张老师讲授的西方哲学史,张老师第一节课就在黑板上非常认真地画希腊城邦地图,以鲜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哲学的起源。又如吴教授在大三写学年论文时,涉及“位格”概念。张老师接到初稿后,有一天打电话到吴天岳的宿舍,从波埃修“位格”概念的起源和含义开始跟他进行讨论,对学术的严格与热情令他动容。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章印教授自认是张老师的门外弟子,回忆了与张老师在山大期间的交往。他表示,张老师对山东大学在现象学和外国哲学领域的发展推动很大。张老师在山大期间,把现象学对中国的影响类比于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并在山大倡导儒学现象学。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6)

陈德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陈德中研究员回忆说,张老师在北大外哲所担任所长期间,对待学生宽严相济。严的方面,张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非常认真,曾在他的作业批语中写到,如果没有相应的、严格的证据,不能想到哪说到哪;宽的方面,在学生确定研究方向时,张老师仅提供建议,非常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清华大学哲学系朱东华教授回忆到,张老师在外哲所曾开设过宗教学的课程,并组织翻译了四本神秘主义经典。张老师还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理智止步的地方,爱才能继续前行。张老师灵性的一面是他的灵感的重要源泉,他在这方面的影响会非常深刻而持久。

四海孔子书院的冯哲院长深情回忆了他与张祥龙老师的交往。冯哲先生在创办民间书院的过程中,张老师给予了无私、真诚的帮助。冯哲院长回忆说,突闻噩耗当日上午,他对着手机屏幕泪流满面,内心发愿,纵不能继承张祥龙老师的学问,也要将他对儒学在社会实践层面的愿望设想继承下来,为儒学走出一条活生生的路。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7)

朱刚

中国政法大学的宫睿教授、中山大学的朱刚教授以及海南大学的黄启祥教授作为张祥龙老师的入室弟子,代表全体弟子们发言。宫睿指出,张老师虽然仙逝了,但他的思想仍然会长久地留在中国的思想界,能激发出一些新的思想,这是张老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作为学生,进一步阐发张老师的思想是一份义不容辞的思想任务。朱刚教授回忆说,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张老师于学术要求上的一丝不苟让朱刚教授为自己的不足感到愧疚的同时,也在此后的学术道路中深深受益。张老师在西学或新学方面,更不必说在古老的东方哲学方面,做出了充满原创性的、常发前人未发的精微细腻的阐发。于朱教授而言,张老师的思想始终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黄启祥教授回忆到,刚入北大,他就从张老师的言行举止感受到其真纯儒雅的人格魅力。张老师晚年在山大的教学和学术活动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美好的记忆。黄启祥代表张老师的学生表达了大家的心愿:一定会牢记老师的嘱托,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沉痛悼念张教授(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18)

追思会现场

最后,张祥龙老师的夫人张德嘉跟大家分享了那些张老师留存在她心中的挥之不去的印记。她喜欢去北大旁听课,张祥龙总是不辞劳苦,提前为她占好位子。张祥龙体贴她体弱多病,每次陪她去超市买东西时,总是自己又背又提,让她只是“空手而归”。平时在家里,她总喜欢“解构”张祥龙,比如说他先误读海德格尔、再误读孔子,张祥龙也不辩解。后来还是仰海峰主任告诉她,“误读”在思想史里是非常有意义的,才让她在心里给张祥龙平了反。

在张泰苏的成长过程中,张祥龙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再后来有了孙辈,张祥龙更是百分之百最完美的爷爷。张祥龙无疑还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不喜欢热闹,但喜欢对着花草树木说话,也喜欢跟小动物说话,他总是有一份童心和纯真。在陪伴张祥龙最后的日子里,张夫人除了心疼还是心疼,她深知张祥龙不舍他深爱的人和这个世界。但一切还是无法挽回……

最后,张德嘉向所有关心张祥龙的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谢。追思会在庄严凝重的气氛中落幕。

来源: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公众号

原标题: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