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小宝宝的咿呀学语原来是这样)

一个月大的孩子,如果下雨天打雷闪电,小宝宝会被吓到,小宝宝会哭闹。可能之后闪电也会让他害怕。长大以后,闪电的景象,可能还是会让孩子感到胸闷和胃痛等不舒服症状。

这个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经典的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中,个体学习是以特定的方式对一个中性的刺激进行反应。这个刺激原本并不会带来这种反应方式。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婴儿其实很早就具备了学习的能来。

例如:你每次再给小宝宝吸吮甜水之后,轻轻敲下他的脑门,很快,婴儿就学会了当你轻敲脑门之后,他就开始吸吮。

在婴儿的语言学习中,有很多经典条件反射的范例。

比如说一遍和他说,宝宝,吃饭。这时候你端出一碗米饭,反复多次。他就学会了把饭和米饭联系起来,当你说饭的时候,他就知道应该吃饭了。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就像巴甫洛夫的那只狗一样。

两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小宝宝的咿呀学语原来是这样)(1)

两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小宝宝的咿呀学语原来是这样)(2)

除了经典条件反射,你可以发现,婴儿为了某些想要的结果,而故意作出某些行为。比如说他可能会为了,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哭泣。这是所谓的操作条件反射。当婴儿发现自己 哭泣之后不,父母会立刻来到身边。他就慢慢知道哭的好处。于是,最终学会了为了达到目的而哭泣。相反,如果宝宝哭泣的时候,父母毫无反应,他便知道哭也没有用。以后就不会使用这种工具性的哭泣了。

我们可以发现,在操作条件反射当中,自发反应会根据结果的正向性或者负向性而得到增强或者减弱。

当我们第一次看见广场舞的时候,我们大多数都会觉得新奇有趣,当你天天都听到的时候,那个熟悉歌曲,你就会觉得很反感。

同样,如果给婴儿呈现一个刺激,他们一开始,会有一定的定向反应。会全神贯注关注这个刺激物。但是反复多次多次呈现这个刺激物之后,婴儿就不在出现最初那种定向反应了。也就是婴儿不再关注这个刺激了。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化,习惯化过程就是指某个刺激,由于重复多次呈现后,然我们对它的反应会降低。

很多成年人,喜欢用“嗯”这样的声调来撒娇。其实小孩子从小就会有这样的词语。当你要给他吃一样东西或者让他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不喜欢,他 ,嗯。这样的时候。你就把那个东西拿走了。你就离开了。这个时候,他会发现,嗯,这样的语音,可以帮助他拒绝。于是他就学会了,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不满或者拒绝。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在语言学习中语音学习一个重要影响。

除了条件反射和习惯化之外,还有模仿能力。

关于婴儿是否会模仿成人的表情或者伸出舌头这个动作,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真正的模仿,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没有确定的结论。

但是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使得个体与他人在相处的时候,能够做出恰当的反应。

模仿不一定是完全模仿,原先的刺激,可能会自我创作。儿童的模仿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语言作为人类独有的复杂技能。

婴儿期语言的获得,是如何产生的,至今是个谜。

早期的声音,面部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等非言语的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前语言交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咿呀学语。

这个现象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婴儿有个特殊时期。他会自动的生成,每种语言中都存在的声音,如a。比如说ma。

比如说ba,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语言当中妈妈的发音都几乎是一样的。因为婴儿会自动的发出一个ma的音。当然一开始这个ma,并没有意思。只是恰巧妈妈就在身边,于是无比兴奋的表情和拥抱亲吻之类的后期动作让婴儿知道这个ma是有意义的。于是婴儿就学会了叫mama(妈妈)。到了六个月以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就会慢慢显现出来,婴儿从此之后就很难分辨出某些其它语言中的某些发音。也就是说婴儿开始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被稳定下来。

父母和婴儿之间有些时候会对于简单的字词进行相互的重复,这个类似于一种对话交流。虽然这种对话交流有时并没有特殊的意义。比如说婴儿发一个a,爸爸妈妈也会发一个a,然后婴儿发一个u,爸爸妈妈也会发一个u。然后就在嬉笑打闹之间,特别开心,虽然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这样的方式,却教给婴儿交流是需要双方共同参与的。这个就对于将来的学习起到了非常大的铺垫作用。除了语言,即使是聋哑儿也会用手势来表达一些内心的想法。或者一些类似于语言的东西。这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

两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小宝宝的咿呀学语原来是这样)(3)

两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小宝宝的咿呀学语原来是这样)(4)

研究表明手势产生时所激活的脑区与言语生成时所激活的区域几乎是相似的。表明,口语可能是从手语进化而来的。就像一些小孩子可能不会说不,但是可能给早已学会了用摇手表示拒绝。早先人们认为,语言能力是学习的结果,是不断强化的产物。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解释在非常短婴幼儿时期儿童就快速获得了语言诸多方面的信息,比如说语法、语音、句法等等。所以它的发展是一种超越式的发展。

另一种观点就慢慢应运而生,所谓的先天论。不是说婴儿天生会说话,先天论认为语言的发展是遗传的结果。它受到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机制所引导。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就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所有的语言,都有一种类似的内部结构,就是普遍语法结构。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叫语言习得机制的神经系统。它就使得婴幼儿能够学学习周围语言当中特定的一些特征和特定结构,后续研究似乎也确实发现与言语的产生有关的特殊基因。当然还有待于就一部的研究和支持,目前还没有一个观点能够对语言的获得做出完美的解释。也许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一领域还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在父母和幼儿对话的时候,如果你刻意的使用他们的那种腔调比如说语音变高,语调变得有丰富性,重复词语增加等等。这种婴儿指向的言语风格,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也容易接受这样的语言。所以和小朋友说话的时候,要蹲下来,和他慢慢地用他的语言说话。

本内容来源于南京大学心理学与生活课程。

两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小宝宝的咿呀学语原来是这样)(5)

两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小宝宝的咿呀学语原来是这样)(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