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国视角来看二战(德国人眼中的二战世界)
战争只会揭露我们最差的一面,起初以为是拼搏,最后沦为无望的等待,几代年轻人变成时代洪流里的殉葬品。
五个人的遭遇,一部浓缩的二战史。对于个体来说,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不断撕裂的伤口。五个人及他们之外的群像告诉我们,即使你的内心尽力挣扎,仍然没有真正的无辜者。战争也许是无解的悖论: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却又每一个人都不是无辜者。
在其中可以看到战争影视剧的另一种向度,不为了粉饰、宣传、标榜和其他目的,就只是为了反战与自省,才让我们得以从这里窥见到真正身处历史洪流中的士兵、护士、平民他们所经历和所看见的。所有的战争在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的胜利者,这些都是我们的父辈乃至祖先早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的真相,可这些声音不会传到掌权者的耳中,作为无能为力的普通人,这就是我们的原罪——我们太过弱小了。
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一代人,分不清真假、辩不明善恶。最厌恶战争的一个成了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最坚定果敢的一个成了迷茫的逃兵,最渴望报效祖国的一个为了敌国护士留下,最骄傲光鲜的一个困于阴暗牢笼里凋零……战争一起,人性首先被牺牲,继而正义真理等也难以幸免。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的父辈的故事。
本片没有刻意去表现反思、忏悔,也没有刻意去美化、翻案,5位主人公皆属于富有良知者,这让他们的选择超越了单纯的服从和绝望的虚无,或者还超越了那充满争议的“平庸之恶”。 开始为祖国而战,后来为战友而战,再后来不知为何而战,战争成了一种等待。昨天是英雄,今天是垃圾,一个面目全非的祖国……当幸存的3个人再次相聚、为死去的人干杯,活着的庆幸不会抚平内心的伤痛。
时代的洪流中展现的不是各种被逼无奈,而是由5个年轻人,不同身份不同起点,各自负责一条典型路线,幸运的没有被意外打断,分别通过他人和自身最黑面的发掘完成了成长,最终走向自主选择的结局。 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人有着同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
一开始对文学骚年的印象最好,但到最后还是他哥哥这个角色最有人格魅力。基本上他们是一代绝望的叔本华。年轻人都以为未来就在眼前,其实漫长的失去和告别才刚刚开始,未来根本就不存在。
战争是残酷的、血腥的。在向东线开进途中,威尔汉姆奉命带领灰猎犬连去消灭工厂区的小股苏军,眼见施密特被击中颈部当场毙命,殷红的血汩汩涌流。战地医院,夏莉第一次参加手术,第一次看到血肉模糊的伤口,慌乱中把手术刀掉到了地上。威尔汉姆亲手执行了对苏军战俘的枪决,弗里德汉姆听到尖利的枪声,眼神中满是惊诧、困惑和否定。杀戮,鲜血,死亡,成了战争中时时处处上演的三部曲。
平民和士兵,更加无法左右,开始了就无法停止,平民就更加无法主导自己的生死,战争就是泼到墙上的墨点,用鲜血来为土地施肥,用炮弹夷平城市,美丽的柏林,美丽的列宁格勒都在炮火中夷为平地。 凯撒当年烧了亚历山大图书馆,但最终还是亚历山大图书馆里的书铸就了凯撒。
生命在战争机器的碾压下微不足道。战事越拖越久,补充的新兵越来越年轻,到后来,十二、三岁的孩子也上了战场。弗里德汉姆(Friedhelm)阻止一腔热血的新兵作自我介绍:“过四个星期,如果还活着,再来告诉我你的姓名。”活生生的年轻生命,只需称呼一号、二号足够了,他们不过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符号。
在场面细节的技术呈现上一贯的精准认真,不过故事在大设计上还是以一种反战理念刻意指导剧情设计,偏煽情。德国的集体疯狂,多数国民都有不可推卸的罪,末集比较有感觉,兵败如山倒之后的反思就比较现实。色调烘托有力,演员逼真的表演就像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恐惧,不安和紧张的场面咄咄逼人,鸡皮疙瘩高潮迭起。Friedhelm身处战壕却心在别处,从一开始就深知输赢。Herz之死以冷峻笔调,至终无力再唱战壕。德国人以多维度自我审视,亦以此审视其他民族,包括苏军。对犹太人的屠戮行径终还是束手束脚,看不见至暗之时。
《我们的父辈》主题更贴近现实主义,以五个普通柏林年轻人不同人生轨迹来代表性的还原了整个战争中大部分德国普通人的遭遇,五线并进的叙事形散神不散,五股线条以聚散聚的形式把整个故事织在了一起,让战争中的德国人自我审视更加立体和多面,而个人在时代洪流之中的挣扎以普遍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使得这种审视和反思上升到了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层次。
欣赏德国人的这种态度。战争只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更血腥,国家面前每个人都太渺小了。虽然是由哥哥Wilhelm做第一人称独白,但是弟弟Friedhelm才更接近现代人的想法,靠近过战争的人才体会的更透彻,所以"德国角度"吸引了我。干嘛要以胜利者的姿态去预知战争?参与了就都会变成失去者失败者。
战争中的我们都处于巨大的屠宰场上,前一秒还是英雄,后一秒就成了猪。战争不是由拼搏组成的,而是等待。对胜利对团圆的等待,也是对战败对死亡的等待。除却影片本身之外,对于德国人正视历史、反思历史的态度,也令我肃然起敬。
美国影视灌输的是战场上每个个体都是“英雄”,打仗不为国家,是为了弟兄;而德国人认为参战者“人人都有罪”,帮助你活下来的是你相信“你不会比你旁边的人先倒下”。犹太裁缝在列车上救同胞那处最戳心,只有经历同样苦难才能与之共情,多希望哥哥能安静地住在小木屋,做他的逃兵永远不被发现,他是个忠诚的恋人,合格的兄长,友善的上级,是五个人中最为成熟和坚定的那一个。
最清醒的人,才是含混黑暗中最为痛苦挣扎的人。后半段几乎一直含着眼泪,看这场浩劫是如何把普通人撕碎的,青春和爱情,自由和理想都埋葬在了当权者肮脏的游戏当中。处于战争漩涡中产生的困惑和迷茫,让他们彼此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没有浮夸,也没有特别渲染,在这短短的三集里面人物形象描绘得很饱满,印象颇深。
除了从人物命运出发的曲折故事值得称赞,更让人起敬的是还原历史的编剧态度,片里既有狂热残忍的德军,也有奸淫掳掠的苏军,还有狡猾排犹的波兰游击队,正常人拿上枪躲在国家机器后面就能化身魔鬼,而魔鬼就能成为伟人和杀人狂,战争面前所有人都是输家,命比纸薄,最后刽子手摇身一变又大权在握,太讽刺了。
从制作来说,这部影片确实是德国人精益求精的又一真实体现。战败国来直面反省这段历史污点让人尝鲜,这给剧本增添了难度。拿饱受战争摧残的年轻灵魂反省战争是个简单又有效的选择,更易勾起跨国界的慈悲情怀。严谨克制细腻,完美体现了德国制作给外界的印象,虔诚的反思态度,尤其值得日本的敬佩和尊重,短短三集让那些乌泱泱的意淫式国产抗战片羞愧到无地自容,会使人发出生命短暂只看佳片的感概。
现在回看那段历史,无疑充满着荒诞,年轻人被美好的谎言鼓动,为了一个个虚妄的“宏大”目标抛头颅、洒热血,结果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就成了一堆历史的“垃圾”。剧集开始就有一段对话,格蕾塔开玩笑的问夏洛特:“第三帝国后面是什么?”天真的夏洛特说:“什么也没有,第三帝国是永恒的。”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战争并不是挥斥方遒指挥千军万马的单一事件,而是由同时存在亿万个家庭的苦难所组成,但如今我们的国产电视剧却在消费我们苦难的战史,并用神话般的故事和轻佻的情节捏造历史、中伤历史。当国产剧开始“手撕鬼子”之时,《我们的父辈》却给历史和战争的真相交上了一份掷地有声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