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界三巨头(哲学三巨头背后的故事)

《哲学家都都干了些什么》作者:林欣浩

哲学界三巨头(哲学三巨头背后的故事)(1)

说到哲学,大家最熟悉的人物莫过于苏格拉底,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三人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人西塞罗曾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对哲学发展的不可替代性。

但奇怪的是,苏格拉底的一生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而他生平的事情、成就和思想,都是由他的学生们记录在案,才被后人所熟知。

在大众的思想里,苏格拉底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天生就应该是一副“伟人样儿”,就好像古代的人们对于帝王的印象都是异于常人的,这样才能凸显对方的伟大,比如《三国志》中对刘备外貌的记载“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可是,苏格拉底的样子却很平凡,甚至可以说有些许不堪。他天生有着狮子鼻,肥厚的嘴唇,以及凸出的眼睛,且身材矮小,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神圣的思想。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石匠,母亲是助产士,于是,他自称为思想的“助产士”,任务是引导他人进行深入思考。为达到这一目标,苏格拉底自幼饱览群书,熟读荷马史诗,凭借自学成为了一个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学者,被称为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倒是挺谦虚,一直不承认自己有多厉害,相反,把“不耻下问”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有人问,苏格拉底一生都干了些什么,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对方,就两个字“提问”。

苏格拉底最喜欢问别人问题,并且专挑别人的漏洞进行提问,最后非要把对方问得承认自己无知。他经常与人争论,用雄辩的口才让对方在与自己交谈时丢掉面子,丧失自信,说白了,就是个“杠精”。

可想而知,这样的处事原则怎么会让人喜欢,等到大家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时候,便给苏格拉底定下了“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三大罪状,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嘴欠”。

第一次审判的结果是280票对220票判有罪,苏格拉底是有活命的机会的,大可以拿钱抵罪,就算是一笔巨额赔偿,他的学生和朋友也会积极地筹出来。

但内心骄傲的苏格拉底却不认投,不仅给出了一个非常低的赎罪价格,还趾高气扬地指责陪审团“你们太幼稚了!我是上天派来启发你们智力的,凭我对雅典的贡献,你们没资格罚我。”

就这样,他彻底激怒了陪审团,第二次的审判结果压倒性一致,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这还不算完,行刑前苏格拉底是有机会逃跑的,看守早已被他的学生收买,可苏格拉底说什么也不走,不但拒绝了大家的好意,还称自己要遵守法律,一心等死。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死了。

不偷不抢,也没有罪大恶极的苏格拉底死在了“永远质问”的劲头上,但他专心致志地钻研,不停问问题的精神却为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所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值得人们深思,比如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他追求的真理是无止境的,提问的过程比问题答案本身更富有意义。

相对比较,柏拉图就低调多了。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当听说自己的老师被判死刑后,他既生气又失望,他恨自己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又担心这样一群无知又残忍的暴民会对自己不利,就果断离开了雅典。

十几年后,柏拉图发现自己误解了雅典人民,他们对哲学并没有那么讨厌,他们只是单纯地无法接受苏格拉底这个人。于是,柏拉图重新回到了雅典,并建立了一所名为柏拉图学院的学校。随着他在学校尽心尽力地教授哲学方面的相关知识,雅典人民也越来越接受柏拉图及他的理念。

苏格拉底最有名的学生就是柏拉图,而在柏拉图的学生中,对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亚里士多德。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们师生的观点截然不同。

和苏格拉底相比,柏拉图重视的是人的心灵理性,以“人”的概念为例,柏拉图认为“人”的概念比“张三李四”这些具体的人更真实,“张三李四”生了又死,来去不定,只有“人”的概念是恒久的,他的继承者多为大陆神学家。

亚里士多德重视的则是实验经验,他认为“张三李四”才是具体的,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的应该是具体的事物,而不是概念,因此,亚里士多德的继承者是英国神学家。

不过师生二人的理念对峙并没有坚持多久,当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准备攻占雅典时,柏拉图就去世了,雅典迎来了第一次亡国的危险。

幸运的是,亚历山大在侵略成功,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后,并没有“赶尽杀绝”,对文化采取的是“包容”的态度。更有意思的是,亚历山大的老师是亚里士多德,而他本身也很重视民族文化。在亚里士多德的熏陶下,亚历山大将希腊的哲学著作散布各地,这也为日后“哲学危在旦夕”的历史阶段留下了后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一个老师教出的徒弟或许大不一样,但他们在徒弟身上留下的烙印却出奇的一致。苏格拉底不会讨好身边的人,用“凡事质疑”的态度惹来了杀身之祸,遇事爱多想的柏拉图也是如此,等到了亚里士多德,他还是一样不会讨好民众。因此,在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就对亚里士多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亚里士多德不堪重负,被迫离开雅典,转年就去世了。

通过这次共读,我们知道了,苏格拉底的怀疑、柏拉图的思辨、亚里士多德的决断,为西方文明种下了理性、批判、科学的种子。而亚历山大对民族文化的包容,使哲学得到了一定普及和发展,但同样也留下了败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