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复旦榜样⑧)
立足复旦的土地,仰望百年的星空,一群群优秀的复旦人用努力与坚持书写自己的求学岁月,在人生行囊中装满收获与成长。他们或勇攀学术高峰,或追寻多彩梦想,或以志愿之举践行爱与奉献,或以家国情怀彰显青年担当……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样一群优秀的复旦本科生......他们始终遵循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在复旦校园内外,他们以志愿之举践行爱与奉献的真谛,给人以关爱,给人以方便,给人以欢乐,给人以希望。
张 帆
公共卫生学院
为人类健康发展贡献她的一份力量,是张帆选择预防医学专业的初心。也正是秉持着这份初心,张帆在校园里参与了大量的公共事务,服务同学。
从刚进大学时毫无学生工作经验,到独立负责复旦大学枫林校区百团大战、社长大会、泰迪熊医院志愿者活动,国庆升旗仪式、模拟疫情活动等多项活动;从干事到部长再到主任团成员,张帆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与人沟通交流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她有了服务同学的责任与担当。大三这一年,她成为复旦大学学生会枫林校区办公室主任团的一员,继续为丰富枫林校区的医学生的课余生活、建设更好的枫林校区而服务。疫情期间开展了“心系疫情——宅家小厨神打卡活动”、指导推出多篇疫情相关的科普推送。此外,张帆是学校第十九期“青年复旦学校”的学员,挂职于医学学工部思政办,曾负责“红枫”学生骨干培训计划。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为克卿书院各团学组织培养学生骨干,提升学生骨干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工作能力,帮助大家一起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在付出中收获成长,在热爱中不负韶华,希望所有人都能成为勇敢的追光者,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未来可期。
王李安娜
管理学院
王李安娜相信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张折纸,每个人都应该并且有能力在漫漫人生路途中不断折叠自己,这是我们生来的使命。
大一寒假,她参与“观察中国”商业实践前往甘肃天水调研商业业态,又作为负责人开展返校宣讲活动并获评“优秀实践人”。暑假,她返回家乡担任绿色通道政策宣传的志愿者,又前往重庆市巫溪县开展了十天关于脱贫攻坚的深度调研,在疫情期间开展了“共享员工”的实践调研等。志愿服务方面,她积极参与各项校级重要志愿服务,为周边幼儿园小朋友带去科学课堂,帮助远在贵州的中学生解决难题,给贫困县的高中生讲解高考复习方法等。在这些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种,王李安娜同学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服务能力,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她愈发认识到,奉献不只是一个理念,更需要不断在实践中磨练和达成。她经历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未经历的还有很多。在不断的尝试和试错中,她逐渐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在未来,她想将如此多面的发展以精巧的构思逐渐折叠,既向内不断精简深入地叠,更要向外不断叠出棱角、叠出巧思。
詹静芳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詹静芳第一次与公益创新实践结缘,要追溯到大一时“误打误撞”地加入了复旦大学拓客科技教育协会。
面对非遗的生存与传承困境这一社会痛点问题,她与团队的伙伴们一拍即合,共同草拟了一份稚嫩但充满热血的非遗传承保护公益项目策划案。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实践与打磨,当初的公益设想逐一实现,“TC非遗传承与保护”公益项目成功孵化落地并进入常态化运行,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独特的青年力量。詹静芳关注的第二个社会痛点问题是乡村女童青春教育问题,“青春有光”女童青春教育公益项目在一众抱有相同公益理想的伙伴的共创中诞生。在公益创新路上自我探索的同时,詹静芳也十分注重不断向外汲取养分。为更专业地孵化落地“青春有光”公益项目,詹静芳成为了“有灵且美”公益机构的项目运营官,在落地实施其各项教育项目中学习成熟公益机构项目的运行体系,努力在未来为乡村女孩青春成长多点亮一盏灯。如今,她又将公益实践创新的目光投向了环保教育领域,和共创伙伴一起调研环保教育需求、考察桌游市场动态、脑暴桌游产品设计、融入环保知识理念,研发了「New Plant 超新星球」环保教育主题桌游产品,希望将环境保护的种子播撒给新一代。
三年来,詹静芳一直活跃于公益创新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工作的前线,在历练中成长,在突破中蜕变,更在为集体、为社会贡献力量中收获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李欣然
生命科学学院
在开学第一堂思政课上,焦扬书记说,“大学的命运与时代发展紧紧相连,大学生的命运更与时代大潮密不可分”。那一堂思政课虽短,但却长久地激荡起李欣然心中的波澜。自此,她开始思考,复旦如何与时代产生链接,作为复旦青年,又该有怎样的担当与志气。
带着尽自己所长帮助他人的初心,李欣然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由复旦大学远征社开展的外来务工子女课业辅导项目,是她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的初体验;大二暑假,带着新的体会与思考,李欣然走得更远了,作为领队的她带队前往鄱阳三庙前乡小学开展支教,为留守儿童们打开一扇看向世界的窗户。在教育领域外,李欣然也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生活情况,她参与至美基金会“百川汇流——人生回忆录”项目,陪伴老人,倾听老人口述历史,为这个世界留下属于他们的声音。自助助人,投入社会服务工作的过程,也是提升自我的过程,李欣然在社会实践中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
李欣然相信鲁迅所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尽自己所能为所及的社会予以帮助,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社会中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
徐 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复旦学习的时光中,徐杰一直以严格的要求鞭策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兼顾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2019年春季学期,他参与仁己社“闸殷村”公益支教项目,义务辅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个学期的学习;在亲身参与支教项目一个学期之后,徐杰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担任仁己社“I talk”公益支教项目负责人。在寒暑假期间,徐杰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从前往宁夏银川实地考察当地的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和基层扶贫情况,到参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为期两周的公益支教。至今,他已参加了五次寒暑假实践项目,均获评A类。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他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报名参加了“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宣传疫情知识,被评为“六安市金安区优秀青年志愿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徐杰践行自己的初心。
在平常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学生工作的过程当中,徐杰始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负责任的复旦人。
潘蕊彤
历史学系
潘蕊彤希望,她可以成为一位将生活过得“浓烈多彩”的人。
在大一的寒假,潘蕊彤同时参加了“壹基金·儿童服务站龙泓路社区站点”线下志愿服务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开展的“慧至兰心,薪火筑梦”兰考线上支教服务。白天,她辅导1-6年级留守小学生的寒假作业,协助社工为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晚上回到家后,她开始为远在兰考的孩子们教授语数外相关课程内容及剪纸折纸等课外知识。虽然辛苦,但她认为,志愿和支教工作使她的寒假生活格外充实。除此之外,在校学习期间,她也参加了许多志愿服务工作,并给她带来许多收获。CHT人节的现场志愿者工作使她有机会向全校介绍历史学系文化,同时也让她学到许多钱币学的知识。复旦大学红十字会“暖阳小栈”的志愿服务工作,让她为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送去温暖,也带给他专业实践的机会。她结合历史学专业口述历史的专业知识,带领组员开展“不老的记忆——复旦大学红十字会青年助老之口述人生”项目,记录下复旦退休老教师的人生历史,从中窥见个人和城市、社会的互动关系。
天光仍早,努力前行。发现更多的可能,潘蕊彤愿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书写志愿服务的篇章,在奉献中,将生活过得浓墨重彩。
董宇泽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21年5月,他在“青春耀百年永远跟党走”上海青少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歌会上,代表上海市00后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他坚信青年党员应该承担起更多的使命与担当,也在为之而努力着。
他热爱志愿服务,想要为更多的人提供便利。大学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00小时,承担过进博会、上海马拉松、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论坛、上海市精准扶贫会议、复旦-中植奖学金颁奖典礼等大型赛会活动的志愿工作。从院系的运动会、传统活动,到学校每年固定举办的会议论坛、迎新服务,再到上海市的大型活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这么多工作中,令他最难忘的,是上海马拉松的工作。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凌晨的复旦,校门上的“复旦大学”四个字在灯光打照下显得很白很亮。在前往上海体育场的车上,他思考了很多,思考复旦这个名字带给自己的意义,思考自己作为个体的生命价值在何处。到达上海体育场的时候,天还黑着。他负责的是终点处的安全秩序。安静黑暗的环境中,他默默等待着。慢慢地,天边第一抹曙光出现,逐渐阳光洒满整个场馆;他看着第一声枪响,又看到一个个选手奋力跑完全程冲过终点线。突然间,他体会到了坚持的意义。而志愿服务,就是他希望坚持下去的事情。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先生的话一直以来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他也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祖国的明天拼搏,为坚定的信仰努力。
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
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他们砥砺前行奉献社会
也争做着时代浪潮中的奋发后生
榜样之路,道阻且长
谢谢这些闪耀着光芒的复旦个体
带我们领略顶峰的风光
也让我们看到探索和成长的艰难
接下来
新一年的奖学金“大数据”解读图文
即将出炉,敬请关注
来源:复旦资助
文案:彭若枫
制图:陈科睿
责编:章佩林
编辑:冯雅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