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都喜欢写月亮(当古人遇见月亮)

月亮,悬挂在苍穹之上,也悬挂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河里。对月亮的偏爱,似乎没有哪一个民族能与中国人相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胜枚举。这月亮究竟有何魅力,使得文人们纷纷为之提笔?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为什么古人都喜欢写月亮(当古人遇见月亮)(1)

这首诗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景,反衬出山的空寂、幽静,表达诗人清净闲适的精神境界。“月出惊山鸟”一句以动衬静,月亮悄无声息地出来了,它的光亮惊醒了鸟儿,用月出、鸟鸣,反衬春山的静,表现了春夜山涧幽静的美。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为什么古人都喜欢写月亮(当古人遇见月亮)(2)

这是一首描写相思的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和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 “月上柳梢头”一句描绘出情侣幽会的环境,月亮爬上柳树梢,月光皎皎,垂柳依依;今年元宵夜重临故地,“月与灯依旧”,唯独不见去年相会之人的踪影,相思的泪水打湿了衣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为什么古人都喜欢写月亮(当古人遇见月亮)(3)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交往密切。天宝三年,李白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得知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一片深情托付给明月,让明月这个信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本诗借月抒怀,表达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为什么古人都喜欢写月亮(当古人遇见月亮)(4)

本诗写戍边将士与家中亲人相互思念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痛苦。全诗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幅边塞图构成,以怨情贯穿全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主要写包括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古人都喜欢写月亮(当古人遇见月亮)(5)

这首词上阕对月饮酒,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永远圆满,人生有聚散,有离合;这正如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