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该怎么贴(冬病夏治要来啦)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复发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颈肩腰腿痛等),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频率和程度的一种中医疗法。

2019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12~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润中伏(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为什么需要冬病夏治呢?

夏季温度高、新陈代谢快、白天时间长,天时地利人和,此时进行"排寒湿",能快速对身体进行大扫除。

其次,夏季外界温度高,人会容易吃生冷的食物,吹空调,导致"寒湿"更易进入体内。如果不在夏日去除积郁的寒气,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夹击加重或引发病症了。

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由于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贴治疗,故称为“三伏贴”。

图:摄图网

什么是穴位敷贴法?

中医有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刺、艾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都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夏至后的三伏期间,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疾病?

1、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等。

2、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肠胃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4、妇科疾病:宫寒、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等属寒证者。

5、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腹痛、腰椎病、风湿病等。

6、亚健康调理:手脚冰凉、畏寒、失眠、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

冬病夏治三伏贴该怎么贴(冬病夏治要来啦)(1)

图:摄图网

哪些人群不适合穴位贴敷?

1、贴敷部位的皮肤疣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5、咳黄色浓痰、咯血或者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6、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贴敷前一天洗澡,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

2、每次贴敷时间应在12个小时左右;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如无不适,建议成人可贴12~24小时,儿童可贴2~4小时。

3、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抹凡士林药膏、烫伤膏、香油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如出现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水泡已破,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

4、贴药期间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也不宜待在空调房间或直吹电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风的地方,以利于药物吸收。

5、 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辛燥之品。

中医贴敷治疗主要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其远期疗效要明显强于近期疗效,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药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由于治疗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所以最佳疗程一般为连续贴敷三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