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高考状元都去哪里了(55年前高考时他差点拿不出一元报名费)

赶考

每到一年一度的考试大忙季节,我总会想起自己当年赶考的时光。虽然这时光已经过去将半个多世纪,可当年自己考大学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回忆起来,虽然清苦多多,倒也趣味多多。

由于爸爸妈妈四十多岁才生下我,1964年我高中毕业时,他们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多病。尤其是母亲罹患癌症两年,生命垂危。高一高二两个学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伺候母亲。毕业考试前夕,才匆匆赶到学校。要拍毕业照了,我竟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记得拍照那天,在我们班上实习的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孙老师看到我的衣服太破旧,就笑着说:“夏传寿,报考志愿表上的照片是给大学招生人员的第一印象,而且这些招生人员往往‘以貌取人’的,你这英俊的小伙子穿这衣服拍照,太土里土气了,这怎么行?”于是他拿来他崭新的西装和雪白的衬衫给我换上,让我这个乡巴佬小子焕然一新,惊喜和羞涩得脸红扑扑的,拍出来的照片果然精神焕发,“不同凡‘相’”。

说出来现在的年轻人难以置信,高考报名时,我竟然穷得连一元钱报名费都拿不出来,多亏来看望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帮我解了燃眉之急。

盛夏之际,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皖南大学(即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参加高考。去时还是赤日炎炎,谁知三伏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到考试的那几天一直是阴雨绵绵。我没有凉鞋、胶鞋,只穿了一双旧布鞋,要留到晚上洗脚后穿。白天只好打着赤脚进考场。书面考试时问题不大,大家都坐在教室里答题,谁也顾不上谁,没人发现我光着脚。最难堪的是外语口试,当主考老师喊到我的名字时,我光着个脚丫子,跨进那神圣的殿堂,反差实在太大。不过,口试的效果,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最终还是没有被录取到外语系,因为语文考得更好些,被录取到安徽大学中文系。

我们那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可有的考生写的却是《草稿纸》,文章大谈纸的历史和功能。听说刚开始,这令阅卷教师大惑不解。待改到后来,发现以此为题的大有人在。阅卷老师们经过“会诊”,终于发现毛病所在:原来那年高考,作文不准自己带草稿纸,要求考生在试卷上打草稿,然后和誊抄的作文一并上交,因而作文试卷纸一分为二。前边印的是“草稿纸”三个字,示意考生在这里打草稿;后边印的才是作文题《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谁知竟有不少同学误以“草稿纸”为题而做起文章来。这些文不对题的作文,最后的得分之低可想而知。

《干菜的故事》写的是某年发生在灾区的故事。我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后,构思了文章的框架:诗歌开头,诗歌结尾,中间夹叙夹议抒情。谁知刚刚打好开头的四行诗草稿,正准备拟写中间部分时,一位监考老师用手指点点我卷子上作文要求事项。我看到其中有一条是“不准写成诗歌”时,明白了这位陌生的监考老师的良苦用心。我向他微笑着点点头,他也向我微笑地点点头,我们心照不宣。尽管这位好心的老师这一小小的“作弊”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实惠,可我还是心存感激。

也许正是自己那篇“独出心裁”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的高考,使得我顺利地被录取到第一志愿安徽大学中文系的呢!

80后高考状元都去哪里了(55年前高考时他差点拿不出一元报名费)(1)

大学录取通知书信封。

80后高考状元都去哪里了(55年前高考时他差点拿不出一元报名费)(2)

大学毕业照。

监考

俗话说得好:做田的怕拔草,念书的怕赶考。要问我成了教书匠以后怕什么,告诉你吧:怕监考!

不过,考场上偶然发生的点滴趣事,倒也给枯燥的监考生活带来些许乐趣。有一年,政治试卷上有道题目是默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好家伙,光“三大纪律”加“八项注意”,就是十一项,每项两句,就有二十二句了。外加引言、过渡和结尾十句,一共三十二句,要完整地默写出来,真还不容易!

嗬,那场考试的考场里可热闹啦——考生们竟然唱了起来。这成何体统?我们监考教师当然不容许他们这样。可考生们说这道题答案太长,不唱,默写不出来。老师们设身处地地想想也是。后经请示,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即容许他们默唱。这样,既解决了考生答题之难,避免了他们作弊之嫌,又开脱了监考老师监考不严之过。

又有一年,记得那场是监考数学。我发现考场后排有位同学大概是做不出来,在那儿坐立不安,东张西望,可也没发现他有作弊行为。等到考试过了一大半时间,我发现他安稳下来了,不过好像在低头看什么。我悄悄地走过去,只见他在看一张写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纸片。我以为这是抄的数学公式,就伸手拿了过来。仔细一看,真让我哭笑不得——原来这是一份精心抄写的“世界杯足球赛日程表”(那年高考期间,正在举行世界杯足球赛)。我将它收上讲台,叫他专心考试。直到交卷时,这个小足球迷还没忘记向我要回那张球赛日程表。幸好本人是个老足球迷,方能使他如愿以偿。

还有一年,开考没多久,有一个考场的好多考生,陆陆续续上厕所。三个监考教师都去陪同也忙不过来,于是请来考务的老师帮忙。

经过询问得知,上厕所的同学都是来自乡下的同一个学校,在同一个小旅社住宿、就餐的,很可能是他们早上吃了不洁食物引起腹泻了。考点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特意买来很多卫生纸,调来多名老师,带着卫生纸陪同内急的考生“上一号”。那场考试好不容易结束了,有考生调侃地笑道:将来等我的儿子长大赶考时,一定要告诉他,“你知道你老子当年赶考时受的是什么罪吗?”

80后高考状元都去哪里了(55年前高考时他差点拿不出一元报名费)(3)

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临行前与妻儿合影。

阅卷

我家里珍藏着两张全家福,这是四十年前的珍贵照片。每年六七月份,我总会拿出这两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看看,边看边想自己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的往事。

1977年,全国第一次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我们安徽省集中在江城芜湖的一座农业学校的校园统一封闭式阅卷。我当时在皖南山区广德县誓节渡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有幸被抽调参加这一神圣的工作。当时我虽教书已近十年,可参加高考阅卷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

妻子替我精心准备了行装,还奢侈地花了半个多月的工资买了条当时流行的毛料裤子给我换上。临走那天,她挈女将子,送了又送,叮嘱了又叮嘱,惹得同事们笑话我,笑得我和妻子都面红耳赤。学校的老师还特意用全校唯一的一台“海鸥牌”120相机给我们拍下了这两张全家福,留下了那难忘的岁月印痕。

到了芜湖,我们就被“关了禁闭”,吃喝拉撒睡和阅卷工作都在一个地方。好在有来自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的数以百计的男女老师朝夕相处,倒也不觉得寂寞和孤单。

在阅卷场所,我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我们上班时间紧张地阅卷,茶余饭后便轻松地交谈阅卷中遇到的奇闻趣事。

一天,理化组的阅卷老师告诉我们,他们改到一份卷子,上面一个题也没答出来。不过这位考生倒也颇有自知之明,自己在卷子上画好了一个大鸭蛋,而且画得阴阳面分明,立体感很强。更有趣的是鸭蛋旁还题了两行字:

阅卷老师辛苦了,送个鸭蛋来慰劳!

又一天,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在一份卷子上发现了一首题为《答卷有感》的打油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我来。考试干瞪眼,鸭蛋滚滚来。

此诗一经传出,迅速传开。有的教师还欣然命笔,和诗凑趣:小子尚有才,无才写不来。回去好好学,明年重新来。

光阴荏苒,转瞬不觉已经逝去几十个春秋。其间,本人不知又参加过多少次多少种的阅卷工作,又耳闻目睹过多少件多少类的奇闻趣事。我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多多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我的学生中,有的上了清华、北大、科大、南大、安大,当上公务员、科学家;有的成了基层领导人、乡镇企业家;有的骑马挎枪走天下,卫国保家;还有的像我一样,也当上了光荣的园丁,正培育着朵朵向阳花……

从当年的鸭蛋滚滚来,到如今的桃李朵朵开,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

文:夏传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