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作品:散文随笔西部散记

文/陈宗屏(贵州)

西部散文作品:散文随笔西部散记(1)

威宁、赫章位于毕节市的西部,居住着汉、彝、回、苗等民族,是我市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不仅生态地貌特殊,自然风光优美,且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金秋时节,韭菜花盛开之际,我与大方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陈应龙,理事高承勇,毕节学院谭昭文老师有了一次西部行。这是一年前的约定,与故乡诗人同行,在观光的同时能听到他们的即兴诗句,这是我参与此次西部行的主要目的。此次西部行最主要的原因,是陈应龙老师当年在大方一中的学生王持恒与王永江在威宁工作,多年来弟子邀请恩师到威宁县旅游观光,但一直未能如愿,因而师生情也是促成此次西部之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毕节市七县一区,根据地理位置的分布习惯上把威宁、赫章两县称为西部,因与云南相邻,威宁也成为贵州省的最西端。

8.28日,陈应龙老师与专程到大方迎接他的弟子王永江,诗人高成勇从大方来到毕节七星关,8月29日上午,我们从七星关区出发沿毕威高速行驶约40分钟便到达赫章县城,此时应龙的学生王持恒早已等候在那里,因为我们此次西部行的第一站是韭菜坪,他特意专程从威宁赶到赫章迎接老师,礼仪上凸显了师生间的深情厚谊。然而,他驾驶的奥迪Q7也着实有些让我吃惊,原因是三位数的车价,这个数目零头的零头,就足以购置我们此次西部行国产品牌的交通工具。在应龙的学生王持恒与王永江的陪同下,便正式开始了此次西部之行。

此次西部之旅,王永江到大方,王持恒在赫章恭迎昔日班主任老师,他们也按习惯亲切称之为“老班(主任)”,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方式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尊师重教。感念二位同学不忘旧情和多次盛情邀请恩师到威宁旅游,昭文感慨赋诗二首:

昔年弟子王持恒,数邀恩师叙旧情。

远迎赫章九十里,那情那景最感人

应龙高足永江君,远接亲师大方城。

一路关照一路语,为报当年培育恩。

提及威宁、赫章,人们并不陌生,地势高寒,气候冷凉,主要以荞麦洋芋为主食。在生活困难的年代,威宁人的一日三餐很难见到大米,因而民谣:“高山大箐,洋芋当顿,要想吃米,除非痛病。”过去学校毕业分配工作时,人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纳威赫,去不得”。实际上,西部一度是让人生畏和很少有外地人涉足的地方。然而,这已成为历史。

毕节市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斜坡上,东部金沙、黔西、织金地势较矮,海拔一般在1300米以下;而中部毕节(今七星关区)、大方、纳雍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1300-1700米;到了赫章,尤其是到了威宁,地势拔高,海拔一般在1800米以上,威宁县平均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西部威宁,赫章这种海拔及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气候。在威宁2300米以下区域,如果玉米种植稍晚,或遇低温年份,果穗均不能正常成熟。在2300米以上的凉山半凉山地区,则只能种植荞麦一类的作物。然而,威宁却是全市光照最好的地方,被称为阳光之城,在毕节见不到太阳或下雨之时,威宁却红日高照和阳光明媚。因而威宁不仅盛产苹果和梨,也是贵州省最重要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并以贵州“云烟”而著称。

我们沿毕威高速行驶约25分钟便到杨家湾之七星关,再往前便是赫章县的平山。七星关是进入西部的门户和重要通道,三国时期,为平夷人孟获之乱,诸葛亮曾在此点七星灯,七星关也因此而名,这也是原毕节市(老市)改名七星关区的依据及原因。此外,红军长征时期,红二军团强渡七星关河,遇国民党军阻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遇袭坠河身亡。夏曦虽奉极左路线,但红军的鲜血染红了七星河,足迹被定格在了1936年的七星关。

有感诸葛孔明亲临七星关,引发了昭文诗兴:

武侯曾到七星关,设坛焚香祭神泉。

可惜未上韭菜坪,一览黔地万重山。

西部散文作品:散文随笔西部散记(2)

一出七星关,就渐渐进入赫章境内,感觉地势逐渐抬升,进入眼帘的是巍峨的群山。赫章县城位于低凹的漕形地带,虽时近中秋,但气候仍然十分炎热。县城南北皆高耸的群山,赫章境内山体硕大,看上去十分险峻。县城西的白果乡往南,是通往六盘水的一条县道,往南行约10余公里,便进入贵州省的最高峰的韭菜坪的山系。穿行在巍峨的群山之中,远处的风力发电的风车依稀可见,白云掠过山顶,蓬勃乌蒙的气势呈现眼前。毕威高速的开通,结束了黔西北重镇毕节到威宁需一天的历史,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一桥飞架南北,毕节有了天路,西部不再象过去那么遥远。

韭菜坪是一座地势逐渐拔高隆起的山系,韭菜坪又分大韭菜坪和小韭菜坪,大韭菜坪位于新发乡,而小韭菜坪位于珠市乡,小韭菜坪是贵州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2903米,被称为贵州的屋瘠。小韭菜坪以高而著称,大韭菜坪以花而闻名,每逢韭菜花开,满山遍野的韭菜花慰为壮观,与人一种强烈的振憾。进入新发乡境,植被从混交林向草甸与灌木林过渡,山坡与道路两旁不时闪过羊群,气候越发冷凉,眼底一派高原景象。

高原的气候说变就变。我们在短短的数小时内,韭菜坪峰顶云雾燎绕,一会儿又拨开云雾见青天,我们经历了阳光和雨水,既象阳光灿烂的夏日,也如寒风袭来的深秋天气。登上韭菜坪,这里是贵州的最高峰,昭文被其视野所震撼,诗句脱口而出:

贵州屋脊韭菜坪,夜郎国中一胜景。

站立峰顶极目望,万里山河万马腾。

苗族是赫章县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8月29日,恰逢赫章县苗族韭菜花节在此举办,在通向韭菜坪的公路上,苗族同胞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山下的会场,它成为了苗族同胞在草原上的“那达慕大会”。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与节日不期而遇。因珠市乡的乡长是王持恒在省委党校的同学,我们成为与会的嘉宾,有幸一睹苗族同胞的风采和精彩的文艺演出。

提到苗族,许多人都会想到芦笙。此次花节,不仅邻县的威宁,纳雍参与,水城县也前来祝贺,尤其那些穿上盛装漂亮的苗族姑娘,成为赫章的一张名片、韭菜花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可以说,演出服装既保持传统,也有创新,十分抢眼,节目精彩尽出。苗族文化与时俱进,苗族同胞的才艺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是观赏文艺演出后我的深切感受。

西部散文作品:散文随笔西部散记(3)

在游览韭菜坪和观赏苗族同胞的文艺演出后,我们于傍晚时分赶到了威宁县城。

威宁是我市仅有的民族自治县,这不能不提及彝、苗、回族进入贵州的历史。

在数千年乃至更久之前,彝人开始从今云南进入贵州,而今威宁(县)便成为进入贵州的前沿或一块跳板。

在古老的年代,黔西北这片土地就居住着彝族先民。从春秋、战国至西汉年间,彝族武支系的武液哪家支就建立了以黔西北与滇东北为腹地的夜郎国。公元二世纪初,彝族笃弭(笃慕)的二十三世孙木黙遮从古苦格(今云南宣威)的德布家支分出来,在今威宁盐仓区建立了以今威宁、赫章为中心的纪俄格地方政权。这片地方,后人称为乌撒。另有笃弭(笃慕)的二十世孙勿阿纳,于东汉光武年间,从云南东川分支入贵州。勿阿纳首先以今赫章可乐为据点并逐歩向黔中延伸。至其五世孙妥阿哲(济火),发展至今毕节、大方并建立了慕俄格地方政权,彝称“阿哲弥”,在此期间,济火因助诸葛亮擒孟获有功,封罗甸国,即后来的“水西”。此外,笃弭(笃慕)的十八世孙默德阿仁,在今贵州安顺建立的娄娄格地方政权,称为播勒大革。另有笃弭(笃慕)的二十世孙勿阿轮在今普安、盘县与六枝一带发展,彝语称“阿旺热”家,其地称“热弥”。另外,也有武、乍、糯、恒4个支系的彝族分布于今黔西北,这就是彝族入黔的大致脉络。

水西与乌撒虽同为彝族,但也存利益之争。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中再现并反映了这一史实。另外,威宁民间有一传说,水西与乌撒争斗,水西嫁到乌撒的公主两边劝和,但最终还是发生了战争,公主因此郁郁而终。公主名阿花,逝后葬于盐仓。

关于苗族进入贵州黔西北,相传是从湖南经黔东南,先到水西再到乌撒(今威宁)。毕节彝文翻译组王永全介绍说,苗族因不识路径,随水西土司家送亲到乌撒的队伍来到今威宁的牛吃水(地名)。后威宁苗族有一种说法,他们是水西陪嫁到乌撒的,但这种观点遭彝界普遍反对。理由是,只有丫环才能进入内房,而随行来到威宁的苗族有男有女,显然不属水西的陪嫁。

至于回族的历史,基本认同是清代随哈将军来到威宁,后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因为史实及客观存在,威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建国后专门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他也是黔西北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在清代之前,威宁与赫章均为原乌撒的势力范围,而以七星关为界,是水西与乌撒土司政权的分界线。在明代后期,乌撒为水西兼并;1913年,威宁置县,辖今威宁与赫章全境;1942年国民政府时期,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四区置县。以赫章区为名,成立赫章县。

西部散文作品:散文随笔西部散记(4)

威宁历史上被称为贵州十大县之一,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虽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但地势较平缓,是云贵高原的主体部份,也是毕节国土面积最大的县。

提到威宁,草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盆面积45平方公里,水面积20平方公里。1992年,国务院批准草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草海水质优良,清澈透明,可清晰看见水底的鱼虾和水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使草海成为百鸟水禽栖息的乐园,种类达18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禽有黑颈鹤、白头鹤、黑鹳、白尾海雕等。是世界箸名的“十大观鸟圣地”之一。

“天娇千年质,飘飘万里情”。是宋代大儒朱熹赞鹤的诗句。草海的黑颈鹤,每年的夏天在我国青海,甘肃一带繁殖,冬季迁飞到草海越冬,“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轻迹凌乱,浮影交横,黑颈鹤的舞蹈,舞姿优美,舞步传神,妙不可言,雌雄相对的鹤舞更是美不胜收,和谐欢悦,令人浮想联翩。结成伴侣的黑颈鹤,终身不离不弃,如果有一只先亡,另一只就郁郁寡欢,哀鸣不断,甚至绝食而终。黑颈鹤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不仅感人至深,也令人们在动物面前感到渐愧。

到了冬季,到威宁观鸟的人络绎不绝,平日里则主要观赏草海风光。乘一叶小舟游览草海,赏草海晚景,让人具有一种好心情,应龙老师即兴赋诗一首:

残阳傍岭满湖红,掠面清凉是晚风。

船到码头歌未罢,怡情尽在相机中。

湖面上的夕阳渐渐西下,令人心潮起伏,催生诗人的无尽情愫。应龙老师又成一首:

湖泛霞晖映晚情,竹篙起落小舟轻。

忽然谁把青春忆,船载歌声水涌情。

落日映小船,湖面闪金波,大家玩得十分开心,陈应龙,谭昭文两位老师草海即兴放歌,老歌曲一首接一首。我们的草海游程约三小时,美丽的景色让人深深陶醉。身临其境,回首往事,令昭文无限感慨:

孤舟一叶海天中,远山巍峨渺茫茫。

悲歌一曲唱毕了,无限惆怅在胸中。

冬季是观鸟的最佳季节,也是此行的一个欠缺。令昭文心生遗憾:

数九寒天雪茫茫,黑鹤草海过严冬。

他年若还兴致在,远来观鹤我作东。

西部散文作品:散文随笔西部散记(5)

八月的高原,白云飘浮在蔚蓝色的天空,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根据王持恒的安排,我们驱车数十公里来到雪山,雪山是一个大镇,不仅有灼甫大草原,还有著名的炉山香茗。因草场布满水泽不便行驶,我们便游览了雪山镇的法地石林。只见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峰峦,千姿百态,巧夺天工。与云南石林相比,面积与规模均有不及,但能在旷野中一睹它的神奇与风彩,实为人生幸事。

应龙是个旅行家,到过大江南北,唯未到西部威宁。石林群看上去似一座山城,而石林群落千奇百态,形态各异,有的象一朵灵芝,有的象牧人赶着羊群。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在仔细观赏景致后成一律诗:

巧夺天工神鬼惊,石林景致早闻名。

山城一座风霜染,物像千般岁月经。

莫叹灵芝藏美味,犹听羊阵响蹄声。

登临崖顶览山小,岫色岚光涧上腾。

法地石林乃尚未开发的一块处女地,在议论怎样开发时,谈得最多的是对各种景观如何赋予文化内涵,怎么来命名。据持恒介绍,石林已有一些先期准备,开发只是个时间问题。

见到雪山的法地石林奇景,结合其旅游价值,昭文成诗一首:

云南石林在路南,贵州石林在雪山。

盘古开得新天地,夜郎乌撒一大观。

观赏法地石林后,王持恒在苹果园安排午饭。果园的树稍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前来陪同他们班主任老师一行的都是他在雪山任职时的好朋友,他们用上好的小缸酒招待我们,席间还为我们唱起彝族《敬酒歌》等歌曲,他的这些同行朋友既纯朴,也非常热情。在招待客人时《敬酒歌》是彝家的最高礼仪,王持恒能用汉彝两种语言演唱,唱得非常投入,很有味。让我感觉到的是,王持恒这位来自大方(县)的年轻干部,已经“威”化,已经和威宁的山水融为一体。

此次西部行访问古夜郎之都可(镇),是我们最后的一个行程。可乐位于赫章(县)西北,距县城60余公里,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为什么要来到可乐,这是因为夜郎在历史上充满了神秘,可乐不仅是这个神秘国度的中心,也是贵州彝族水西政权的源头。关于夜郎的中心,存不同的争论。

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却神秘般的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上世纪80年代,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不仅彝志有载,且丰富的文物为证,直击今赫章可乐乃夜郎国之中心 。另因勿阿纳以今赫章可乐为据点并逐歩向黔中延伸,至其五世孙妥阿哲(济火),发展至今毕节、大方并建立了慕俄格地方政权,因而可乐算得上水西之前身。带着种种期盼,我们从妈姑下高速前往可乐。

可乐位于群山怀抱地势开阔的盆地。然而,除依稀可见的古遗址发掘现场及孤零存在的汉代城墙碑记外,既无文物馆,也见不到城墙痕迹。但是,随处可见的秦砖汉瓦记录了曾有过的辉煌与文明。

一段时间以来,湖南等地对夜郎历史的商业炒作,这就是几省间的古夜郎之争。有鉴于此,可乐应设置并建夜郎历史文物馆,在发掘遗址上建保护兵马俑那样的设施,并在原址上恢复汉代设郡的城墙等。这是游览古遗址产生的联想或者说是我们的建议。

此次西部之行,有期盼,也有遗憾,看美丽风光,见证应龙师生情谊,感受威宁朋友的热情,虽旅途劳顿,但欢乐无限,尽在笑谈中。

夕阳下草海湖畔的农家乐餐厅,王持恒,王永江两位弟子举办晚宴为恩师饯行。气氛热烈,两情难分。为感激弟子盛情和表达爱意,告别晚宴上应龙分别赠弟子诗一首:

风尘朴朴到威宁,换盏推杯是持恒。

万语千言盅里盛,预祝来年步步升。

一盏清茶滴滴香,千言万语谢永江。

来年再到威宁聚,频将杯举诉衷肠。

雪山镇的财政所王所长是持恒挚友,不顾伤病亲驾爱车一路陪伴,为表感激应龙又赠诗一首:

新朋老友聚金秋,草海扬舟歌满喉。

盛赞王君诚挚意,前程更待一层楼。

为表达谢意,高承勇即兴赋诗两首:

朝赏石林景,

暮饮炉山茶。

鹤乡相聚会,

诗意醉流霞。

云霁天清一望开,

石林草海共徘徊。

香茶美酒情无限,

一别何年可再来。

此次西部之旅,是一次见识之旅,欢乐之旅,时日虽短,但见闻不少,感概良多,因而返毕后便写下自己的感受及所见所闻。香茶美酒情无限,一别何年可再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再度西行时,将会看到一个富饶和更加美丽的西部。

西部散文作品:散文随笔西部散记(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