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乱世立志的故事(张仲景攻克瘟疫)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后世将他奉为“医圣”,奉其著作为“医经”。

张仲景乱世立志的故事(张仲景攻克瘟疫)(1)

张仲景从小就勤奋好学,善于思索。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为人治病的故事,特别感动,下决心要像扁鹊那样,把救死扶伤、解除世人的病痛之苦当作自己的使命。从此,他刻苦钻研病理,在年轻时就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尽管热心医术,但在当时举孝廉的制度下,张仲景还是承袭了家门,被州郡举为孝廉,当上了长沙太守。

那时正是东汉末期,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烽火连天,田地荒芜,死尸枕藉,饿殍遍野,天灾交下,瘟疫流行。无情的瘟疫每年都要夺去无数人的生命。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期,大疫三次;灵帝时期,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时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

张仲景目睹这些,心里十分痛苦。他辞去官职,专心研究医学,非要制服瘟疫不可。

张仲景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制服这种流行病,是必须下一番苦功夫的。

于是,张仲景废寝忘食,翻遍了古代的医书,凡是前人医病的宝贵方法,他都搜集起来,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真正做到了“勤求古训”。他还对当时的流行病症及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起一整套流行病的治疗原则,成为后世医家的准绳。

张仲景乱世立志的故事(张仲景攻克瘟疫)(2)

张仲景医圣祠

张仲景在潜心钻研《内经》、《难经》、《胎胪药录》等古医典药著的同时,把收获的心得用于治病救人的实践中去。他认为医家治病救人的关键,就是遵循病理和药理,对前人的结论不可拘泥,重在实践,对流行瘟疫的治疗也是如此。

于是,张仲景对病理进行周密的观察和揣摩,经常到旷野乡村,不弃村妇野老之见,广泛搜集有效的药方,力争做到“博采众方”。

张仲景这样不畏艰辛、虚心好学,再加上勤于思考,逐渐掌握了“六经分证”和“辩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运用这些原则,治好了无数被瘟疫困扰的病人。

张仲景不但勇于实践,还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经过认真观察,反复实践,他参考先代医家的见解,综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十六卷的《伤寒杂病论》,把伤寒的病症分辨成六类八型,从而使古代“辩证论治”方法更加具体化了。此后,医生治疗伤寒感冒,只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分辨出属于哪一种类型,再对症下药,就很容易把病治好了。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学著作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了《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勤学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

——孟 子

张仲景乱世立志的故事(张仲景攻克瘟疫)(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