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

最后一趴,我们来聊一聊影视圈中不容小觑的一股硬实力——相声小品喜剧人。

说起相声小品喜剧人,首先来一波科普:相声属于曲艺类,是说唱艺术,小品属于戏剧类,两人不同宗也不同源。

喜剧人里最成功的毫无疑问是沈腾。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表演系的沈腾,首次涉圈就是出演的舞台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然而真正让他走到大众面前的却是春晚小品中的“郝建”,这几乎成为了他个人的ID。擅长舞“贱”,有点蔫坏有点二。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1)

不得不说,沈腾是个天生的“喜剧人”,而他也把这份天赋在各种综艺节目和影视剧中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2)

无论是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欢乐喜剧人》、《王牌对王牌》,还是电影作品《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飞驰人生》、《疯狂外星人》、《独行月球》等,有沈腾在的地方就有欢呼,就意味着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于是也有了以“含腾量”来预见票房的奇异现象。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3)

哪怕“军艺校草”已是“此情可待成追忆”,沈腾依旧可以靠脸吃饭,占据影视圈的顶流地位。

说了沈腾,就不得不提马丽。马丽的成名之路和沈腾高度重合、深度捆绑。两人都是东北人,同是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同为开心麻花喜剧团队的一员。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4)

从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扶不扶》、《占位子》、《走过场》、《还不还》到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欢乐喜剧人》,再到电影《夏洛特烦恼》、《独行月球》,两人的搭档均为观众和市场高度认可。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5)

即便马丽最初的春晚搭档是和她一起卖“超幸福鞋垫”的何炅,即便除开与沈腾的合作,她还另外搭档章宇出演了《东北虎》,和魏翔出演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但是她和沈腾依然被认定为最默契最有效果也最具商业价值的“沈马”组合。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6)

提了马丽,就不得不提“喜剧双姝”的另一人——贾玲。因为母亲的误选,原本意向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表演专业的贾玲,不得不选读了相声表演专业,几乎成为硕果仅存的女生。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7)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便苗条的贾玲算得上清秀动人,但是整体并不算出类拔萃,真的就读了戏剧表演专业,或许也并非是一条康庄大道。

反倒是在女生寥落的相声表演专业,她得以师从圈内大拿冯巩老师,并凭借相声《大话捧哏》顺利进入了大众视线。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8)

在相声领域做大做强,《欢乐喜剧人》、《全员加速中》、《百变大咖秀》、《王牌对王牌》等综艺节目全面开花的同时,贾玲也开始涉足影视领域。

《欢喜密探》、《悠然见南山》、《欢喜猎人》算是初步试水,在成立了“大碗娱乐”四年之后,她选择了将自己母亲的故事搬上大荧幕。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9)

《你好,李焕英》在2016年便以小品的形式登上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反响巨大、感人肺腑。

而三年后搬上大屏幕的《你好,李焕英》作为贾玲首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或许存在一些无法逻辑自洽或剧情粗糙的部分,但其中至纯至真的母女之情依然感动了千万观众,令贾玲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10)

选择了相声表演专业,却依然在自己心仪的戏剧表演领域站上了高地,殊途同归。不知道是当初的“失误”造就了今日的贾玲,还是时运成就了今日的贾玲。

还有“欢乐喜剧人”的冠军贾冰,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狗果定理》、《我和我的父辈》等戏约不断。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11)

“刘老根儿大舞台”的小沈阳、德云社旗下的岳云鹏,也是参演了不少大制作。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12)

小沈阳的《三枪拍案惊奇》,岳云鹏的《煎饼侠》、《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送你一朵小红花》,今年春节档‬的‬《满江红‬》,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相声和小品演员,在影视剧里也能摘掉标签、融入角色,“天道酬勤”或许并不是一句诳语。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13)

老一辈的冯巩、陈佩斯、宋丹丹、赵本山、朱时茂等除了相声和小品作品耳熟能详,他们在影视剧领域也留下了不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佳作。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14)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而小品原本就属于戏剧领域。所以或许这些喜剧人都算不上是跨界,只能算是扩界。

在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将自己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让自己的艺术生涯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得到一个扩展。能者多劳,也是未尝不可。

除此之外,还有模特跨界做演员的张亮、杜鹃、熊黛林,早年的瞿颖、胡兵等。

沈腾贾玲小品喜剧大师 相声小品喜剧人(15)

有身材有颜值的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演艺之路似乎也走起来更顺遂,但是能否和在T台上一样走得从容稳健,还是得靠个人悟性及机遇。

前不久听见一句话:人们痛恨的不是资源被占用,而是被浪费。“德不配位”,就是“占用”和“浪费”,因为它原本应该属于更有能力的人。

而实至名归呢?即便是跨界,能够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相信人们都是喜闻乐见。

所以,归根结底,实力才是“硬通货”,观众和市场都会做出投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