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月抒发离别诗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有一些诗词,前面几句或许平淡无奇,但是在结尾却让人眼前一亮,令人拍手叫绝。

这,估计就是传说中的神来之笔!

借月抒发离别诗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1)

1.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此诗是作者在与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大论战中所作。它通过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形成了一种寓言结构。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

2.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唐末农民战争领袖。仅有三首诗流传于世,这首《不第后赋菊》是最著名的。四句诗,一句比一句急迫,一句比一句豪迈。特别是最后一句,抒发了无所畏惧志在必得的英雄情怀。此外,能把菊花比喻成铠甲的估计就他一家。

借月抒发离别诗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2)

3.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六句倾诉惨痛的的人生遭遇,语境中充满悲观、绝望、惊恐,似乎是一个“人生输家”在自悲自叹。而在最后两句,语境立即发生转折,表明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依然保持了视死如归的精神,一个清高、慷慨的灵魂跃然纸上。

4.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时至中年,收到入京的诏书,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李白极其兴奋,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最后语出惊人,一如我们熟知中豪放的他。

即便我们的梦想与才华因为种种原因还暂时无法实现,但始终要坚信自己并非胸无大志的、平平无常的“蓬蒿人”。

借月抒发离别诗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3)

5.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一句,作者豁达超脱,表达“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6.宋·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月、烟火、笙笛等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惹人眼花缭乱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无意义。

诗既写意中人,也写不被受用的自己,站在热闹人群之外,即便受到冷落也不愿同流合污。

借月抒发离别诗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4)

7.宋·蒋捷《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亡国之痛、漂泊之苦,深深切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而词人不知何时才能归家。

8.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妻子尚在世时,一切都那么美满,每天沉浸在幸福之中,但词人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等到物是人非,只留追悔莫及。

借月抒发离别诗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5)

9.宋·刘过《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二十年后,词人重回旧地南楼,追忆时光,感慨自己再无少年意气。

趁着年华正好,很多想做而没做的事情,赶紧去实现吧。待往事只可回首时,愿仍无遗憾埋心间。

10.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和挚友相聚又别离,喜悦与惆怅交集。相聚时,发现好友与自己的本性都不曾改变,仍旧节气清高。分别时,即便惆怅不舍但也无需过度哀怨。

一如李白曾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聚散呢?

借月抒发离别诗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6)

11.明·唐寅《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唐伯虎这首诗算不得好诗,但是最后一句确实有种让人瞬间呆滞的效果。铺陈三句,换来一句白话,此种思念已是无法书墨了。

12.宋·侯蒙《临江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宋代词人侯蒙数次科举落榜,加上他其貌不扬,遂有人为讥讽他将他样貌画于风筝上并放入高空。侯蒙瞧见诗兴大发,并在风筝上写下此词,大笑离去。

借月抒发离别诗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7)

13.清·郑板桥《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这首诗的描写极为清楚简单,通俗易懂。光看前面三句,纯粹用数字堆砌起来,毫无亮点,平平无奇。最后一句境界全出,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

14.五代·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人说李煜是“被皇位耽误了的诗人”,这首词算是他的绝命词。

沦为阶下囚的苦难日子看不到解脱的尽头,回忆尽是痛苦悔恨,愁绪一如那滚滚东流,流不尽的春江水。

15.唐·李冶《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从内容上说,全诗四句,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具有哲理意味。从结构上说,作者设置了层云叠嶂,前三句只是个过场,主要是为了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