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悲剧性(金庸为何把萧峰写死了)

《天龙八部》中,最让人佩服的莫过于段誉与虚竹的结拜大哥萧峰,萧峰凭着一手“降龙十八掌”几乎少有敌手,不但武功盖世,更是豪气冲天!雁门关一战,萧峰为避免宋辽两国的战事,最后断箭自尽,一代豪侠就此陨落,实在是让人悲痛惋惜。

如何理解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悲剧性(金庸为何把萧峰写死了)(1)

为什么金庸要把萧峰写死呢?难道萧峰就非死不可吗?其实关于萧峰之死,有四个原因!

其一:擒王挟圣,在契丹已无他容身之地!

耶律洪基说道:“大军北归,南征之举作罢。”他顿了顿,又大声叫道:“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说罢,宝刀一落,辽军中又擂起鼓来。

萧峰右手拾起地下断箭,高高举起,运足内力,大声说道:“我是辽国南院大王萧峰,奉陛下圣旨宣示:陛下恩德天高地厚,折箭为誓,下旨终生不准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他内力充沛,这一下提声宣示,关上关下十余万兵将尽皆听闻。他见耶律洪基并无不同言语,便躬身道:“恭送陛下回阵。”

如何理解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悲剧性(金庸为何把萧峰写死了)(2)

萧峰为了避免宋辽开战,不惜挟持了自己的结义大哥耶律洪基,耶律洪基贵为契丹大王!萧峰此举虽是大义,但在契丹人眼中却是属于犯上作乱,大逆不道。萧峰身为契丹人,被契丹大王看中提拔为契丹南院大王,做出此等侮君之事,在契丹已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地,还落了个犯上作乱之名,对他来说不如一死。

其二:以死明志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见萧峰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当地。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段誉和虚竹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虚竹忙撕开他胸口的衣衫,欲待施救,但箭中心脏,再难挽救,只见他胸口肌肤上刺着一个青郁郁的狼头,张口露齿,神情狰狞。虚竹和段誉放声大哭,拜倒于地。

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下一片茫然:“他到底对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当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什么?”他摇了摇头,微微苦笑,拉转马头,从辽军阵中穿了过去。

如何理解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悲剧性(金庸为何把萧峰写死了)(3)

萧峰此举实属无奈,本是为了宋辽两国和平,辽国大王却认为他背辽投宋,以为他是为了宋国的高官厚禄!耶律洪基岂不知萧峰一生重情重义,视金钱为粪土,被自己敬重的大哥、君王怀疑,萧峰唯有一死以明志!

其三:绝人话柄

吴长风捶胸叫道:“乔帮主,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

中原群豪一个个围拢,许多人低声议论:“乔帮主果真是契丹人吗?那么他为什么反来帮助大宋?看来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杰。”

“他自幼在咱们汉人中间长大,学到了汉人大仁大义。”

“两国罢兵,他成了排难解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

“他虽于大宋有功,在辽国却成了叛国助敌的卖国反贼。他这是畏罪自杀。”

“什么畏不畏的?乔帮主这样的大英雄,天下还有什么事要畏惧?”

如何理解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悲剧性(金庸为何把萧峰写死了)(4)

殊不知江湖人心叵测,萧峰雁门关一举,萧峰难免会成为日后江湖中人谈论的对象。对也好,错也好,“北乔峰”一世英名岂容江湖小人说三道四?不如一死永绝后患!

其四:萧峰没有了人生目标

此时的萧峰已经心无挂念,父亲萧远山看破红尘出家,父母大仇已报,他已经没了目标。再加上之前因为自己,死了很多无辜之人,到头来却一场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而起,也应该由他做个了断。日后即使若活着也是行尸走肉,不如壮烈徇义!

如何理解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悲剧性(金庸为何把萧峰写死了)(5)

由此四点,可见萧峰最好的结局就是以死徇义,难怪如此英雄人物,金庸最后却为他安排了这么悲惨的结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