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苏武传评价苏武(苏武传中关于苏武的对比)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31岁“奉命修史”;51岁基本完成《汉书》。

而《苏武传》就是出自班固的《汉书·李广苏建传》。

在这篇传记中,班固用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突出了苏武这个永不屈服的伟大爱国者的形象。

其中鲜明的对比,更是让苏武这位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首先是苏武与张胜的对比。

张胜帮助逢缑王谋反,却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张胜怕死,“恐前语发”,可最终还是被捉,并被用来威吓苏武。结果苏武不降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他反而降了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可见他的贪生怕死。

而苏武,却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从这,不是可以看出他这视死如归的形象吗?

结合苏武传评价苏武(苏武传中关于苏武的对比)(1)

接着,便是苏武与卫律的对比。

在劝降苏武时,他说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为了金钱,地位就出卖了国家,这不就是背恩的小人?

苏武看不起他,觉得和他一起是种侮辱,于是大骂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后苏武因不降而被囚禁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甚至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这让 苏武的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合苏武传评价苏武(苏武传中关于苏武的对比)(2)

然后,是苏武与李陵的对比。

李陵 “陵与子卿素厚” ,被单于派去劝说苏武 “使陵来说足下” ,李陵说:“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而后又言:“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他想要劝降苏武,可苏武却压根不吃这套:“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好一个苏武,即便是“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也不曾放弃自己的信念,依旧还是忠贞不渝。

结合苏武传评价苏武(苏武传中关于苏武的对比)(3)

不管怎样,苏武都没有放弃过国家。

最终,纵是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他也不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